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三省淪陷後的上海人人抵制日貨,日本栽贓嫁禍暴露真實嘴臉

東三省淪陷後的上海人人抵制日貨,日本栽贓嫁禍暴露真實嘴臉

縱觀清末以來的各種事件,發現但凡別有企圖的事件,套路都是一樣。基本都是栽贓嫁禍,然後開始軍事行動壓迫,或者民眾搞遊街,把事情搞大,政府無奈之下進行出面處理,九一八事變中,日本的關東軍就是以這樣的手段,輕輕鬆鬆的將東三省,拿到了自己的手裡。

東三省這塊肥肉,地大物博資源又豐富,比自己的老家領土面積還要大三倍,當時日本付出了極小的代價,得到了那麼大的好處。面對如此大的誘惑,有人不滿意了,當時的美英法三國,在民國政府的強烈要求下,不斷給日本施壓,明面上是幫助,背后里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日本面對那麼大的好處,怎麼可能妥協,於是下決心要將東三省變成自己將來和美英蘇三方一爭雄雌的大業基地。

但是日本眼下,還沒有強大到視三國不顧的地步,思前想後,終於想出了一個絕招。利用中國的一個成語,那就是聲東擊西。日本準備轉移國際視線,好讓自己能夠更快更順利的控制東三省。

我們知道日本是島嶼國家,最先發展的是海軍和相關工業,陸軍是隨後才發展起來的,當時日本的海軍力量可以位居世界前三,所以日軍的陸軍在東三省整出了那麼大的動靜,他們準備動用海軍的力量,一方面展示一下他們的軍事力量,另一方面,當然要轉移國際視線,準備在海上打一架,最終日本選擇了進攻上海。

他們選擇的坐標也是非常關鍵的,上海這個地方,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凡是曾經染指過中國的列強,幾乎在上海這塊地方都有設「地攤」。所以,上海有著萬國租界一說法。想要引起國際視線,上海這個地方最合適不過了。雖然日本明目張胆的霸佔了東三省,但是上海這個地方比較特殊,有著很多國家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要出兵必須有理由。

東三省落在日本人手裡以後,日本在上海的貿易,也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當時上海可以說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中心,因為上海當時是中國最大的通商口岸。簡單的說,在上海,很多人抵制日貨,以此來表示自己抗日的決心,阻礙了日本人賺錢的步伐。

於是日本跟往常一樣,開戰之前又搞出了一個事件,這是當時他們最拿手的好戲,九一八事變之前,搞出了很多個事件。1932年1月18日,幾個日本和尚和一群中國工人發生了衝突,發生地點在上海馬玉山路的三友實業社,最終的結果是,中國人民安然無恙,死了一個日本和尚。

接下來日本進行第二道程序,將這件事情宣揚開來,聲稱這個和尚是被中國工人毆打死的,實際上,是他們自己人給殺了嫁禍於人,這件事情的背後策劃者是誰呢?中國籍日本特務,川島芳子和她的老闆,板恆征四郎。

接下來流程就非常簡單了,日本在上海的僑民進行遊街示威,強烈要求日本政府出面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日本人看事情火候差不多了,於是下令海軍出馬保衛僑民。史稱一二八事變!最後這件事情演變成,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

文獻參考:本文編寫,以史實為主,資料基本來自正史,兼別史,稗史記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旗下最龐大的組織,十個軍的編製,還不如它旗下一外圍組織
中國最難尋覓的帝王陵,無數專家趨之若鶩,始終未能找到
清朝有一種很洋氣的職業,本是有錢權貴的專屬,如今爛大街沒人干
蔣介石被張學良軟禁後,中央軍欲武力營救,為何最後不了了之
南京保衛戰中的人性陰暗面,守軍退路被自己人堵截,士兵只能賭命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