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伊朗人當年不選什葉派,世界早綠了

伊朗人當年不選什葉派,世界早綠了

光明神馬茲達給波斯帝王阿爾達希爾一世加冕

關於伊朗的現狀,說的已經夠多,現在我想講一種歷史書上永遠不會寫,但只有真正具有穿透歷史眼光的人才能看明白,為什麼當年被征服的波斯會選擇什葉派,而不是顯得更加正統的遜尼派。為了照顧知識準備不夠的朋友,簡單介紹下歷史背景,熟悉的朋友可以跳過這一段。

遜尼派和什葉派

穆聖死後,伯克爾和歐麥爾等人聯手阻止了教團分裂,前者當選了第一任哈里發,後者則是第二任。阿里則是穆聖的堂弟,養子,女婿。10歲就皈依穆斯林,跟其他後來才皈依穆聖的相比,是罕見的沒有拜過其他偶像的教徒。穆聖去世時自己的兄弟,兒子都不在了,女兒也只有阿里的妻子一位,所以阿里是天生的繼承人身份。阿里為什麼沒直接當第一任哈里法?穆聖的老友們各個功勞大,實權在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阿里年齡小很多,如果擔任的終身制的哈里發,那麼其他人完全沒機會問鼎了。

阿里後來當上了第四任哈里發,這也是伊斯蘭的黃金擴張期。早期的麥加+麥地那伊斯蘭信徒和新征服地上的信徒(埃及,伊拉克東部,波斯等地)之間有深刻矛盾。前者在征服戰爭中大大發財,後者沒得到什麼好處,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還在政策上偏袒前者,導致許多人不滿。這些反對派是什葉派的源頭。第四哈里發阿里跟敘利亞總督伍麥葉在隋芬戰役中,本可滅掉對方,但他有點古君子之風,接受了真主裁決。他的陣營里有一部分軍人堅決不同意,離開了阿里的軍隊,他們就成了哈瓦利吉派。這兩部分看似都反對在位的哈里發,但其實彼此之間分歧也極大。什葉派反對是因為他們認為只有聖裔才能擔任哈里發,而哈瓦利吉派則相信任何穆斯林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擔任領袖。最終反對派刺殺了第三任哈里發,擁立阿里成為第四任哈里發。但是阿里並沒有能夠爭取到足夠的支持者, 最終阿里因為不夠極端反而死在了哈瓦利吉派手裡。他的大兒子繼位後沒什麼野心。次子海珊利用之後若干年的機會試圖東山再起,結果被阿里後的第五哈里發伍麥葉建立的倭馬亞王朝派兵殺死。從此,什葉派算跟遜尼派結下深仇。

簡單的說,就是遜尼派穆斯林認為四大哈里發都是合法的哈里發,哈里發可以通過選舉產生,而什葉派認為只有聖裔才能擔任哈里發。看上去好像遜尼派還民主點進步點,其實不然,無論誰當哈里發,代表的都是一個集團的利益。

波斯人為何選擇什葉派

牛逼哄哄的波斯戰象正在屠戮拜占庭士兵

薩珊波斯,史稱第二波斯帝國,也曾是活捉一個羅馬皇帝,擊斃一個羅馬皇帝的牛掰存在。這樣的民族,這樣的國度,怎麼會沒有驕傲。在與拜占庭帝國長達數百年的曠日持久戰爭中,薩珊波斯疲憊不堪。終於被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國所吞併。

637年,在第三哈里發哈里發奧馬爾的領導下,阿拉伯人在卡迪西亞會戰擊敗波斯軍隊,並圍攻泰西封,泰西封經歷漫長的圍城戰後失陷,末代波斯皇帝伊思埃三世放棄大量的寶藏向東逃遁,一些薩珊王朝的官員試圖召集兵力抵抗入侵者, 又在納哈萬德戰役被擊敗。得悉戰役失敗的伊思埃三世繼續逃往霍拉桑東部,他在651年被梅爾夫一名磨坊工人剌殺,正式終結了薩珊王朝。

被征服的波斯人,經歷了長久頑強的抵抗,最終不得不被迫皈依了伊斯蘭。但是,作為後來者,既然有的選,他們當然不會選擇已經佔據絕對勢力的遜尼派,遜尼派是伊斯蘭起家時候的基本盤,已經獲取了大部分好處,如果後來者跟著玩,只能在跟後面吃屁,所以必須弄個名正言順東西來對抗,這一點我相信如果是混過官場職場的老司機,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而加入少數反對者陣營,大家都是弱勢群體,就同病相憐抱團取暖吧。再者,驕傲的波斯人,面對國讎家恨毀滅他們的神壇的伊斯蘭,索性加入少數派,這樣就能在伊斯蘭的大框架下繼續戰鬥下去。於是他們乘著少數派阿里上位當第四哈里發的時候,選擇了什葉派。有了波斯人的加入,本來搖搖欲墜的少數派什葉派,奇蹟般的復活了,不僅復活,他們還向阿拉伯帝國展開了復仇。這就是波斯人的阿拉伯帝國---阿巴斯王朝。

殺光倭馬亞

倭馬亞家族是麥加阿拉伯貴族古萊什部落12支系中最強盛的一支,第三哈里發奧斯曼和敘利亞總督伍麥葉都是倭馬亞族人。他們也是反對第四哈里發阿里的主要勢力,657年,伍麥葉在隋芬戰役中依靠「真主裁決」的伎倆戰勝阿里,並在阿里於公元661年被刺殺後,壓服反對者,成為哈里發。公元679年,伍麥葉宣布其子葉齊德為哈里發繼承人,從而將伊斯蘭哈里發選舉制度破壞,阿拉伯帝國從此成為世襲王朝。

什葉派不承認倭馬亞王朝哈里發地位的合法性,堅持認為哈里發一職只能從先知女婿阿里的後代中產生。由於阿里的長子哈桑主動放棄哈里發地位並在伍麥葉統治時期被人毒死,什葉派轉而支持阿里的次子海珊成為哈里發。海珊和他的200隨從又在公元680年被倭馬亞王朝騎兵圍殺。

什葉派和前面講的哈瓦利吉派對倭馬亞的反抗從未停止,波斯人是反抗的主力。公元745年,波斯人什葉派教士受伊瑪目派遣率領500志士前往呼羅珊執行推翻倭馬亞王朝的任務。想像一下,500名勇士,身著罩袍,佩戴波斯傳統的寶刀--波斯彎刀去對抗強大至極的敵人,在凜冽山風中,踏上十死無生的征途。

他們與穆罕默德的叔父穆塔里卜的後代薩法赫(哈希姆家族)聯合起來,在阿拉伯世界掀起了反對倭馬亞王朝的浪潮。終於在公元750年大傑河戰役中徹底擊潰倭馬亞王朝軍隊,攻入大馬士革後把倭馬亞家族屠戮殆盡,只有一名成員逃到了西班牙,建立了科爾多瓦王朝,跟阿巴斯王朝對抗。

所以阿巴斯王朝雖然是聖裔後代哈希姆家族建立的王朝,但卻是個波斯化的阿拉伯王朝。也開創了阿拉伯帝國上文化最繁榮的時代,百年譯經時代就是阿巴斯王朝的傑出成就。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參與推翻倭馬亞王朝的一個很特別的伊斯蘭教派穆阿太齊賴派,強調的是「意志自由」。

哪怕剩一個波斯人,也要干到底

因此,我認為波斯人對伊斯蘭的隱秘抵抗,從來沒有消失過。否則他們可以在一開始就選擇皈依多數派,那樣的話可能伊斯蘭內部的千年之爭就根本不會存在,但他們選擇了少數派什葉派,最終這兩個教派之間的仇恨,要遠遠超過他們對教外的仇恨。我不相信,這裡面會沒有隱秘的復仇心理。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一代的選擇的原因已經湮沒在歷史的長河裡,後代們很可能已經不明白最初的仇恨從何而來,但仇恨已經深深的埋在他們的DNA里,客觀上,伊斯蘭這兩派彼此殺掉的人,比任何其他人殺掉的穆斯林都多得多。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在這些年來的恐怖襲擊中,死去的什葉派要比歐美死於恐怖襲擊的多得多。講句誇張的話,假如當年波斯人選擇遜尼派,伊斯蘭教就很可能不會分裂,那世界說不定早都綠了。

類似的事,在中國也不是沒有,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那個被滅國後投靠了漢武大帝的匈奴太子金日磾,對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意,自從他被漢武帝寵幸後,漢朝的軍事行動就跟精神病在總指揮差不多,能輕鬆贏的仗都打的艱難無比。

最後用一個傳言來結束,葉赫部首領布揚古臨死前曾對天發誓:「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掉建州女真。」

這麼有誠意的公號你不關注?

我都想不通怎麼

每天都有人取關

順便推薦下自己的直播間

蘋果用戶打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聖諦 的精彩文章:

以色列總理猛噴聯合國,聯合國已經成為笑話了嗎?
沒有國際社會,耶路撒冷早就和平了
隋唐|朝代不能太短

TAG:聖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