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蒙古人唱西洋歌劇為什麼轟動了世界

蒙古人唱西洋歌劇為什麼轟動了世界

原標題:蒙古人唱西洋歌劇為什麼轟動了世界


蒙古人唱西洋歌劇為什麼轟動了世界


原圖文作者 / Kate Molleson


翻譯 / 樂迪


蒙古國吉爾格朗圖盟大草原


去年夏天,一個視頻從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傳向遠方,這條視頻拍攝的是全球最著名聲樂比賽」英國BBC卡迪夫國際聲樂比賽「的決賽場景之一——來自蒙古國的男中音阿音巴圖·甘巴阿塔(Ariunbaatar Ganbaatar)正以帶著微笑的臉龐唱出深遠而又偉岸的歌聲,迷倒了幾乎所有在場的觀眾和評委。阿音巴圖有著高聳的肩膀,這位來自蒙古大草原的29歲歌唱家,唱著羅西尼、威爾第和柴可夫斯基的歌,獲得了2017年卡迪夫聲樂大賽藝術歌曲大獎。


評委們表示,阿音巴圖的音量居然如此之大,可用」壯觀「來形容,控制力強而遊刃有餘,這種聲音令人聯想到光榮和挺拔,這極其不尋常。



蒙古國男中音阿音巴圖·甘巴阿塔


作為一個在世界級歌劇演唱比賽中得大獎的歌唱家,阿音巴圖的成長經歷完全不典型。他在古老並有著深厚民族文化傳統的蒙古國長大,出生於游牧家庭,長成於蒙古包內。孩提時代,他每天要騎著馬來回賓士近100公里去上學,策馬揚鞭時,他總是放歌於茫茫草原。


他在烏蘭巴托上大學,但又輟學了,為了生計他成了一名計程車司機。一天晚上,他拉到了一名客人,他們在車內開始聊唱歌,這位同樣對聲樂感興趣的計程車乘客居然是一個警察局長,局長邀請他加入了烏蘭巴托警察合唱團。兩年後,阿音巴圖又回到大學讀書,畢業後開始到俄羅斯和歐洲的大歌劇院演出。



金色的蒙古草原


一個歌唱家這樣離奇的成長經歷引發了我強烈的好奇心,2017年11月,作為一個廣播記者,我帶著錄音設備,從英國飛往了烏蘭巴托,要採訪這位蒙古草原上的西洋歌劇演唱家。在我啟程前,不斷有人提醒我,和蒙古人見面,他們一定會立即讓你喝他們釀的酸馬奶,口味即使不好你也一定不要拒絕,這是他們的好意。」

我承認,我和大多數西方人一樣,或許對蒙古國有著相同的偏見,他們是彪悍的成吉思汗的後代,在戈壁沙漠上,牽著毛茸茸的駱駝,驅趕著野馬,然後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嗓音唱歌。我的這些偏見也不完全暗喻著蒙古國就是一個古老封閉的國家,它也曾經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很偉大的帝國,有著屬於自己的歷史驕傲。現在它被夾在中國和俄羅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只有三百萬人口,還是內陸國家。



視頻:阿音巴圖的歌唱片段


但是,誰也不能告訴我,包括很多關於蒙古歷史文化的書,為什麼西洋歌劇現在在蒙古國被演繹得這麼好。阿音巴圖的成功並非偶然,2015年他在俄羅斯柴可夫斯基國際聲樂比賽上,獲得男聲組一等獎。


此外還有其他蒙古人,比如阿馬圖維申·恩克巴特(Amartuvshin Enkhbat)2015年也進入了卡迪夫的總決賽。在去年的卡迪夫比賽中,還有另一位蒙古國男高音巴特嘉國·巴雅塞坎(Batjargal Bayarsaikhan)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蒙古人唱歌劇,並且飲譽世界,已經不是一個個別現象。



蒙古國歌劇演唱家,從左至右


馬圖維申、阿音巴圖、巴特嘉國


1921年之後的蒙古國實際上是蘇聯的衛星國,歌唱家都被送到蘇聯、東德和波蘭學習歌劇演唱。歷史的事實可能是——這些古典音樂藝術是從蘇聯進口的。但採訪結束後我認為這也不是事實的全部,至少本質上不是。

從表象上看,烏蘭巴托的國家大歌劇院,這個國家級的藝術殿堂,坐落在漂亮的西方新古典主義建築包圍的廣場上,1963年它的開幕演出,就是重量級的俄羅斯歌劇《尤金·奧涅金》。


這家大劇院如今僱傭了285人,每年有超過100場的演出。蒙古國家大歌劇院至今已舉行了2022次歌劇演出。歌劇在蒙古國彷彿是由蘇聯播撒了種子,現在已經在蒙古土地上生根發芽。


為什麼蒙古國要這麼大張旗鼓地演西方歌劇?一個經典的答案可能是出於地緣政治。我在烏蘭巴托遇到的一位年輕本土人類學家沙格達爾(Shagdar)先生這樣說:「小國」為了吸引世界的目光,總是需要通過國際通行文化來表白自己。



行走在蒙古國的荒原上


但沙格達爾強調,蒙古國在文化上從來就不是俄羅斯或中國的附庸,他暗示像擊敗俄羅斯人這種輝煌的歷史讓他們感到特別愉快。他的另一個答案是,蒙古人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天生歌手,蒙古人能歌善舞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這是很蒙古的文化傳統。蒙古人長於唱歌,專業演唱在其他民族那裡往往需要幾十年的專業訓練,但蒙古人並不需要,他們的嗓音天生可以穿越寥廓的大草原傳得很遠很遠,蒙古人的發聲方法幾乎就是一個超自然的經驗傳承。


我為一個蒙古國歌唱家巴特佐里格·瓦恩齊格(Batzorig Vaanchig)錄了音,他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嗓音的色彩非常微妙並具有驚人的層次,他的歌聲聽起來像暴風、大雪和老鷹的翅膀那樣劃破蒼穹。



為蒙古歌手巴特佐里格錄音


為了追尋蒙古歌嗓的源頭,我從烏蘭巴托旅行了1600公里,到達了歌劇男中音演唱家阿音巴圖的故鄉吉爾格朗圖盟(Hovd)的戈壁沙漠,這裡風景宜人。我花了好幾個晚上,坐在一個像帳篷一樣的馬車上,在西伯利亞南部行進,高高的阿爾泰山脈在遠處的地平線上,道路崎嶇帶來可怕的暈車。每次我們停在一個帳篷前問路,都會被招待冷馬奶和結霜的肥羊肉,說不清的蒙古食物冰凍了我的胃。

當我們到達一個叫羌德瑪尼的小村莊時,正巧遇上一個野外聚會,伏特加酒、馬奶,男女老少的歌手們在歌唱。一個大師的膝蓋上坐著他的孫女,吟唱著蒙古很古老的詩篇,一群五六歲的兒童在四周收集著五色斑斕的野花……這真是一種超現實的情景,散發著民族文化的光芒。



阿音巴圖(中間藍襯衫者)


在自己家的帳篷里聚會


每個人的歌聲,幾乎都與自己國家的文化傳統和自然景觀有關,傳統民歌在這裡被稱為「長歌」,蒙古的民歌里傳出了腳下這片土地的輪廓、遠方山脈的鋸齒型的剪影,悠揚婉轉的嗓音投放到遠處的地平線上,和蜿蜒的山脈一樣,都是大自然的慷慨饋贈。


我有些擔心讓蒙古歌唱家唱西洋歌劇,會不會帶有蒙古味兒。因為任何歌聲都是地域性的,嗓音也是,你的歌在你的土地上才是最權威的。但從更開放的角度說,任何最地方的特色也是最具世界性的。


我曾交談過的一位蒙古音樂學者卡圖楚倫·布音德爾格(Khatuchuluun Buyandelger)明確地說,蒙古人的歌聲與這裡的風景、食物、清新的空氣和歷史故事有關,而美好的事物在全世界都有相似性,都被追求。還記得成吉思汗嗎?他是蒙古人。蒙古人在歷史上被證明有力量征服世界,但我們也一直在為世界歌唱。



蒙古包的黃昏


在贏得了國際聲譽的男中音歌唱家阿音巴圖的家裡,他對我說,當局希望他確保將自己的才華奉獻給祖國,並堅守自己熱愛祖國、歌唱祖國的堅定立場,在全世界巡演時,要堅持宣傳自己的蒙古國是一個現代化、國際化的國家。

阿音巴圖說,他無意離開蒙古,全家人還都是草原上的牧民,每年都要收拾起蒙古包不停地遷徙,去尋找新的牧場。「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是我歌唱的無窮靈感,」他說:「無論我在哪裡,我都是草原上的遊子,我為我的情感歌唱。」



視頻:阿音巴圖演唱西洋歌劇


除有協議的外,本文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音樂與音響 的精彩文章:

抗議對女性的暴力 義大利人改寫歌劇《卡門》
【節日音樂會】2018中國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
【周末影院】澳洲紀錄片《2013亞太室內樂大賽》
【最新消息】性騷擾醜聞波及夏爾-迪圖瓦大師
【今日新聞】大都會歌劇院又曝性侵事件

TAG:音樂與音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