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華語樂壇的清白之年:萬物霜天,不拘一格

華語樂壇的清白之年:萬物霜天,不拘一格

加入「著調邨」,收穫一群愛音樂的朋友

添加微信marcopololo,撩著調君進「著調邨」

聽歌·看show·交朋友

清 白 之 年

此生多寒涼,此身越重洋,

無論是輕描淡寫還是濃墨重彩,

無論是淺吟低唱還是語焉不詳。

2017年是華語樂壇的清白之年

有推陳出新的顛覆,

更有直面時代的寫實,

從老驥伏櫪的先驅到初生牛犢的鮮肉,

都在自由競爭與選擇下

實踐音樂的各種可能性。

縱然時光遠去人生不返,

音符銘記的仍然可以是永恆。

統籌:王欣編輯:彭思敏

撰稿:老丁 麻樂 郵差 小樹 Sean 盧世偉墨墨 阿落 鄧卓華 陳靈偉

前言/郵差 老丁

2017年的流行是什麼?是在成都的街頭剛好遇見你,是涼涼夜色里敬一杯月光,還是隨著遠走高飛的Beat來一段FreeStyle?

如果給這一年的音樂冠以一個關鍵詞,這個詞可能,還真是FreeStyle。

這一年,是打破「獨家版權」鼓勵自由競爭的一年,也是數字音樂再創新高的一年。

不管是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錄製音樂收入增長20.3%,在全球的排名達到第12位再創新高;還是《2017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里的中國數字音樂總產值同比大勢增長39.36%,當中529.26億的數字音樂產業規模相比起正在衝擊550億大關的中國電影票房規模也並不遜色,無不表明一點——壁壘開放後,這一年的中國音樂確實亮眼。

這一年,或許是華語流行樂壇充滿多種可能性的一年——得益於《中國有嘻哈》的大熱,國內的嘻哈終於成為了大眾主流話題,跟GAI們的江湖說唱同時流行開來的,還有鹿晗吳亦凡海爾兄弟的Trap。

而在電音領域,80後李宇春的Future Bass和90後吳莫愁的EDM已然相當國際化。

年輕人們不畏將來,不念過往;隨風飄蕩,活色生香。

華語嘻哈的盛裝出場之外,2017年的樂壇並不缺乏真正高質素更有深度的音樂——我們聽到陳珊妮《戰神卡爾迪亞》對網路空間的思索,我們聽到丁薇《鬆綁》對音樂規則的探索,我們還看到朴樹《獵戶星座》宛若少年在風塵中沒有熄滅的清澈目光。當然還有陳奕迅、張惠妹、汪峰這些樂壇中堅,回到音樂表現的認真和敬畏。

更讓人感懷的是,羅大佑這樣的先行者放棄了宏大敘事和憤世嫉俗,把目光投向生存的最核心價值,歷經滄桑之後變得溫情脈脈;還有一些作品,歸鄉後回到原點折射出的不是虛無縹緲的芳華,也不是光怪陸離的幻術,而是真切又殘酷的現實。

2017年是華語樂壇的清白之年,有推陳出新的顛覆,更有直面時代的寫實,從搖滾、民謠到騷靈和城市成人抒情再到嘻哈、電子,從老驥伏櫪的先驅到初生牛犢的鮮肉,都在自由競爭與選擇下實踐著音樂的各種可能性。

萬物霜天,不拘一格,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FreeStyle。

在我們的年度總結大問卷里,吉他音樂家李延亮說,「如果內心從不投射『假如』,遺憾就不存在。」是的,人生沒有假如,儘力而為,俯仰無愧。2018年,繼續加油!

十 大 唱 片

NO.1

陳珊妮

《戰神卡爾迪亞》

文/小樹

陳珊妮的作品常是各路帥氣吉他手的集散地,無論她怎麼編曲。旋律貼合她的聲線習慣,聰慧但入世的歌詞在多年練就的製作工藝里閃躍著。

有意思的是,由她坐鎮的器樂與合成取樣總出落得頗有骨感,乾淨不虛膩,完全反應她自身的氣質。這回即使扛出了虛擬戰神之名,她仍不血戰,她冷眼甜笑著這一切虛晃、不知獨處以及各種自以為是。

即使新專輯裡的歌詞簡直能讓人封她「社群媒體時代的詩人」,想來她會在細碎如流星群的聲響里輕輕地走開,繼續創造一個唯她美學的平行宇宙。迷戀她的當代青年啊!訊息亂碼漫天襲來,她不要你信仰她,她要你理解自己。

誰能一直這麼是自己又精巧準確地回應時代?惟陳珊妮而已。

NO.2

陳奕迅

《C』mon in~》

文/Sean

《C』mon in~》是比《...3mm》更進一步的synth pop,陳哲盧用更為細緻,更新的編曲來做了一張毫無負擔的國語專輯。它既不像陳奕迅其他的國語專輯,恐怕也和很多聽眾心目中的廣東唱片不一樣。

從前一直輸送人生哲理和K歌金曲的陳奕迅,似乎還在自己「K歌之王」的魔咒里。《C』mon in~》是輕鬆的,它內藏了極具環繞感的各種漂亮音色,錯落又律動的各種節奏,也少不了馮穎琪藍奕邦這樣的創作人加持。這張《C』mon in~》,是陳奕迅十年來的國語最佳出品。

NO.3

萬曉利

《天秤之舟/

牙齒,菠菜和豆腐與詩人,流浪漢

和門徒》

文/盧世偉

在2017年的華語聽覺記憶里,萬曉利的這張專輯可謂是最俗卻又最雅的一張。

俗到唱的儘是一些如狗兔子飛鳥,豆腐玉米小米黃豆,一斤四兩七兩手三塊五這麼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看似沒有意義和關聯的塵世碎渣,經萬曉得那麼夢囈一般的唱腔扯在了一起,竟雅得像一副寫意的白描隨筆,猛一聽有些搞笑,三兩句下來,就慢慢地感受到了一種情緒,一種狀態。

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高興、幸福和愛都不能形容,痛也不能;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就像你替他做的一個沒有方向的夢,夢裡似乎有一種答案,一尋找就又沒有了答案。萬曉利似乎什麼都沒有唱,他就是這樣隨意地坐在生活的浮表之上,浮皮潦草信馬由韁,暈暈眩眩地,就讓你感覺到了一種詩意,就想要離開這地方,但是你哪裡也去不了啊,於是你只好傻笑,說挺好挺好。

萬曉利總是那樣懶洋洋的唱著,無精打採的,卻就這樣不知不覺間撞倒了你懷裡的兔子,它撲向我,也撲向你,變成了一張將幽默、浪漫、詩意和哲思精巧而流暢地融匯一爐的專輯。

NO.4

丁薇

《鬆綁》

文/墨墨

一張2017年製作的專輯得到2017年最佳大概不算什麼,但一張9年前做的專輯能得到2017年的認可就非常傳奇了。丁薇的新專輯其實在9年前已經完成,但因為她和製作團隊近乎苛刻的要求以及對市場的考量一直放到2017年才發行。

從專輯的音樂肌理來說,trip-hop和緩拍電子其實算是十幾年前的流行,就樂手和錄音陣容而言,Suzanne Vega、Dominic Miller、Haydn Bendall、Dave Bascombe和Chris Brown以及Abbey Road Studios也都是屬於上個世紀音樂黃金年代的代表,可是一切整合在這張專輯裡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卻是屬於2017年的,甚至是超前於2017年的。

《鬆綁》讓我們懂得,那些看似退流行的東西完全可以在嘻哈和民謠泛濫中脫穎而出再次引領潮流。「經典」兩字的意思是擺脫了時間的桎梏,2017年的例子就是丁薇的這張專輯。

NO.5

李宇春

《流行》

文/阿落

這一年的李宇春,用更多時間履行著歌手或者說藝術家應該經歷的痛苦,然後,用痛苦與思考澆灌出嶄新作品。專輯用了《流行》的概念,卻在反思流行,對社會的思考,對青春的解讀,以及那些漂泊異鄉的疏離感,許多叫囂概念的歌手尚未涉足的,曾經那個偶像李宇春做到了。

第一次包攬作詞,也是讓人第一次看到了李宇春在文字上的鑽研和講究:用「流行」解構流行,用熱鬧反襯孤獨,用口音說愛情,用耳機憶舊情,講述故事的方式,不落俗套,很李宇春,足夠特別。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的李宇春,這次又用音樂作品反擊了偏見,也給後來者演示了更高級的偶像的活法。

NO.6

徐佳瑩

《心裡學》

文/ Sean

《心裡學》水平與《尋人啟事》看齊,整張收歌、布局、製作更走向另類流行的範疇。徐佳瑩愈加自如地挖掘和呈現自我的矛盾與對立面,描繪了更細緻的心理活動。過去流行曲的製造方式也在這裡逐漸遠去,《尋人啟事》像是一個階段的漂亮總結,《心裡學》就是更周全的另一開端。大量歌曲都在建立新的語法,剛出道時嘗試的一些公式化流行歌都消失了。

沉著的鋼琴音色和電音點綴,是歌手給自己的更大考驗,它需要更純粹的創作去支撐,也需要呈現歌手更完整的舞台個性,從前偶爾還會出現的習作感,已不再出現,也證明徐佳瑩的確是同輩女歌手中最有自我意識的一位。

NO.7

朴樹

《獵戶星座》

文/老丁

朴樹最難得的是少年氣,儘管他早已年過不惑,但那股單純的勁頭兒就是錄節目流淚都能大面積刷屏。《獵戶星座》最難得的是實體版和數字版簡直是兩張專輯,相對來說,實體版更為流暢悅耳,編曲風格也更為統一,尤其同名歌曲《獵戶星座》的木吉他響起,就還是文藝青年熟悉的那個朴樹,「有時你唱起歌,有時你沉默,有時你望著天空」,文藝青年也要得並不多,只要你繼續唱就可以。

單純在音樂性上,朴樹並沒有給出更腳踏實地的探索。無論是《生如夏花》還是《清白之年》,他能夠在平凡之路上找到答案,已是滿足。他並不另類,他只是誠懇。

NO.8

羅大佑

《家Ⅲ》

文/老丁

闊別樂壇良久的羅大佑剛給出這張作品時很多老歌迷是不滿意的,寧願聽你嘮嘮叨叨也不想看到你溫情脈脈,因為太多人可以唱兒女情長了,誰讓你曾經寫出過《未來的主人翁》和《鹿港小鎮》,但是聽得久了,也就接受了這種合理,畢竟家庭對人的改變是巨大的。

對於很多年輕樂迷來說,羅大佑「古老得像個神話」,他也完全不必再用什麼滿腔怒火去偽裝年輕,他就唱他這個年紀想唱的歌,關於人生,關於世俗生活。

李宗盛曾經說羅大佑每出一張專輯不僅僅是一張專輯,因為會傳遞出很多信息,坦白講《家III》傳遞出的信息量也並不少,只是這些信息和當下的年輕人沒什麼關係,更引不起他們的興趣。但是在音樂性上,《家III》其實很豐富,甚至找來保加利亞管弦樂隊合奏,編製遠超之前的《美麗島》,說明羅大佑的音樂腳步並未停滯。他也完全沒有吃老本的意思,就像他給杜琪峰電影做的配樂,一個音樂家的羅大佑相比一個思想者的羅大佑,應該前者更是他自己。

NO.9

林生祥

《大佛普拉斯》

文/鄧卓華

《大佛普拉斯》的音樂,離開電影當然可以單獨聆聽。這是林生祥第一次完整的為一部電影做的配樂,不輸出議題,只服務導演與電影,還有樂器與樂器,聲響與影像間的對話。初聽,自然找到林生祥過往專輯尤其《我庄》之後混合搖滾、爵士與客家民謠的蛛絲馬跡。細聽之下,又多了一份生祥與樂隊過往沒有的、衝浪般的冒險勁兒。

《大佛普拉斯》的配樂專輯可以單獨聆聽的另一層原因是其錄音,生祥自言這是他錄製過聲音質地最好的一批作品。台灣傳奇錄音室麗風拆遷前最後幾張作品之一就是這張配樂專輯,當時用上「壓室之寶」——1990年便耗資60萬英鎊的音控台,錄製成實體唱片里的發燒級聲音。

憑藉《大佛普拉斯》,林生祥與樂隊拿下了54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和「最佳電影歌曲」兩項大獎。這是經歷過交工樂團和個人創作時期後,林生祥又習得的新本事和人生新收穫。

NO.10

海爾兄弟

《Black Cab》

文/陳靈偉

在全中國漫天遍野的Trap風潮中,恐怕海爾兄弟是走得最遠的,簽約在美國廠牌Control Music Group旗下,擁有多支點擊過百萬MV,參與Clockenflap等數個國際音樂節,就已經比從「中國有嘻哈」走出來的各位嘻哈兄弟們站高一線(儘管按「流量」算可能不如他們)。

唱片有國際團隊如Charlie Heat(Kanye West等)等參與制作,充滿少年的野心和奇思妙想。按嘻哈的評判標準,歌詞主旨必然也是重要的選項。關注社會、接地氣,從歌名就可見一斑,《Wechat》、《711》、《Black Cab》、《Made In China》都是當下的、中國的,所以,能夠代表中國,遠征海外,海爾兄弟也是當之無愧。

在Clockenflap看過他們現場,粉絲之多之熱烈,難以想像,你以為主要是內地觀眾嗎?當然不。這幾位「中國製造」的九零後,確實能代表新一代中國嘻哈勢力。

同 題 問 卷

這份同題問答,我們採訪了近60組與音樂相關的人,他們之中有台前的歌手樂手,有幕後的創作人製作人,有唱片公司的夥計,有演出行業的精兵,有大老闆有小職員,有音樂媒體人,也有樂評人……因為音樂,讓大家集合在一起,各自找尋著屬於自己的極樂之樂。

感謝音樂帶來的靈性之光,投射出諸多有趣的靈魂;感謝2017帶來的相遇和逝去,嗡嗡作響直到空空蕩蕩,虛無並且殘忍。當你一個人單獨嚴肅時,不妨看看這個問卷,找尋一下自己參悟的關於音樂的無上密——

編輯助理:陳俊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著調 的精彩文章:

這麼多年來,你是不是欠羅大佑一張演唱會門票?
苦等六年,Foster The People中國處子秀來了!
2017年,我們做得最「著調」的一件事
被張惠妹莫文蔚稱為「轉音小王子」的葉秉桓:選擇這條路一切都值了

TAG:著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