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美2018航天「小目標」公布!各自放出哪些大招?

中美2018航天「小目標」公布!各自放出哪些大招?

2018,地球兩端,航天大戲,大幕即將拉開!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

進入2018,地球兩端的航天大國相繼公布了自己的「小目標」,可謂亮點多多,精彩紛呈!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表示,2018年里,該公司研製的運載火箭將進行35次發射,如果能夠按計劃完成的話,這樣的密度不僅突破了以往中國航天年發射次數的紀錄(2016年的22次發射),甚至也將超越美國2017年的發射次數(29次)。此外,如果算上中國另一大航天巨頭——中國航天科工的「快舟」系列火箭的幾次發射,以及中國首家民營航天發射企業零一空間的首次試射,整個中國航天將在2018年里突破40次發射,平均每月3次以上!

在即將被發射上天的航天器當中,既包括北斗這樣耳熟能詳的老面孔,也包括張衡一號、嫦娥四號、東方紅五號這些新面孔。這其中,中國航天將利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通過9次發射,將十餘顆北斗三號衛星送入太空,建立起覆蓋「一帶一路」沿線的衛星導航定位網路,為在2020年實現北斗衛星導航全球覆蓋打下堅實的基礎。

「張衡一號」在軌飛行模擬圖

除此之外,即將於2018年進入太空的「張衡一號」將是中國首顆通過監測電磁波和地球磁場來預測地震的衛星。它從論證到研製成功歷時15年,凝聚了中國地震科學以及航天領域無數工作者的心血。「張衡一號」將跳出地球監測地震,為中國的防災減災做出巨大貢獻。

當然,在2018年的密集航天發射當中,最值得期待的還要數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的發射以及嫦娥四號月球著陸器的發射。

前者是中國目前已有的運載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0噸,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走,也就是空間站工程不可或缺的運載工具。即將於2020年前後建成的中國空間站的各大艙段,全都等著長征五號來把它們一個個地送到太空中去。此外,中國月球探測計劃嫦娥工程的第三期——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將實現從月球表面抓取月壤樣本並帶回地球,其工程之複雜、難度之大在中國所經歷過的航天活動中前所未有,而嫦娥五號的探月之旅,也完全依賴長征五號的托舉。

所以,長征五號一型火箭直接關係到載人航天、探測月球兩大工程的成敗。甚至未來中國載人登月任務的上馬,也都與長征五號的表現有所關聯。

去年7月初,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失利,導致原定2017年下半年實施的嫦娥五號探月任務被挪到了2019年。中國航天在2017年的發射頻次也從2016年的峰值(22次)降到了18次。半年之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把長征五號遙三火箭的發射列入日程,這說明航天部門已經查明了失利的原因並且找到了解決辦法,長征五號2018年里的再次發射,將對中國航天未來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與此同時,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落月行動,將創造人類航天歷史上屬於中國的一個首次:中國將成為首個將探測器著陸到月球背面的國家!由於月球的公轉周期和自轉周期相同,月球永遠是一面朝向地球,另一面背對地球。探測器降落到月球背面,受到月球本身的遮擋,無法與地球進行通信聯絡。因此,多年以來,月球背面一直沒有人類探測器涉足。這一次,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實地探訪月球背面,並釋放月球車進行巡視,採集回的所有信息,都將是人類有關月球的新知!

就在中國緊鑼密鼓地籌備2018航天高密度發射年的同時,在地球的另一邊,傳統航天強國美國也做好了準備。根據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NASA)公布的2018年任務清單,美國將向太空發射「詹姆斯·韋伯」超級太空望遠鏡。該望遠鏡的觀測距離是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數倍。NASA稱,「詹姆斯·韋伯」超級太空望遠鏡將能夠看到宇宙的邊緣,甚至是發現與我們的宇宙並存的其他平行宇宙。

另一方面,美國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將於今年5月發射,不僅將降落火星表面,而且對火星的內部進行探測。除此之外,美國未來載人登月、登陸火星的必備交通工具——獵戶座宇宙飛船也將在2018年迎來首飛。獵戶座能夠承載6名宇航員,飛船的空間更大、更舒適,不僅可以對接國際空間站,還可以適應登月、探火等多種任務需要,是未來幾十年美國載人航天的主要工具。

獵戶座宇宙飛船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這個月,也許就是未來的幾天之內,美國私人航天公司——太空探索公司將發射代號「重型獵鷹」的巨型火箭。「重型獵鷹」的最大起飛推力將達到2200噸,第一級擁有27台發動機,可以將68噸重的有效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相當於把一架裝滿乘客、貨物和燃料的波音737客機送入太空。「重型獵鷹」一旦發射成功,將成為目前世界現役運載能力最強大的火箭,沒有之一。

更重要的是,「重型獵鷹」的三個並聯芯級都可以回收。它們可以通過自動飛行加垂直著陸的方式,自動返回著陸場實現再次利用。而最有噱頭的是,此次「重型獵鷹」首發所要送進太空的載荷,既不是衛星也不是飛船,而是一輛紅顏色的Roadster超級跑車。如果成功,這輛小車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超跑。該車由特斯拉公司出產,而特斯拉與研製「重型獵鷹」的太空探索公司,同為「現實版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公司。看來,埃隆·馬斯克2018年將繼續成為風雲人物。

與此同時,號稱中國版太空探索公司的北京零一空間公司正在打造其第一發商業運載火箭,預計也將在今年進行首發。零一空間由來自北航、北大、清華、北理工等一批具有航天工業背景的才俊組成,他們研發的商業運載火箭雖然相比埃隆·馬斯克的「獵鷹」系列火箭稍顯稚嫩,但這畢竟是中國人商業航天的第一步!

2018,地球兩端,航天大戲,大幕即將拉開!

(作者為「環球銳評」評論員)

歡迎發表評論,期待您的真知灼見!

小貼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銳評 的精彩文章:

印度又要採購兩大武器 「萬國牌」軍隊戰鬥力到底如何?
印度首次購買國產戰鬥機,背後有何難言之隱?
中國北鬥打造萬物互聯新時代
特朗普為何選擇在此時直戳普京的痛處?
特朗普與沙特國王通電話,中東或現新緊張態勢

TAG:環球銳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