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威坪有個小村不僅風光秀麗,還是解放淳安縣的「第一村」

威坪有個小村不僅風光秀麗,還是解放淳安縣的「第一村」

原標題:威坪有個小村不僅風光秀麗,還是解放淳安縣的「第一村」


西源梯田肥,山腳地生金,中涓農舍美。三坦村由西源、山腳、中涓等三個自然村合併而成,自古俗稱「三坦里」,是隸屬於威坪鎮的一個行政村。



它,坐落在浙皖交界邊,是個一腳踩兩省(浙江、安徽)、跨兩縣(淳安、歙縣)的邊陲山村。境內山巒疊翠,山泉奔涌,風光綺麗。三個自然村之間相距只有里把路,戶數和人口也相似,一個村一個姓。它既是一個很有特色、風景秀麗的山村,又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鬥爭歷史的山村,是解放淳安縣的「第一村」。



百萬雄師過大江。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舉佔領南京後,乘勝追擊。國民黨軍隊已是兵敗如山倒,潰不成軍,節節敗退,四處逃竄。三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命令以十二軍三十五師為前衛, 實行奔襲;以三十四師、三十六師為第二梯隊,採取以少勝多、大膽勇猛的方針,晝夜追趕潰逃的國民黨軍隊。



4月26日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第十二軍的前衛三十五師,在師長李德生的率領下,挺進到安徽省太平縣城附近的三口鎮。此時,李師長接到野司的通報,潰敵劉汝明、侯鏡如兵團正在京滬、滬杭、浙贛3條鐵路布防。敵主力一部已在歙縣、屯溪一帶固守,企圖遲滯我軍向浙贛線挺進。軍首長命令三十五師迅速前進,佔領徽州,消滅這一路敵人,為後續部隊打開通往浙贛線的道路。三十五師師長李德生接受任務後,人不停步,馬不停蹄,率部日夜兼程向南挺進,出其不易地包圍了徽州城,並迂迴70餘里路切斷了杭徽公路,一舉解放了徽州城。



4月27日拂曉,三十五師師長李德生和政委李如海率部隊到達西箬嶺下。中午,全師翻過上下40里的箬嶺山。晚,先頭部隊一零三團插到了距離歙縣縣城15華里的富碣鎮。在此消滅了敵一零六軍二八二師八四六團外圍警戒連。27日晚,為切斷敵人向杭徽公路逃跑的退路,我一零四團進抵徽州城西北約14公里的霞峰地區。團長張鐮斧率部經桂林鎮折向東南、迂迴至杭徽公路上的呈村降。


4月28日上午,三十五師一零三團涉水從城西南進城,僅一個多小時,解放軍便勝利地佔領了徽州古城歙縣縣城。同時,解放軍三十五師一零四團在公路沿線截住了潰逃之敵,俘虜了從蕪湖潰逃來的暫二師2000多人,活捉了暫二師少將師長郭奉先。4月29日,安徽省保安團1000多人,從城東北績溪方向的公路潰撤下來,當了解放軍的俘虜。至此,解放歙縣縣城戰鬥共殲浮敵暫二師、一零六軍、八十八軍、七十三軍等殘部及省保安團6000餘人。



二野第十二軍由於追敵太急,中途還漏掉了一股敵人。這就是國民黨陸軍一九二師及收容的八十八軍、暫三師和安徽省保安團殘部。5月1日,收容的國民黨陸軍八十八軍和安徽省保安團殘部乘汽車,帶上家屬從淳(安)徽(州)公路上往淳安威坪地區逃竄。國民黨陸軍一九二師大部從歙縣翻越淳歙兩縣交界的豪嶺,朝大五都往外逃竄;一小部翻越淳歙交界的朱巴嶺、門嶺,朝葉家方向逃竄。


5月1日晚,太陽已經落到地平線底下,那一團紅暈已經褪為淡紅。上面的天空已經從青蒼色漸漸變成鴨蛋一般的湖綠色,並有一種幽靜的暮色暗暗向她四面圍攏來。十二軍三十五師擔任前衛任務的一○四團在安徽太平口追上了國民黨軍第七十三軍的一個美械團,並一舉殲滅之。

為爭取時間,快速地迂迴包抄淳西重鎮威坪,第三十五師師長李德生在途中作了戰鬥部署:命令一○三團抄山路、抄近路趕往威坪;一○四團派一個加強連乘船沿新安江順流而下;一○四團大部和一○五團走大路加速追擊前進。兵分三路,水陸並進,齊逼威坪。




解放軍三十五師、三十六師從安徽歙縣進入淳西三坦村前的頭天晚上,就派出先遣部隊打前站,一路急行軍,一路通知各村村民,告訴大家:「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家不要害怕,明天你們這兒就解放了,你們要多燒些開水放在路兩邊供解放軍喝。」



1949年5月2日,還不到日出的時候,天剛有點蒙蒙亮;那是一種美妙蒼茫的時刻。在深邃微白的天空,還散布著幾顆星星,地上漆黑,天上全白,野草在微微顫幼,四處都籠罩在神秘的薄明中。大部分村民還在熟睡之中,可邊陲山村三坦村早已沸騰了、熱鬧了。這天凌晨,一支解放軍部隊翻過浙皖交界的朱巴嶺進入三坦村,經莊家、葉家、方宅,朝威坪方向前進。當天晚上,又有解放軍三十六師的先頭部隊從安徽省歙縣來到三坦村,他們是大部隊的開路先鋒。每逢三叉路口,都用石灰包在路上蓋一個「印」,指明前進的方向。


清晨,解放軍三十五師一○三團進入三坦村,雄糾糾,氣昂昂,浩浩蕩蕩地快速前進,直插威坪。在葉家獲悉有一部分逃敵已竄至茶碣村一帶,除二營轉向茶碣村外,其餘馬不停蹄地快速朝威坪進發。該團二營在茶碣追上逃敵後,即在茶碣村後的馱家山、宋家壠與逃竄之敵展開激戰。此戰,從上午八九點鐘直到下午二三點鐘才結束,史稱「茶碣之戰」。班長趙金昭等13名解放軍戰士在此次戰鬥中壯烈犧牲,為解放淳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戰鬥以逃敵的失敗而結束,國民黨軍殘餘部隊翻過河嶺,朝淳安的長嶺、王阜方向逃竄,而一○三團第二營繼續追擊,後與團部會合。



5月2日上午,當最先到達的一零三團插到威坪東面山上時,與逃敵國民黨暫三師第五、第六團遭遇,經過一番激戰,殲敵兩個團,俘敵1200餘人。中午,解放了淳西重鎮——威坪。


威坪一戰勝利後,三十五師師長李德生對一零三、一零四團的領導說:「撤退之敵當驚弓之鳥,要以一當十窮打猛追。」當即,兩個團沿公路直奔縣城。


戰鬥是戰士們最好的興奮劑,他們的疲勞一掃而光。接到命令後,兩個團的指戰員不顧連日追擊的疲勞,繼續向撤向縣城的國民黨殘餘軍隊勇猛追擊。這裡是緊挨淳安縣的一座大山,地勢十分險要,公路盤旋在半山腰,又窄又陡。山下就是新安江大河灘,當到達牛石源口、獅子口一帶時,國民黨用一個連的兵力在這裡進行阻擊。解放軍一零三團對守軍發起勇猛進攻,全殲該連。爾後,快速翻山追擊,終於在縣城附近追上大股國民黨軍隊。此時,被圍的國民黨軍隊亂成一團,200多輛美造卡車亂擠在公路上、河灘上,爭先恐後地逃命,有的陷在泥坑裡,有的頭尾相碰,動彈不得。車上裝滿了各種物資,還有一些擦脂抹粉的官太太,有背著大喇叭、小喇叭的軍樂隊和帶著大刀長矛道具的京劇團隊。捉到俘虜一問,原來這是國民黨第十七兵團團部和國民黨安徽省政府的全部家當。隨即,這些家當便成了解放軍三十五師的戰利品。


當日下午,三十五師押著戰利品乘勝進入淳安縣城,解放了淳安縣。其中,一零三團偵察連則坐上剛繳獲的汽車,穿過淳安縣城,向建德方向挺進。




在皖南追擊中,第十二軍獲悉敵軍一九二師往淳安方向逃竄,三兵團副司令員兼十二軍軍長王近山立即命令第三十六師緊緊追擊。5月2日傍晚,第三十六師先遣偵察部隊翻越淳歙交界的合源嶺進入三坦村。5月2日至3日,從凌晨到傍晚,三十六師整整走了一天一夜,估計有萬餘人。國民黨一九二師大部翻越浙皖交界的豪嶺朝五都分方向前進,該股逃竄之敵走到蜀阜村後,獲息威坪已被解放軍佔領,旋即從蜀阜改道往七都源逃竄。4日,前進到何包灣、楊柳塘至王阜一線。



行軍途中,第三十六師到葉家外頭獲息國民黨一九二師已逃竄至八都楊柳塘一線,隨即改變路線,分別從嶺腳、從洪圻翻越與七都交界的松茂嶺、良岸嶺,從蜀阜經碣村朝唐村方向追擊。5月5日,三十六師在漫天大霧中追擊國民黨一九二師至淳安楊柳塘附近,發現五七四團、五七五團在爐山、何包灣村宿營。三十六師先頭部隊106團在副團長宋崇魁的帶領下,追至楊柳塘附近,將國民黨一九二師的五七四、五七五兩團包圍在該村附近的山谷。與此同時,活動在長嶺流湘一帶的解放軍浙皖支隊淳西武工隊,在合富與三十六師另一部會合,並配合三十六師運用迂迴分割戰術,切斷了五七四團和五七五團之間的聯繫,在爐山殲滅了國民黨一九二師五七四團,俘敵1000餘人,斃敵300餘人。三十六師一零六團在何包灣、楊柳塘至金竹坑口一線進行的這場戰鬥,史稱「王阜之戰」。



5月6日,五七五團大部也向解放軍繳械投降。只有五七六團及五七五團少數朝臨岐、往分水、桐廬方向逃竄。三十六師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全殲一九二師殘部。五月七日,國民黨五七五團後衛兩個半連,在朝臨岐方向逃竄時,由於遭到皖浙支隊淳東武工隊的阻擊,造成判斷失誤,以為已被解放軍包圍,只好麂集在雲梯嶺上,走投無路,當了解放軍後續部隊的俘虜。五七六團逃入淳安、分水、桐廬、建德交界的東輝、百江、羅山、松樹等地,在雲梯嶺上,國民黨軍憑藉險要地勢,構築陣地,企圖抵抗。三十六師一零六團二營前衛五連立即發起攻擊,在輕重機槍的掩護下,連長親率一、二排從正面衝上山腰,三排從右翼包抄敵軍。因解放軍攻勢猛烈,國民黨軍紛紛棄械逃跑。五月九日,在桐廬以西的吳宅地區追上並包圍了國民黨一九二師五七六團的殘部,被徹底殲滅。



在解放軍途經三坦村的整個行程中,村民們熱情歡迎解放軍,譜寫了一個個軍愛民、民擁軍的動人故事。


燒水做飯迎接解放軍。從5月1日晚至3日晚,解放軍十二軍三十五師一零三團、三十六師途經三坦村,前後2天2夜。解放軍長途行軍,愛護老百姓的一草一木,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給三坦村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民們各家各戶都燒好開水,裝在小茶桶、茶壺中,放個小竹筒讓解放軍同志喝。村民們還做了玉米稞拿到路邊給解放軍吃。解放軍嚴守紀律,儘管晝夜行軍,人很疲勞,肚子也餓,但仍不亂吃老百姓的飯。



在村中休息時,一個個坐下就睡覺了,路兩旁、祠堂邊都睡著解放軍同志。一陣軍號聲響起,又立即站起趕路。那幾天,村上像過年一樣熱鬧,尤其是小孩,從未見過這麼多當兵的,天天都在路旁看著。


樂為解放軍抬大炮。解放軍三十六師擁有各種大炮和炮彈,因山高路窄,又要翻山越嶺,光靠馬馱著翻山行走十分困難。面對軍馬行走困難之情況,全村男青壯年勞動力都主動到安徽歙縣溪口鄉(現改新溪口鄉)廟塢村去把大炮和炮彈抬到三坦村來。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村民為解放軍帶路。村民江紀章負責帶路,翻山到歙縣那邊接來,又送出村外。三坦村與歙縣交界的合源嶺形似鋤刀,古人傳說,鋤刀形的山嶺不宜過大軍,如果部隊過這種山嶺就要打敗仗的。為考慮這一山嶺畏忌,就避開此山嶺,從該山嶺左側的珠花坪翻山到三坦村。


把自家的門板拿來當橋板。解放軍馱著大炮行軍,因山路窄,馬兒很難通過。有一轉彎處,路外邊又塌陷了一塊,馬兒無法通過。解放軍一邊用鐵鍬挖土修路,臨時壘起石墩或打下木樁,一邊讓村民拿些木頭、木板來,村民們就自發地背來自家的門板,把門板擱上去讓馬兒通過。為了感謝老百姓的支持,解放軍特將一付馬鞍和一個銅質硯台送給村民作紀念。現硯台留在村民吳承庚家,馬鞍的皮帶子用掉了,現只有腳踩上馬的鐵板,由村民王竹鳳保管。


解放軍途經三坦村,使該村率先獲得解放,成為解放淳安縣的第一村,書寫了光輝的一頁。這真是:百萬雄師過大江,殺聲震天把敵殲;敵軍兵敗如山倒,勝利歌聲響徹天。解放淳安第一村,回首往事喜心間;不忘初心學黨史,牢記使命勇向前。


版權歸淳安發布所有,轉載須告知!


作者:江涌貴


圖片來源網路


責任編輯:王宸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淳安發布 的精彩文章:

美到你無法想像!淳安?「水韻小鎮」,一個宛若仙境的地方
一張珍藏近八十年的老照片,帶你回到水下獅城的文化中心
你知道嗎?以前淳安人的「面子工程」都被TA承包了

TAG:淳安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