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滬東第一路」將變身「露天歷史博物館」

「滬東第一路」將變身「露天歷史博物館」

有著150年歷史的楊樹浦路,日前迎來綜合改造工程的正式開工。這條承載著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歷史的「滬東第一路」將迎來新生。

這是一條綿延5公里的百年工業之路,南面是星羅棋布的民族工業廠房,北面是成片的老式居民建築。150年前,工人們每天穿過楊樹浦路到工廠去上班,下班又回到馬路對面的居民區,「南廠北住」的楊樹浦路由於最早擁有完善的市政配套管網,被譽為「滬東第一路」。

如今,沿江的百年廠房建築仍在江風吹拂下屹立如初,但大工業時代的機器早已停歇,這條承載著百年工業興衰的道路也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被遺忘:道路基礎設施老化,風貌建築群在歷史的塵埃里被掩埋。

楊樹浦路還是一條歷史風貌之路,大工業時代遺留下了65處合計100多棟歷史建築,都是改造中需保留和維護的部分。楊樹浦路的地底下,還有全市最複雜的地下管網。「過去承載市政基礎設施的水廠和煤氣廠等,管線都從地下走,還有近期修建的大定海排水系統,新老管線交替。」負責楊樹浦路改造工程的楊浦區建管委負責人說,該路段還遇到了松潘排水系統、軌交18號線和江浦路越江隧道3個重大市政工程的建設,讓改造難上加難。

如何平衡歷史風貌留存與區域交通發展?如何背靠厚重歷史重現百年工業街區的風貌?2016年12月,楊樹浦路「綜合改造工程」項目經過長達一年半的規劃方案研究與論證後正式立項,建設管理部門力求在確保基本交通流量和充分保護周邊歷史建築的基礎上實施改造,讓道路同時承載交通和歷史風貌展示的功能。

面對沿線65處歷史建築,建設部門進行了一次全面排摸,大至風貌建築、街道空間,小至市政設施、路名路牌。按歷史建築的評估等級分類施策,既有保留保存,也有平移讓道。即使評估為可拆除的建築也需經過反覆論證,只為盡全力保留下道路沿線完整的建築肌理。據統計,楊樹浦路沿線風貌建築的保留率達到了近95%。

從齊齊哈爾路到隆昌路段,以風貌保護為主,讓城市道路承載觀光和歷史展示的功能。楊樹浦路沿線有三大百年市政基礎設施廠房——水廠、煤氣廠和發電廠。在楊樹浦水廠附近,建設部門還發現了一條1890年代敷設的有百年歷史的水管,像這樣的「活化石」將成為楊樹浦路上的獨特景觀。

楊樹浦港橋是該路段上一個重要節點。港橋始建於19世紀,楊浦區的名字就來源於楊樹浦港。1913年,當時的工部局將港橋改建拓寬為混凝土橋,附近的救火會、警察局2幢建築被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楊樹浦港橋的對面是著名的86街坊——三益里,這是一座特色的里弄住宅。未來這裡將結合楊樹浦港橋的保護整體改造,打造成一塊濱水公共綠地「楊浦源」,形成楊樹浦路沿線一個重要的公共空間。

楊樹浦路沿線有3塊大面積的風貌保護建築群,為了將其充分保留,建設部門選擇了「道路讓位房子」的做法。「原本規劃寬32米的道路,可以建設6車道,但為了保留風貌建築,現縮減為4車道。」楊浦區建管委負責人表示,保護歷史建築,就是留住上海這座城市的記憶,改造後的楊樹浦路將是一條不同於以往的市政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科協 的精彩文章:

海南啟動衛星星座項目 將成為懸在南海上空的天眼
來,吃個蘋果吧!一年四季都少不了它
20個項目獲第十九屆中國專利金獎
提前揭秘《國家寶藏》中的上博「國之重器」

TAG:上海科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