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你主動一點,也許會發生不一樣的故事……

如果你主動一點,也許會發生不一樣的故事……

我私以為目前世界上最偉大的發現就是廣義相對論。

所有東西的生動和凸顯,都是有了其他東西的襯托才如此突出,弱水三千中獨立於世的那一瓢,也是因為有那兩千九百九十九作陪。

如果沒有對立面的作比,那主動的人並意識不到他在主動,被動的人也同樣意識不到此刻的行為非常被動。

主動和被動作為對立放在一起才彼此存在,無法單獨存在。

人天生下來是主動的,我們主動地呼吸,主動地尋求吃奶,主動地咿咿呀呀,這樣才能讓世界更了解我們的存在,這些行為都成為了一種無形的儀式,昭示著作為生命體的力量所在。

被動作為主動的對立面,它的出現往往是因為目前的狀況獲得了某種滿足感,一旦滿足感受到嚴重影響,就又會調整出現主動行為。

主動與被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主動被動與否不是人格類型,它們的形成來自於環境、經歷和性格等各項因素的推動,也就是說,主動型還是被動型是種模式,並不是一成不變。

前段時間朋友跟我聊天,無意間說起她小侄子已經兩歲了還不會說話,家裡人漸漸開始擔心會不會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去她家做客時,見到了這個帥氣無敵的小傢伙,作為獨子的他,完全是一副小少爺做派,全家都圍著這個孩子轉,吃穿用住全都照顧的周周到到,已經兩歲了自己連一口蘋果都沒有啃過,還得蒸熟了一勺一勺挖出來喂到嘴裡。

這家人已經習以為常如流水線一般的照顧事宜,把我看的一愣一愣的,我突然明白為什麼這個孩子不開口講話了——因為完全不需要啊,甚至包括去商場想要買什麼玩具,只要用手一指哼唧不超過三聲,就能馬上得到,就算把這種至尊待遇給我這種五大三粗的中年少女,也會讓聲帶慢慢退化吧。

這樣習慣了接受而長大的孩子,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比較被動的人。他的被動並不是有意而為之,在他的字典中,並沒有「自己去創造」這個詞語,他只要將已經交到自己手上的東西守護好就可以了。

如果未來的環境發生變化,當他能意識到很多想得到的東西必須得自己主動創造才能到手時,就又會轉變為主動模式。

是什麼決定了你是主動還是被動?

主動還是被動是人成長中的一個習慣模式,哪個會成為主要模式,取決於哪種模式能令他產生更多的熟悉感受。

如果0-6歲人格形成時期想要的東西比較容易直接獲得,人就會習慣被動,因為潛移默化的環境在給他一個暗示——當他被動時,身邊的人才能更多主動性地去照顧他。所以當他成人後也會更偏向於被動,被動的行為令他感覺熟悉和安全,在未來的關係中也會追求這種感覺,習慣接受他人的照顧和關愛。

而從小感受過主動性帶給自己的良好體驗的孩子,在思維、行事方面都更有主導力,特別喜歡追求成就感;在未來的互動關係中,也更習慣去付出和攻城掠地。

人類長期模式的攻守形成來自於環境對人的不斷磨合試煉,單從性別角度來講也是如此。

遠古時期的人類,想吃肉就得去圍獵野豬,身強體壯的男人慢慢就變成了攻勢,上戰場打天下,勢單力薄的女人就變成了守勢,需要退守照料家庭。

如此,男人就成為了今天的主動方,比如男人主動追求女人就很自然,而女人如果追男人就是「倒追」;男人給予女人時不會覺得委屈,會因為自己的付出而成就感爆棚,女人被動而羞澀時令人怦然心動,太主動了反而會令人覺得不矜持。

沒有人去問為什麼,每個人都覺得這些很自然——這是我們已經被環境馴化所形成的結果。

放在目前的社會形態,之所以開始出現追求男女平等,根本原因在於人類已經進入到了腦力強勢的經濟社會——和平年代,不需要追野豬也不需要拼體力,人類會逐漸從原先的馴化模式中覺醒,當然,這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性的過渡。

主動與被動之間,還可以相互轉換

主動和被動之間,沒有嚴格而無法跨越的界限。

《柯南》里怪盜基德跟偵探柯南有一段對話的台詞是這樣的:「如果說怪盜是技術精湛的藝術家的話,那麼偵探就是只會跟在怪盜後面吹毛求疵,充其量不過是個評論家的人物罷了。」

對於追捕來說,感覺像是一種主動行為,但如果沒有盜竊的話,也就不需要有追捕存在,從這種角度來看的話,追捕又變成了被動行為。

所以主動和被動之間,是完全的廣義相對,換一個角度就會轉換立場。

主動的人呈攻勢,令人以能動性產生更多的能量,是一種開發力;被動的人呈守勢,開發出來的東西能得到很好的守護,是一種維持力。有攻就需要有守,就本身性質來說,主動和被動並沒有好壞之分。

有哪些方法能讓自己更主動一點?

然而人們對於相反辭彙中處於陽性含義那一方有著天然的好感,很多被動的人希望自己更主動點。其實原本主動和被動的模式隨著境遇不同是能夠互相轉換的,那些無法自然轉換的可能是有傷口存在,對於如何突破這一個道口,我可以提供一些方法論。

這個過程就像遊戲升級打怪一樣,需要一步一步去進行,就以最近大火的吃雞遊戲為例。

(1)菜鳥時就多觀看高手對戰

一個被動型的人往往並不是不想主動,而是不知道主動這個操作該如何進行,所以首先要找個主動型的人作為模板,多觀察對方的溝通模式和行事風格。

(2)主動進攻一次,嘗嘗成就感的甜頭

對於習慣被動的人來說,很可能在成長經歷中體驗過被拒絕的挫折感,因為苦澀所以不願意再次體驗,一來二去被動就成為了他的避風港,非常熟悉和安全。

那麼此時設定一個自己能承受的主動行為很重要,做好面對失敗的打算,失敗了有機會平復自己,一旦成功了,那就是驚喜。

(3)將獲得的裝備穿在身上

牢牢記住驚喜的感覺,和獲得成就感那一剎那的感覺,再遇到需要自己主動的時刻,就充分回味那些成就感帶給自己的驚喜,這些感受雖然不能刀槍不入,但是卻能替換走一些自己的習慣,讓自己有勇氣再進行一些具有主動性的活動。

反反覆復多嘗試幾次,這種新鮮良好的體驗多積累就會蛻變成另外的感受,慢慢不再懼怕自己成為主動方。

(4)不想吃雞的玩家不是好玩家

主動的人往往是具有單一目標性的,因此會針對想獲得的東西採取具體行動;被動的人也有慾望點,只是習慣了陷在被動操縱感中,行動起來精力容易分散,所以可以找到自己想實現的目標,只看著這一個目標,告訴自己我要想辦法去實現。

將一個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一個一個去實現,是對被動者的有效建議。

(5)提高戰鬥能力

主動模式的穩固,需要實力加持。很多被動模式的人並不是自己甘願被動,只是缺乏成為主動力量的實力和執行力,這個操作沒有人能幫忙,增加硬實力是一個需要埋頭操作和堅持努力的過程,如果只是想躺贏,那關上這篇文章直接去拜佛吧。

聽說讀完這篇文章的人真心很受益……每次吃雞都能進前三了呢。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拔草部落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很多悲觀的人看上去卻很樂觀?
當我們過上規律的生活時,人生會少了很多樂趣嗎?
也許,挑食不是你的錯……
測測誰是你最離不開的人?

TAG:拔草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