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浦的這條路,為何如此引人關注?

楊浦的這條路,為何如此引人關注?

政通路(國定路-國賓路)交通改善工程是楊浦2017年「雙十」工程之一,施工長度約460米。經過兩年的籌備,於今年5月開始相繼完成開工批複、項目報建、項目招投標等前期工作。9月份開工以來,區建管委加快工程改造建設進度,順利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竣工。

改造前機非混行,人行路面凹凸不平

承擔「重任」的政通路,此前給居民的通行體驗並不舒適。

作為楊浦東西向的次幹道,政通路沿線集中了復旦大學、萬達廣場、軌道交通樞紐及多個居住小區,承擔兩側地塊的主要交通功能,同時政通路也是通往中環外圈國和路上匝道的重要通道,在本區道路交通網路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之前沒有專門的非機動車道,在路面上騎單車、電瓶車很不安全,尤其遇上出行高峰時。」

李先生

附近小區居民李先生回憶道,由於年久失修,道路兩側的人行通道路面凹凸不平;道路兩旁雖綠樹成蔭,但綠植凌亂;北側復旦大學專家樓的外牆灰濛濛的。

從國定路到國賓路的政通路路段,連接著江灣體育場地鐵站與復旦大學邯鄲校區,作為學子來往地鐵站的必經之路,也是復旦大學最為重要的出入通道之一。

區建管委在徵集社會各界對政通路改造的意見、建議過程中獲悉,大學生們反映政通路人行道板磚凹凸不平,拖著沉重的行李箱走過這段坑窪路面時十分不便,有不少學生甚至在機動車道上拖箱行走,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能否在改造一條安全、便捷的全新通道,方便車輛通行和周邊居民日常出行的同時,也能滿足復旦學子的需求?

「可以視道路情況,考慮建一條專門的拉杆箱通道。」

根據區分管領導的意見,區建管委委託專業設計單位,將上海市首條拉杆箱專用通道納入設計方案中。

改造後出行安全了,心情也舒暢了

日前,國定路到國賓路段的一期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

從國定路漫步到這條路上,「政通路」的標誌景觀首先映入眼帘,緊鄰的是人行道上專門開闢的一條瀝青攤鋪拉杆箱專用通道,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暢通無阻,兩排高大的梧桐樹整齊矗立在道路內側,間隔一段路便懸掛有鮮艷的五星紅旗;道路沿線也換上了帶有學院氣息的磚紅色圍牆;垃圾箱更換、鋼製標識和藤廊架刷防鏽漆等後續掃尾工作正在進行中

沈美蘭

「以前路面只有兩道線,現在變成八道線,把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道分開了,讓它們各行其道。」

「路面比以前漂亮了,整體通行環境明顯提升。」

在現場清掃落葉的「全國優秀環衛工人」沈美蘭負責政通路保潔工作已經十多年,親眼見證了這條路改造前後的變遷。

改造後的政通路,採用機非分隔的斷面形式:通過將人行道往內移,增加了一條非機動車道。原人行道上縮減的綠化區域則形成了一條綠化隔離帶,為周邊居民創造了安全的慢行條件

「路面平整乾淨多了,再也不用擔心會被坑窪絆倒,走在上面心情舒暢多了。」

王阿姨

家住國定路小區的王阿姨推著嬰兒車在人行道上慢慢走過。

小黃

「以前路面凹凸不平很難走,尤其遇上假期往返學校,拖著沉重的行李箱更難前行。」

「現在出行方便多了,沒想到我們的小小要求,在道路改造時就考慮進去了,這很人性化。」

對於政府、部門採納學生建議,專門在人行道開闢一條拉杆箱專用道,復旦大學大二學生小黃表示很驚喜。

專業設計賦予道路多元功能

城市改造有別於大拆大建,在尊重固有空間環境和基本功能基礎上,通過小修小補、細節微更新,更能體現城市建設管理的精細化。

陳彬

「建設一條路,除了符合規範以外,還要根據其特點,通過創新設計理念,讓它更具人性化和個性化。」

區建管委推進辦政通路改造項目負責人陳彬在介紹道路改造工程設計、建設理念轉變時表示,與原來修路只關注道路主體的概念不同,在政通路改造過程中,區建管委邀請市景觀設計院的設計師一起研究,為道路本身及周邊設施,融入更多不同的城市公共休閑空間功能,賦予道路更多的個性和人性化意蘊。

記者在政通路現場看到,道路兩邊沙沙的梧桐落葉下,是新鋪設的陶瓷滲水磚,代替了原來的道板磚,吸水效果更理想,符合「海綿城市」發展要求。道路一側沿線的磚紅色圍牆,搭配周邊的綠植,簡潔美觀,與道路、景、人、車相呼應,行人置身其中,忍不住放慢腳步。

「膽子肥點兒」、「尋找更多機會,還有更多選擇」、「人生就像高壓鍋,壓力大的時候自己就熟了」……磚紅色圍牆下的開放式花壇邊緣,每隔四五米就會出現這樣一條「趣行標語」,內容涵蓋情感、生活趣味、哲學思考、人生建議等,小清新的語言,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人行道邊的幾個變電箱,換上了藍綠色的新顏,搭配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樹葉,與整體氛圍相和諧,以最簡單的方式點綴道路。

南側道路邊的小區樓道口,新增了七八個入戶門廊,「一開始計劃用木質材料做成封閉式廊架。」陳彬介紹,後來考慮到木質材料容易腐爛,安全係數低,於是換成鋼製材料做成了鏤空廊架,葡萄等爬藤植物的生長空間,可以美化小區環境,也能為居民提供天然的遮陽棚

建築可以閱讀,街區適合漫步。如今走在這條路上,人們不再行色匆匆。

創新實踐留住城市記憶

政通路的設計和改造者們是一群心中懷有理想的人,他們不僅想把道路建設得暢行無阻,更希望把道路變得更加舒適美觀,更能凸顯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

陳彬

「我們一直在攻破自己的認知堡壘,不斷轉變理念。但轉變理念說起來簡單,實踐起來很難。」

陳彬回憶,政通路的改造過程經歷了諸多難關,建設過程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遠勝於同類型的改造項目。

從工程啟動到完成一期施工,設計團隊的每周例會幾乎都是在「爭吵」中度過,有觀點爭辯的大小會議開了不下三十次,設計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協調工作做了一次又一次。人行步道旁的『趣行標語』,最初的方案是計劃做在花壇擋板的豎面上,考慮到行人的步行安全,設計方案改了很多次,最終將標語做在了花壇擋板的橫面上,既一目了然,也安全、美觀。

「過程當然會有質疑之聲,但最後有了好的回報,花的所有時間和精力、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陳彬

回憶起施工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和質疑,陳彬認為,政通路的改造工程離不開各個部門的通力配合,齊心協力才能幹成事。

為不影響居民日常出行,同時又能保證施工進度,改造過程中,施工團隊並未採取道路封閉措施,而是敞開施工。每天下午六點以後至第二天上午九點之前,是施工時間段,因而整個道路改造過程耗時比一般工程長得多,協調的任務也更繁重,單是現場協調指揮工作,累計不少於二十次。

陳彬

「即便過程艱難,我們的工作人員也一心撲在對政通路的改造上。」

據了解,作為楊浦區2017年「雙十」項目之一,政通路從國定路到國賓路段的改造只是第一期工程,第二期工程將延伸到淞滬路,最後一期工程會對業態比較複雜的淞滬路到國和路段進行改造,最後完成整條政通路的全面升級。

香榭麗舍林蔭大道也能「搬」來楊浦,但並不符合本地特色。打造屬於楊浦自己特色的道路,並能更深層次與當地居民的情感聯繫起來,激發人們對道路、街區、城市的興趣,這樣才能讓人品味出蘊藏其中的城市記憶。

本報記者:周琳 項來婷 王修遠 文/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浦時報 的精彩文章:

楊浦美景這樣拍!快來凹造型吧
長的好看的人都開始收禮物了,你該怎麼辦?

TAG:楊浦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