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想有一個特別會學習的人格,還有一個特別會賺錢的人格

我想有一個特別會學習的人格,還有一個特別會賺錢的人格

多重人格

文 /西瓜

多重人格,近年來一直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範圍。從一開始的醫學名詞,逐漸成為影視劇里特有的屬性。人們開始樂此不疲地討論,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患上了多重人格。

張一山的新網劇《柒個我》,改編來自韓國的《kill me heal me》。電視劇講述了擁有七個人格的沈亦臻與初出茅廬的主治大夫白欣欣搞笑浪漫的愛情故事。

和豐富多彩的劇情不同,多重人格,並沒有人們臆想中那麼好聽。

出於好奇,查閱資料,頗有一些關於「多重人格」的描述。

專業名詞叫「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中國學名叫「癔症性身份識別障礙」。即在一個身體里有兩個或以上的人格存在,由各種精神因素使人引起的精神障礙。

雖然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中有很明確的診斷標準,但是否患有心理疾病全靠醫生的觀察和經驗。在編劇眼裡,精神病的編排並不需要實錘的證據。

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寫過一本紀實小說《24個比利》。故事記述了比利從童年到成年的精神狀態以及他的人格之間的交流和矛盾。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卻被診斷多重人格分裂患者而被無罪釋放的嫌犯。至此,多重人格作為一種精神病被記錄下來。

這種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也並沒有像電視劇一樣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範圍。病因來源於童年所受的創傷,如生活事件、內心衝突、暗示或自我暗示,尤其是性侵害。當大腦受到難以應付的刺激後,會採取一種「放空」的形式,會出現代替承受的人格。前提是無法估量的刺激。這個出現的比例在所有的精神病中只佔1%到3%之間,可想而知,少之又少。

(數據摘自知乎)

與精神分裂相區別,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中所出現的人格所有都是基於大腦中的。

打個比方,多重人格是大腦系統在處理不了現實問題的時候,咔嘰分出的一個小系統重新處理。它是基於現實的情況。而精神的分裂是,大腦系統出現錯亂,產生出來的妄想。所以,看到外星人,突然出現一個比自己還要學富五車的人格,都是人們幻想出來的。

多重人格,往往伴隨的是情感,行為,記憶等大腦的功能的改變。

事實上,患者在回憶日常發生的事件,以及屬於自己的個人信息時,都存在不可連接的空隙。就好像上文提到的比喻,大腦處於不同的系統,相互之間的信息是不同步的。每個人格交替掌控身體和意識,並具有獨特的認知模式。舉個例子,《24個比利》中比利其中一個人格,阿瑟,22歲英國人,理性、冷酷,講話帶英國腔,能流利地應用阿拉伯文。另外一個人格,菲利普,20 歲紐約人,性格粗暴,語言粗俗,卻從英國腔突然轉變到布魯克林口音。

多重人格,也就是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其實也是精神疾病的一種。其實我們對待精神疾病,不應該抱有如看電視劇般的好奇心。更多的是對疾病的一種理解以及包容。

—— 今日作者 ——

西瓜

一個有夢想的水果

-配圖- 來源於網路

-編輯- 梁嘉怡

歡迎留言區評論互動

「你喜歡有怎樣的人格?」

文章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投稿轉載合作等事宜請聯繫編輯(yj-st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靖心理 的精彩文章:

沉迷遊戲的人,他們到底在沉迷什麼

TAG:楊靖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