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國戰敗後,蘇聯搬空德國東部,美國卻只帶走了一批科學家和圖紙

德國戰敗後,蘇聯搬空德國東部,美國卻只帶走了一批科學家和圖紙

1945年5月9日,德國正式投降,標誌著二戰歐洲戰場結束。根據不完全統計,二戰時期歐洲的經濟損失至少達到2600億美元。成王敗寇,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自然要向戰勝國進行賠償。

其實,各國針對戰後德國賠償早在1945年2月就已經在雅爾塔會議上討論。作為在二戰期間損失較慘重的蘇聯提議,向德國索賠200億美元,其中100億給自己,80億給美英,20億給其他盟國。美國因為本土沒有遭受損失,還大發戰爭財,所以對賠償金額多少持無所謂態度。而英國卻堅持反對,原因是賠償金額過於巨大,德國無力承擔,怕引起德國讎恨成為下一場戰爭的策源地。

雅爾塔商榷無國後,美國後來又在波茨坦會議上提出「分區賠償」,即確定好賠償比例後,各國在德國佔領區各自獲得賠償。蘇聯在幾次反對之後也妥協了這一計劃。為了能快速回血,蘇聯自然是發揮「強盜」的本性,在東占區大肆搬運工業設備。蘇聯在東占區的工廠搬遷行動整整進行了3年,幾乎搬空了東占區的鋼鐵化工領域的工業設備。據統計,蘇聯共搬走東占區35%—40%的資本設備。

除了搬空工業設備,蘇聯還搶走大批東占區人民的財產及十幾萬工人。從德國還沒投降的1944年到1953年的10年間,蘇聯在德國所獲得的賠償摺合起來約有171億美元,比蘇聯在雅爾塔會議提出的100億賠償還多了71億。

反觀美國,不在乎賠償金額,只是一門心思的尋找德國各個尖端領域的科學家外帶大量的設計圖紙。美國具體帶走多少科學家不得而知,但據美國國家圖書館後來公布的名單中有V2火箭總設計師馮·布勞恩、著名核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經濟學大師費里德里希.李斯特等等。

這些德國科學家為美國在火箭、原子彈和經濟等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以至於後來美國登月都比蘇聯要早一點。果然,21世紀人才是最重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父 的精彩文章:

韓國人說張三丰也是韓國的,中國網友:有空去武當山轉轉
炸鳥糞、布水雷、燒糧田,到最後還不如兩顆原子彈來的直接
高盧雄雞:有種就來攻我馬奇諾防線 德國戰車:我喜歡繞走
此國乃義大利在非洲的宿敵,義大利兩次攻打都以慘敗告終!

TAG:歷史教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