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在OLED領域依然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我國在OLED領域依然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中韓在OLED領域上的差距到底有多大?LinkedIn相信大多數稍微了解顯示行業的人都有一個共識,那便是OLED是屏幕未來的發展方向。其高對比、高色域、高響應速度的顯像優勢,以及超薄、低功耗、柔性等得天獨厚的製造優勢, 早已被業內視作顛覆LCD的下一代顯示技術。

行業人士認為,iPhoneX全面配備OLED屏幕將加快其他智能手機製造商對OLED面板的採納。預計到2020年,OLED面板在智能手機上的採用率將達到50%。

在2017年10月,京東方正式開始量產OLED屏幕,也為我國在這片領域中開啟了新的篇章。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目前為止,我國是如今世界上除韓國以外唯一能夠自主生產OLED屏幕的國家,不過也要清楚的認識到,韓國人已經在這個領域中發展了幾十年,技術純熟,優勢巨大。

為何曾經的世界只剩下韓國還在生產OLED?

在三星與LG壟斷OLED市場之前,整個市場可謂一片蓬勃,不僅是韓國獨霸天下,日本在這方面也不落於人。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夏普作為LCD之父在轉向OLED也是有其先天優勢。

當時的日本顯示界在夏普與索尼的帶領之下更是混的風生水起,對於核心技術的掌握也是得心應手。除了日本方面,中國台灣等地,也有許多企業在OLED領域中有所斬獲,雖說不能與韓日相媲美,但是在當時的世界中還是佔有一席之地。

不過這一切在2008年那場影響世界的金融危機之中,全都發生了巨變。在當時金融危機的影響之下,OLED技術受到了非常巨大的打擊,許多企業為此縮減了這方面的投入,全力準備過冬,日企與台企在當時也做出了大多數人都做的決定,因此退出了OLED領域。

韓國在那一年也不好過,2008年9月16日,韓國證券交易所當天因股市暴跌而啟動暫停交易程序。在那一年,韓國匯率下降,貨幣貶值,實體經濟也受到強烈衝擊,生產狀況異常低靡。但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三星與LG也咬牙堅持了下來,堅定的進行著OLED方面技術的研究。

有堅持,便有回報,隨著日企與台企對於OLED的放棄,加上韓國逐漸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三星與LG對於OLED的研究也越發深入,導致了如今兩家企業在這個領域之中形成了強大的行業壁壘,這也導致了在一段時間之內,三星與LG在這個領域之中獨霸全球的態勢。

並且這兩家企業對於這方面的技術封鎖非常嚴格,導致追趕者的速度無法提上來。傳言在鄂爾多斯的京東方曾經聘請過一位來自三星的技術人員,但卻被三星通過外交手段直接抓了回去。並且一些比較核心的技術人員在韓國都有備,如果想要來中國、中國台灣、日本旅遊在簽證方面全都會被拒絕,可見這兩家企業對這項技術有多麼的嚴防死守。

後知後覺的日企

看著已經形成壟斷的三星與LG,日本方面顯然也非常後悔自己當初退出這個行業的決定,目前日企在中韓夾擊之下,顯然處於劣勢的一方。

近幾年來,日本面板製造商主要專註於高品質液晶顯示來擴大特悶中小尺寸面板的市場份額,這一策略也讓夏普、JDI等面板廠商在一段時間內受益頗豐,甚至在顯示面板行業中佔據市場相當大的份額。

但是由於今年蘋果已經徹底轉向OLED,在最新發布的iPhone X上,更是採用了AMOLED屏幕,這極大的刺激了日本企業加強他們在OLED面板方面的布局。為了追趕韓國公司三星、LG在OLED上的優勢,日本顯示公司(JDI)也已經購買了OLED面板生產線的設備,增加了對OLED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並且其在石川縣的一個試驗生產線將要建成, 計劃在2018年開始投產。

然而目前JDI尚未有OLED面板的量產實績,仍屬於研發階段,其石川工廠的4.5代線僅擁有一月4000片的產能,日前JDI也聯合JOLED共同研發生產OLED面板。不過目前產能規模都遠低於三星、LGD,想要追趕已大幅領先跑在前頭的韓國廠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另一家日本液晶面板領頭企業夏普由於近幾年財報每況愈下,已經掉入了巨額虧損的深淵之中,已在去年三月份被台灣鴻海集團收購。

野心勃勃的台企

夏普被鴻海集團收購之後,OLED面板便被鴻海定位為夏普重建的支柱,之前已經投產了2000億日元幫助夏普進行OLED面板的研究,希望通過大規模的資金追趕韓國廠商。夏普擁有IGZO技術,IGZO(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為銦鎵鋅氧化物的縮寫,非晶IGZO材料是用於新一代薄膜晶體管技術中的溝道層材料,這項技術可以用於傳統的TFT-LCD面板上也可以用於OLED面板上。

有意思的是,由於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個人對於韓國不太感冒,因此在收購夏普之後,便單方面宣布將切斷對三星電子的液晶面板供貨。這一舉措也導致三星不得不與自己的老對手LG聯手,兩家也結束了長期以來一直的對立狀態。

鴻海入股夏普後,董事長郭台銘積極打造產業供應鏈,力抗三星為首的韓系業者;其中,GIS(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因技術卓越、競爭力強,並已逐漸獲得蘋果重視,已經成為了郭台銘手中最重要的抗韓先鋒。

鴻海集團近幾年來的抗韓策略已經開始奏效,甚至在買下夏普之後,讓其扭轉盈虧,集團的相關子公司產業鏈地位也大幅提升,GIS更是在之前協助蘋果解決產量不順的局面,深受蘋果信賴。

有相關人士建議,GIS可先從iPhone面板貼合開始做起,打破三星一條龍的技術壟斷優勢,逐步破解三星在OLED領域的強勢地位。目前來看,鴻海集團在這方面已經初見成效。

努力追趕的中國大陸企業

從大陸企業來說,起步較早的和輝光電,天馬等企業,只是在研發方面有點領先,都沒有做到真正的大批量量產。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在OLED方面都屬於起步較晚,研發方面都在追趕階段,更遑論量產。

技術方面,主要是蒸鍍的材料較高,導致成本居高不下。蒸鍍過程中,對精度的要求也非常高,要使用到FMM,即精細掩膜版,俗稱Mask。Mask會直接影響到蒸鍍的良率,PPI等。而Mask方面的人才非常少,基本都處於研發階段,造成各家的良率提升十分困難。很多大陸廠商OLED顯示屏的良率都是0,也就是說,生產出來的面板玻璃沒有一片是可以使用的。

在2017年10月份,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量產,能夠讓世界上使用AMOLED面板的手機廠商多一種選擇。大陸的其他廠商,比如維信諾、天馬、四川虹視等都緊隨其後,將在今後幾年內逐步推出自己的OLED屏。

目前則有一個很尷尬的問題,那便是中國大陸企業在液晶領域才剛剛成熟,現在已經不得不面臨轉型的局面。韓國企業三星以及LG等都已經在大幅度縮減,甚至關停LCD生產線,短時間來看會對市場造成一定衝擊,但是他們離去的市場空白在國內廠商的填補之下,應該可以很快恢復如初。

不過LCD目前現在已經走在了下坡路上,市場份額逐漸被OLED與其它更為優異的屏幕所佔據,慶幸的是,目前市面上LCD在短時間內依然擁有足夠的市場份額,甚至可以斷定,那些早早就去佔領三星與LG離去之後的市場空白的廠商還能夠大賺一筆,但是OLED終究還是會到來的。

根據相關機構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1~7月,全球OLED電視出貨同比2016年增長91.1%,其中中國市場OLED電視出貨同比增長109.7%,前景相當可觀。

但是不管是京東方還是日本的JOLED,目前能夠量產的都屬於中小尺寸OLED面板。京東方主要針對手機領域OLED面板,JOLED主要研發「印刷式」醫療應用OLED面板。至於大尺寸電視OLED面板,目前除了LGDisplay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之外,其它大型面板廠都處於追趕布局當中。

可以看到我們與韓國在這個領域差距依然相當大,三星在小型OLED屏幕上無人能敵,即使是京東方,在這方面對於三星而言也如同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嬰兒,而在大型面板上面比如彩電方面,LG就是這個領域的王者。

尾巴

最後還有一個小信息與各位讀者分享,目前國際上與OLED有關的專利已經超過1400份,其中最基本的專利有三項。小分子OLED的基本專利由美國Kodak公司擁有,高分子OLED的專利由英國的CDT(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和美國的Uniax公司擁有。這條消息的含義相信不用明說,大家都明白是什麼意思。

我國在OLED領域依然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不過還好,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最難的從無到有我們已經走了出去,剩下的便是儘力狂奔,希望能夠追上前面那兩個已經跑遠的傢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觸摸屏與OLED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廠商搶佔OLED先機 2年後預拼進全球第二
韓政府拖延數月後為何又允許LG在中國設置OLED廠
谷歌與OLED製造商夏普進行合作,打造具備VR性能的OLED顯示器

TAG:觸摸屏與OLED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