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雪,驚艷了世人千年!
GIF/1K
宋 馬遠 寒岩積雪
近日全國多地下雪,不禁讓人遙想千年之外的雪景山水畫。當我們展開畫卷,迎面而來的是古人眼中的冰雪世界!這也是中國山水畫中,頗具特色的一部分。
「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
王維《江干雪霽圖卷》(局部)
王維,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出身河東王氏,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
明代沈周在看到王維《萬峰積雪圖》後,曾寫出如下題文:「城中十日暑如炙,頭目眩花塵土塞。僧樓今日見此卷,雪意茫茫寒欲逼。古栟修柳枝裊矯,下有幽簧側從碧。隔溪膠艇不受呼,平地貫渚無人跡。」
據文獻記載,水墨雪景山水為唐代王維首創。自王維之後,歷代許多名家都熱衷於雪景山水的創作,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經典傳世之作。
五代雪景圖
五代 巨然《雪圖》
巨然,生卒年不詳,五代畫家,著名畫僧。早年在江寧(今南京)開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後,隨後主李煜來到開封,居開寶寺。
本幅畫構圖大致可分為三景,主山雙峰屏立,雄巖峻險,表現出奇峰積雪靄靄幽深的北地景緻,儼然具有北宋氣度,而兩側鋸齒狀的岩塊,看似突兀奇倨,但卻有增強畫作張力的視覺效果。中景樓閣隱現山石間,客旅行於山徑上,近景則畫河岸兩側,枯枝樹石。山石皴法及造型似從披麻、捲雲皴而來,林木方面,松針尖挺,枯枝似郭熙蟹爪。
北宋雪景圖
北宋 范寬《雪景寒林圖》
范寬,宋代畫家。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畫山水,為山水畫「北宋三大家」之一。
本圖以三拼絹大立幅圖寫北方冬日雪後山林氣象。畫上群山重重壁立,氣勢蒼茫,深谷危徑,枯木寒柯,隱現寺觀,山麓水邊密林數重,後有村居屋舍,一人張門而望。全畫布置嚴整有序,筆墨質樸厚重。畫家用「搶筆」筆法,密點攢簇,並參以短條子的筆道,來刻畫北方山石的質感,使畫面渾厚滋潤,沉著典雅。
《雪景寒林圖》為三屏大幅立軸,畫面繪群峰屏立,山勢高峻,有冒雪出雲之勢。高山之麓,溪水之濱,以粗筆濃墨繪出古木密林,枯枝老乾蒼勁挺拔。山坳間村居房屋,隱約可見一人張門而望,彷彿在觀賞蕭寺雪景。此畫構圖嚴謹,用筆蒼潤渾厚,生動地表現了秦隴山川的磅礴氣勢,是一件難得的稀世墨寶。
此圖畫群峰屏立,山勢高聳,深谷寒柯間,蕭寺掩映;古木結林,板橋寒泉,流水從遠方迂迴而下。真實而生動地表現出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礴氣勢。筆墨濃重潤澤,皺擦多與瀉染,屑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細密的雨點皺於蒼勁挺拔的粗筆勾勒,表現出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此圖歷來受到廣泛重視。清代收藏家安岐稱其為「華原生平傑作」。因此在范寬有限的傳世作品中尤其難得。名款「臣范寬制」四字,隱於前景樹斡中,因年久字跡漫漶不易辨認,關於此圖是否為范寬之作,近年在繪畫史家間尚有不同看法,但說它是宋畫中代表范寬畫派的重要作品,則是大家公認的。據收傳印記,可知歷經清梁清標,安岐藏,乾隆時入內府,1860年英法聯軍掠圓明園時曾流落民間。
宋畫《雪景寒林圖》是罕見的藝術珍品,也是中國的一件國寶。此畫作者范寬,陝西華原(陝西耀縣)人。後移居終南、太華諸山,領悟「山川造化之機」,自成一格,與李成齊名,世稱「李范」。《雪景寒林圖》畫面絹素完好,筆法蒼勁,氣勢恢宏,是范寬「浩莽闊大,渾厚峻拔」風格的代表。此畫清初時曾為天津著名收藏家安麓村所收藏,後來幾經輾轉,險些流出國外,最終卻又回到天津,由收藏家張叔誠先生捐獻給天津藝術博物館,成了該館鎮館之寶。
《雪景寒林圖》作為宋代畫家之中傑作,是上了《宣和畫譜》著錄的。清康乾時期為天津安麓村所得。安麓村名岐,其父安尚義為鹽商,家資巨富,雍正年間父子倆曾以家財捐修天津舊城。安麓村雖席豐履厚,卻志居淡泊。為鹽務事,往來於淮南、津沽兩地,遇書畫商求售者,概以重金購買,一時所藏,甲于海內,《雪景寒林圖》為其藏品之一。安麓村著《星緣匯觀》,著錄其藏品,特別提到《雪景寒林圖》的珍貴价值,稱此畫是「宋畫的無尚神品」。
此幅採用全景似構圖,畫面層次分明,畫中群峰屏立,山勢高聳,深谷寒柯間,蕭寺掩映,古木結林,板橋寒泉,流水從遠方縈迴而下,真實而生動地表現出秦地山川雪的後的磅礴氣勢。筆墨濃重潤澤,皴擦多於渲染,層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細密的雨點皴余蒼勁挺拔的粗筆勾勒,表現出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
北宋 王詵《漁村小雪圖》
王詵,北宋畫家。熙寧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蜀國大長公主,拜左衛將軍、駙馬都尉。元豐二年,因受蘇軾牽連貶官。元祐元年(1086)復登州刺史、駙馬都尉。
擅畫山水,學王維、李成,喜作煙江雲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潤明潔,青綠設色高古絕俗。亦能書,善屬文。其詞語言清麗,情致纏綿,音調諧美。
畫面以白粉為雪,樹頭和蘆葦及山頂、沙腳微梁金粉,又以破墨暈梁,表現雪後初晴的輕麗陽光,這是他獨創之法。整個畫面寒汀疏林,薄積小雪,一隻只小船和漁民張網垂釣的情景在寒林中形成妙趣。這漁民的勞作和整個畫面的陰冷荒寒氣氛之對比,令人玩味。後段的一片林木虯曲,雜樹以水墨點綴而成,松針用筆尖銳,重鉤,可以見出李成的影響。卷尾上有乾隆皇帝依蘇東坡題《煙江疊嶂圖》韻之七言詩,稱此圖開卷「已覺冷風拂面浦,又如濕氣生銀田」。
元代雪景
元 黃公望《九峰雪霽圖》
黃公望,元代畫家。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趙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畫筆力老到,簡淡深厚。又於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稱「淺絳山水」。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
圖繪高嶺競立,層岩蜂起,丘壑嬈崢,凍樹蕭瑟,是隆冬臘月,氣候嚴寒的山區景象。圖中山巒純用空勾,淡墨漬染。水和天空用濃墨渲染,烘托出白雪皚皚大雪初霽的山峰景色。山中小樹用細筆勾描,樹桿如「竹根」,樹枝如「花霸」。用筆洗鍊,構圖新穎,平中寓險,風格雄奇。為黃氏晚年永墨山水畫之傑作。
明代雪景圖
明 鍾禮《寒岩積雪圖》
鍾禮,字欽禮(明畫錄作名欽禮),號南越山人,款署「一塵不至處」,浙江上虞人。
季節的變化,為大自然改換面貌、增添新色,冬天時萬物凋零,呈現一片幽寂的景象,最適宜入畫。畫中白雪覆蓋了整個溪岸與山峰。長松挺立在庭園中央,屋宇周圍處梅花綻開,在靜謐的氣氛中增添生氣。
屋內坐著兩位秉燭談心的文人,微弱的燭光,也為幽寂昏暗的景色帶來絲絲地暖意。描畫冬景山水,最常用的技巧是「借地為雪」——即以預留的畫絹底色做為白雪,然後在天空水面與山坳處,用墨渲染,襯托白雪皚皚的效果。本幅就將濃密粗黑的線條,聚集在山石側面,使皴筆與造型狹長的岩石相互平行,讓整幅畫具有濃厚的裝飾意味。
清代雪景圖
清 石濤《雪景山水圖》
石濤,清初畫家,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
幼年遭變後出家為僧,駐錫於安徽宣城敬亭山廣教寺,後半世雲遊,以賣畫為業。
此幅雪景山水冊頁,屬石濤十二開畫頁中畫法最為怪異的一件作品,天空水面以淋灕水墨塗抹,墨色翳潤,山巒皚皚白雪,用極簡括皴筆草草舒寫,筆斷意貫,氣脈成章,顯得丘壑在胸,任心所成。林木樹葉苔色,以陰陽襯貼法概寫,點中夾水夾墨,一氣混雜,如纓絡連牽,渾融透明,使整個畫面景物給人以蕭疏寒冽、沉寂明凈的意象。
清 弘仁《西岩松雪圖》
弘 仁,清畫家。明亡後於福建武夷山出家為僧,字漸江,號梅花古衲。安徽歙縣人。為清初四畫僧之一。
擅畫山水,尤好繪黃山松石,為「新安畫派」創始人,和查士標、孫逸、汪立瑞等四人並稱「新安四大家」。
畫面以局部特寫山峰雄偉之勢,以勾勒為主,畫雪景「借地為白」,略加渲染,山石陽面留白,陰面著墨,樹木墨色較濃。構圖繁密,筆法清健,意境高古。畫面著意刻畫了象徵高尚、純潔的松樹和白雪,形象簡潔,是作者精神高度凈化後的影跡,給人以偉峻、靜穆、聖潔、一塵不染的美感...
資料整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華豫學院
《邢捷?走進大千世界 書畫鑒賞》2018年開課
華豫學院
《白海波?古玉辨偽》2018年01月開課
覺得不錯,請點贊↓↓↓


※盤點2017天價拍品,哪件曾驚呆你的眼球?
※她是東方最美的青銅器!打井時意外發現,幾經輾轉,最終……
※2.7億!1.3億!書畫高價成交背後你不知道的秘密!
※9.315億元!28年價格上翻14倍!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創造最貴紀錄!
※他畫畫不用筆!他的畫價格卻遠超齊白石!
TAG:華豫之門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