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厲害!今天,蘭溪這群山裡的娃娃登上了東方衛視演播廳!

厲害!今天,蘭溪這群山裡的娃娃登上了東方衛視演播廳!

頭戴紅巾,身穿金甲,

炫目的燈光下,

一群孩童在舞台上龍騰虎躍,

舞獅鬧新春……

這是1月7日,在上海東方衛視演播廳,全國電視少兒春晚節目《武之舞》的錄製現場。演出的19名孩子,都來自蘭溪山區學校——柏社中心小學,他們最小的9歲,最大的不過11歲,大多數從未離開過家鄉。

節目錄製中,他們憑藉精湛的技藝和精彩的演出,摘得全國少兒春晚金獎。

從大山走到全國舞台,為億萬觀眾表演,柏社的孩子們苦練了整整三年時間。

潛藏於大山的武術基因

三年前,20歲的嚴晨璐剛到柏社中心小學任教武術,那時她就知道,這裡的孩子適合練武術。他們能吃苦,有毅力,不嬌氣。而練武最關鍵的,就是能吃苦。

後來,隨著對當地的了解深入,她發現這裡的武術基因遠不止於此。在柏社,歷史上就曾出過許多武術大成者,影響最深的,要數辛亥革命志士蔣六山。

蔣六山與蔡元培、章太炎交往密切,同是浙江光復會成員。秋瑾被捕後,他曾組織鐵甲幫欲前往營救。無奈,義軍未到,秋瑾已就義。之後他嘗試實業救國、教育救國。如今,柏社中心小學下轄六山小學,前身就是蔣六山創辦的斌新學堂。「斌新」二字,「斌」即代表文修其心、武練其身,「新」則代表革命時期創學的志向和抱負。

此外,在蔣六山之前的幾百年,柏社鐵甲山一代,還出過明代開國元帥蔣可大、清代東渡日本高僧東皋心越等人物。

不願讓這些基因沉睡,2015年柏社中心小學嘗試把武術融入體育教學、校本課程開發和校園文化建設,讓孩子們強身健體的同時,延承鄉賢基因,弘揚傳統武術文化。如此,在孩子們的心中播下了光明火種。

走出大山,與夢中場景相遇

不論是登上炫目舞台,還是見到最親的人,對他們來說都如夢一般。

1月7日,在全國電視少兒春晚錄製現場,12歲的柏社女孩小蔣,與其他同學一起結束表演,回到後台,對上一雙熟悉而陌生的眼睛,那雙眼中閃動著驕傲與欣慰。她稚嫩的面孔上,再難掩激動之情。一旁帶隊的校長陳聰,也悄悄紅了眼眶。

陳聰還記得,兩天前,在準備出發上海前,大隊輔導員徐霞私下和他說了件事。原來,這次去上海參加錄製的隊員里,有位小姑娘,自幼父母離異。多年來,父母有了各自的家庭,母親遠嫁山東,多年未見。無意中,知道孩子將赴上海錄製節目,母親心中再難掩思念之情,一定要去親眼看看女兒的表演。

「孩子很懂事,和我說起時,說不想讓家中為難,也不想母親失望。」陳聰說。

最後,這位母親從山東趕到上海,在後台靜靜看完了孩子的演出。女兒在台上活力四射、光芒萬丈的樣子,讓她心中感觸萬分,連聲說「好!好!」

在柏社中心小學,有學生590多名,其中留守兒童就超過五分之一。在許多人印象中,大山裡的留守兒童可能是敏感、自卑,缺少陪伴的。然而,柏社中心小學的孩子卻很不一樣。

這三年里,經常帶隊比賽的徐霞明顯感到,許多孩子從一年級開始接觸、愛上武術,練就了不怕苦、有毅力的性格。有的進入校隊後,參加各種比賽和表演,榮譽感更強了,自信心更足了,學習成績也跟著提升。

另一明顯變化,陳聰親身感受到,如今行走在校園裡,許多學生碰到他再也不會躲了,而是笑著迎上來打招呼,大聲說「校長好!」

「他們很苦,也很出色!」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柏社中心小學孩子們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柏社位於蘭溪北部山區,一到冬天,氣溫比蘭溪市區還要低上2~3℃。學校辦學條件有限,沒有專用的武術訓練場館。於是不論春夏秋冬,孩子們利用早晚時間,在操場上習武。

「當年我在少林學武時,也不過如此。」面對這些孩子,嚴晨璐總會想起自己8歲赴河南嵩山少林武校學武,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的樣子。看著他們冬天掛著鼻涕泡泡,還高興地完成每天的訓練動作,她心裡總會有些心疼,「不過嘴上還得嚴肅糾正他們的姿勢,鼓勵他們堅持下去。他們學得很苦,也學得很出色!」

從基本動作,到難度動作,在一千多個朝夕之中,孩子們從學扎馬步、壓腿,到學七星拳、學刀術,如今已有小成。老師們又根據孩子學習情況,自主編排武術操、舞蹈等節目,鼓勵他們參加比賽。在今年的蘭溪市中小學藝術節上,柏社中心小學的武術表演蟬聯一等獎。在三年前,這樣的榮譽,對於一所辦學條件落後的山區學校來說,想都不敢想。

從大山,走向全國舞台,從冬天的操場到千平米演播廳,柏社中心小學的孩子,用武術燃起心中的火炬,點亮走出大山的路。

而光明的火種,還在更多孩子的心中播下。

記者:馮亦柔

編輯:何麗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溪新聞 的精彩文章:

TAG:蘭溪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