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糖友日常用藥5大「謠言」,這些你都信過嗎?

糖友日常用藥5大「謠言」,這些你都信過嗎?

hi!別以為糖尿病離你很遠!根據IDF統計,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約有4.15億人,每11個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預測到2040年,全球將會有6.42億人患有糖尿病,中國糖尿病患者也將達到1.51億。

糖尿病患者中很大一部分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用藥誤區,如用藥隨意、不遵醫囑等,大大影響了治療效果。糖尿病患者用藥誤區多,您千萬要心中有數,別被這些謠言給忽悠了。

GIF/273K

有癥狀才吃藥(錯誤)

有些糖尿病患者習慣根據自己的癥狀來估計血糖控制的好壞。由於許多2型糖尿病患者自覺癥狀不明顯,服藥與不服藥在一定時期感覺上差異不大,於是就認為不用服藥也能控制好血糖。

正解

事實上,只有在血糖顯著升高時,患者才會出現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等典型的糖尿病癥狀,如果因無明顯不適,就隨意下調降糖藥用量或乾脆停葯,往往導致血糖控制不佳。絕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藥物治療。

降糖藥物影響肝腎功能(錯誤)

不可否認, 有些降糖藥物確實可以引起肝臟轉氨酶的升高以及膽汁淤積性黃疸,但僅見於個別患者,且不良反應在停葯後即消失。所以因擔心降糖葯損害肝腎而不敢用藥實在沒有必要。

正解

其實,高血糖未得到控制與服用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相比,前者的後果要嚴重得多。糖尿病患者在初次就診時,醫生往往會對病人的肝腎功能進行系統檢查,再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並建議患者進行定期的肝腎功能檢查。因此,臨床上真正因降糖藥物導致嚴重肝腎功能損害的病例是極少見的。

藥效不好,就換藥(錯誤)

患者服藥後往往期望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有些降糖藥物療效的發揮往往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藥效才逐漸顯現出來。許多患者不了解這一點,服藥沒幾天,對血糖下降程度不滿意,即認為所服藥物無效,急於換藥。

正解

事實上,有些降糖葯(如胰島素增敏劑)服至半個月到一個月才會達到最佳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輕易認定某種藥物對自己無效。合理的方法是:根據血糖水平逐漸調整服藥的劑量,服至該葯的最大有效量時,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葯或與其他藥物聯用。頻繁換藥,難以達到藥物的最大降糖效果,還可能造成血糖波動,甚至可能加速藥物的失效。

別人吃什麼葯,我就吃什麼葯(錯誤)

糖尿病用藥強調個體化, 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如身體胖瘦、肝腎功能狀況、年齡、血糖特點如空腹還是餐後血糖高等)來選葯。

正解

所謂「好葯」就是適合患者自己病情的葯,並非新葯、貴葯才是好葯,其他患者用著好的葯未必另一個患者也適用。因此,用藥需要個體化,而不能人云亦云。

尋找中藥偏方根治糖尿病(錯誤)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目前都還沒有解決糖尿病的根治問題,至於廣告、媒體中宣稱的中藥能根治糖尿病,純屬無稽之談,切勿盲目輕信。

正解

我們知道,長期高血糖是導致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發生的主要因素,中藥在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適合慢性調理,就降糖效果而言,中藥效果遠不及西藥。

小北提醒

網路上充斥著各種糖尿病的信息,電視上也有許多「專家學者」宣傳著他們對糖尿病用藥的獨到「見解」,患者千萬不要被蒙蔽,不要人云亦云,一定要遵醫囑用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藍健康之家 的精彩文章:

湘江的小舟上載著一位學者遺體—他就是詩聖杜甫 死因,眾說紛紜
「霸王級」寒潮來臨,血糖怕「凍」高?糖友千萬謹記這5件事
糖耐量異常是什麼?有哪些注意事項?

TAG:北藍健康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