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生不建議給孩子隨便輸液,家長要注意

醫生不建議給孩子隨便輸液,家長要注意

懷孕時候跟一個營養師朋友見面,她告訴我,自從十年前接觸了營養,她家孩子就再也沒輸過液,連針都沒打過,一是均衡了營養很少生病,二是再嚴重的感冒或者發燒鬧肚子等等,最多就是吃藥解決。並且告訴我,千萬不要隨便給孩子輸液。

大家都會看到嬰兒輸液會扎在頭部,因為頭部的血管粗又明顯,比手上好扎,而且疼痛和不舒適感相對輕一些。靜脈輸液是利用大氣壓強將配比液推進血管,雖然頭部血管粗,但是全身靜脈是連著的,四肢相對細的血管也會因為多出的液體而撐大。畢竟一時間無法將藥水轉換,都會隨著靜脈流動,粗細不均的血管恐怕都要撐一遍,血管是有彈性的不會爆,可是經常輸液的人不好扎液也是因為血管扁了,換其他地方扎液,血管同樣會脆弱。由此可見輸液對血管的傷害。

再想想護士輸液前要三查七對,查藥品安全,對照並確診患者。如此嚴謹的對比只有一個原因:直接進入血液,一旦出錯瞬間致死致殘,可見輸液存在一定的風險,即便是三查七對都順利通過,輸液速度如果過快也會引起身體不適啊,所以相對來說吃藥錯了還是可以洗胃去的。

輸液會不會有依賴?其實孩子不會,但是家長會依賴。「上次就是輸液好的,這次也去吧。」「輸液好得快。」只要孩子有不舒服,即便家長能做到用藥物或者再觀察,長輩也會站出來強調趕緊去醫院;即便醫生說可以用藥物或者再觀察,長輩也會站出來強調換一個醫院。

為什麼要輸液?輸液是腸外營養學的範疇,簡單的說就是患兒不能自行進食或者小腸無法吸收藥物和營養了,只能通過輸液直達血液來解決問題。所以如果您的寶寶能吃藥就不要輸液了,如果不是急診,藥效的快慢差不出太多。

最無奈的是兒童醫院或者三甲醫院的兒科每天連個輸液凳子都排不上,家長抱著娃邊走邊輸液,也不去安靜空曠的社區門診。總覺得大醫院安全,導致醫生護士們超負荷工作甚至帶病工作。其實藥物不是哪個醫生生產的,很多輕微的病症都是教科書版本的治療方案,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發熱根本可以通過物理降溫來等待孩子的免疫力上升而自愈的。

關心則亂,有些病症屬於自限性疾病,就是說可以自愈的,下期會為大家列舉,記得關注我們。不是說生病不要去醫院,而是家長要做到心中有數,不用什麼病都住院輸液來解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慢時光 的精彩文章:

我家娃正在經歷輪狀病毒,我是這樣做的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朋友,是父母能決定的嗎
以愛為名的母愛最可怕
為什麼母愛必須偉大,世上只有媽媽好才是洗腦神曲

TAG:育兒慢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