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基礎駕駛技巧溫故知新

基礎駕駛技巧溫故知新

愛卡汽車 巴菡詩

複習可以強化和鞏固記憶的痕迹

新手再上路,眾人不要緊張,請相信手把手陪練公司周教練的經驗和副剎車。如果有誰在馬路上碰到了一個水平很「肉」的人,且開著有很明顯標記的陪練車,請大家手下留情,少滴滴一聲。萬事開頭難,正名之旅前路漫漫。不過沒有關係,一回生,二回熟,早晚有一天會成功的。

針對第一次上路遇到的問題,女魔頭還要多絮叨幾句。

第一,加油前一定要記得鬆手剎。這是個習慣性問題,相信但凡不是新手司機,都不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臉紅ing。手剎專業說法為輔助制動器,一般是後輪制動,如果不鬆手剎就開車,就容易磨損後輪剎車片,影響制動性能(剎車),最嚴重可導致剎車失靈。

第二,手扶方向盤應該是相對放鬆的狀態,而不是雙手緊握。開車的時候,我覺得我的車是偏的,調整過後沒多久它就又偏了,這是怎麼了,鬼打牆嗎!待到一條直路且沒什麼車時,手把手陪練公司周教練讓我雙手都放開方向盤,看看會怎樣。結果車直直的行駛,一點問題都沒有。這是怎麼回事?原來雙手緊握方向盤,就會不由自主的對它施力,然後車子就會像喝高了來回的晃悠。

第三,方向盤的正確打法。這個駕校絕對教過,我也絕對忘了。然後在正常行駛的時候到還好,轉彎和掉頭的時候就「蒙圈」了。開車時拇指自然按住方向盤,剩下4個手指與手掌握住方向盤,要雙手扶方向盤,左手握在9點的位置,右手握在3點的位置。

以向右打輪為例:

1.左手為主向右轉動,右手起輔助作用;

2.當左手打到2點的位置,右手握住左上方,左手鬆開;

3.右手按原方向繼續轉動,左手回位;

4.採用與轉方向盤相反的方向,順序回位。

第四,鎖車後記得再拉車門檢查一下。無論人有多著急,鎖上車都要記得再拉一下。現在小偷們也都走上了科技致富的小康之路,各種奇招防不勝防,所以,不要等到中招之後再追悔莫及啊。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俗話說得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每次只是在複習自己會的內容,又怎麼能有進步,摘掉「馬路殺手」這一稱號更是遙遙無期。所以,本期的重點就是掌握轉彎、併線和掉頭的駕駛技巧。。

新手轉彎,總是帶著一定的風險。彎前不減速,車就有可能失控;如果觀察不到位,就可能出意外。

下面就是手把手陪練公司周教練教的轉彎攻略:

1.過彎前要先減速,減到自己有把握控制的範圍內。尤其是對新手來說,手、腦、眼不同步時就很容易發生意外;

2.事先觀察後視鏡,判斷好車的後方或側方沒有人和車在轉彎;

3.上下左右都要觀察一下,注意下處於死角的障礙物;

4.右轉幅度小,盡量避免影響直行車輛行駛;

5.左轉幅度要大些,也許會有車或人在你想轉進的路上出現,所以盡量要把彎轉大;

6.轉彎後,車正了再把車輪迴正。

有話說:千萬別以為30km/h的速度不快,對於新手來說已經超出自己控制的範圍,轉彎不減速,也許就會沖向馬路牙子,或是有更慘烈的事情發生。

新手司機併線,被後方車滴滴是在所難免的。但即使後車不滴滴,想要在穿流不息的馬路上併線,新手司機還是需要不少勇氣的。下面就來學一下如何穩穩地併線。

以向右併線為例:

1.打右轉向燈,提示後車;

2.將車頭向右靠靠,注意先不要壓線;

3.觀察和右側前方的車距,確認前方距離可以併線;

4.看右後視鏡,觀察後方車速和車距;

5.確認可以併線後,輕轉方向盤,加速完成併線動作。

有話說:在確認可以併線後一定要迅速完成併線動作,以免影響後車正常行駛。在併線過程中要減少對方向盤的調整,以免造成車內乘客的不適。

選擇掉頭的地方至關重要,道路交通治理條例的規定:「機動車在鐵路道口、人行橫道、彎路、窄路、橋樑、陡坡、斜道或輕易發生危險的路段,不準掉頭。」 應該選擇交通量小的交叉路口、平坦、寬廣、路肩堅實的地方。如何安全掉頭,且聽細細道來。

1.選擇較寬敞的路面;

2.來往車輛和交通信號燈,轉彎車輛要先讓行直行車輛;

3.降低車速並打轉向燈提示後車;

4.觀察後視鏡確認後方無車;

5.轉彎時的速度要放慢,低速慢行,隨時準備剎車;

6.視線不要只集中在一個地方,一定要將前方和兩個後視鏡都觀察到;

7.車正後在回正方向盤。

有話說:在掉頭的過程中要小心謹慎,隨時注意各種情況的發生,不可操之過急。開車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掉頭也是一樣。

如果問第一次和第二次練車時最大的區別是什麼?答案應該是心態,初次上路除了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態,還會對周教練的副剎車產生一種依賴的心理。第二次就不一樣了,必須要對自己有更多的要求。

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的,越重視就越緊張,然後就是各種手忙腳亂。但練車的時候發現問題總比自己上路後發現問題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笑3521 的精彩文章:

TAG:微笑3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