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崇明歷史上的這些之「最」,你都知道嗎?

崇明歷史上的這些之「最」,你都知道嗎?

崇明島自公元618年淤漲露出長江口江面至今,只有1400年的歷史。但是崇明人民在這短暫歷史時間裡,創造了許多經濟文化方面之「最」。

GIF/1.3M

1244年(宋淳祐四年),崇明島上建立的「天賜書堂」是上海地區最早出現的書院,而後才有松江的「九峰書院」、嘉定的「北府書院」和青浦的「白社書院」等。書院的建立,是當地經濟文化發展的標誌。980年(宋太平興國五年),北宋政府在崇明鎮設官煮鹽,1222年(宋嘉定十五年),南宋政府廢崇明鎮建制,在三沙設天賜鹽場(隸屬通州),大量出產食鹽,銷售周邊省區,加速了崇明經濟的發展。同時,南宋時期戰亂頻仍,而崇明島四面環水,一時成為樂郊,南宋王朝高官大族來崇建立別墅也不少。如北宋抗金名將張俊(1086-1154)在三沙興建張循王莊園,南宋權相韓侂胄(1152-1207)也到崇明興建莊園。可見上海地區最早書院——「天賜書堂」的建立,離不開當時崇明經濟文化的支撐。

1657年(清順治十四年),崇明設立「水師鎮」(後改為鎮台衙門,駐地在今崇明錦繡賓館),「水師鎮」設總兵一人,此為上海地區最早建立的海軍防禦機構,主要防禦長江口和吳淞江口的安全。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水師總兵升水師提督,管轄範圍擴大到蘇淞太湖。崇明自明代抗倭鬥爭以來,其防禦範圍和防禦級別已涵蓋上海地區。在1841年的鴉片戰爭中,關天培(1781-1841)在虎門英勇抗擊英軍入侵而壯烈犧牲,其英名彪炳史冊。關天培於1823年至1833年在崇明鎮台衙門先後任奇營游擊(從三品)、太湖副將、蘇淞總兵(從二品)等職11年。1834年升任代理提督,受道光帝接見,並平調廣東水師提督(駐地虎門),7年後犧牲任上。

今崇明錦繡賓館

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崇明沙船業主集資在上海建造「商船會館」,佔地20畝,這是上海地區最早出現的同業性團體。地址在今上海會館路38號,如今尚存商船會館的殘餘建築。崇明「商船會館」統領崇明沙船一千餘艘出入上海,成為上海近代航運業的主要機構,也為上海開埠起著重要作用。

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崇明島上築成的環島海塘,是上海地區最早出現的環島海塘。崇明環島海塘的建成,提高了海島的抗風暴能力,是農村經濟和人口增長的重要標誌。環島海塘首先要填滿所有港汊低洼,而且海塘具有一定的高度,這是一件大工程,必須動用大批人力物力和財力。即使在現代化建造工程的今天,要在崇明建造環島公路,仍然是大工程。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和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崇明兩次再築環島海塘,編列「仁義禮智,孝悌忠信」八段,稱為崇明新塘。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崇明縣和南通縣、如皋縣、海門縣四縣在上海建立旅滬同鄉會,命名為「通如崇海同鄉會」,成為上海最早出現的同鄉會。1912年上海同鄉會有4所,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有21所,1949年上海同鄉會多達119所。

1918年北京中央公園改名為中山公園,是全國最早以孫中山改名的中山公園;1926年建成的廈門中山公園,是全國最早建成的以孫中山命名的中山公園。1929年,由崇明堡鎮士紳龔亞虞在北堡鎮原堡鎮港東畔,即原上棉五廠東側,建成並開放的崇明中山公園,是上海地區最早以孫中山命名的中山公園。而上海的中山公園,原名兆豐公園,創建於1914年,遲至1944年才改名為中山公園一直至今。

信息來源丨崇明報

交一個工作生活的幫手,開一扇了解崇明的窗口,多一條喜歡小島的理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崇明 的精彩文章:

新時代堡鎮新風采—百幅美術攝影作品展
崇明這個種在秸稈上的美味,你吃過嗎?

TAG:上海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