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講學之六 贊天地之化育

講學之六 贊天地之化育

中國文化對於天道的理解,歷經了人格神和形而上的實體兩個階段,思想的重心也由客體性移至主體性,那麼我們的文化還有無可能進一步發展,出現第三、第四甚至更多階段?眼下,中國文化的方向在何處?若要探討此類問題,仍須深入理解由人格神邁向形而上實體的意義。

遠古人類由於經驗知識的匱乏,開展出盲目崇拜的原始多神宗教,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由多神信仰過渡到主神信仰,進而將一切人力不可及的超越力量歸於一,開展出唯一神宗教,這才完成了由迷信至「不迷而明」信仰的大跨越。(關於宗教形態,可參閱宗教 第二季終)牟師在書中清晰的說明了人格神概念的誕生背景,大致可說:在生產能力有限的上古時期,超越力量給予人的限制是近乎絕對的,洪水、風暴、乾旱等等的天災讓人類愈感自身之卑微渺小,每每風調雨順則大嘆天恩浩蕩。由此恐懼、敬畏心理自然生髮出一種絕對服從的皈依意識,也很自然的將皈依的對象人格化,並頂禮膜拜。因此就有了如上帝、天主、天父、老天爺之類的人格神稱謂。歷史的進程再走下去,隨著知識的積累,一些土壤肥沃,四時分明的地區,如印度恆河平原,中國黃河、長江平原,生產力提高,生活趨於安逸,人們對於上天的恐懼心理一步步消解,並由恐懼生出了去接近、去了解的願望,最終生出上天的本質乃「創生不已之真機」的認識,(此認識即形而上的實體)進而由先前的「卑微的我」一步步肯定自我價值,這就算進入了一個「踐仁成聖應天」的新階段。然而,地球海陸之廣、氣候變化之莫測決定了有豐富也有貧瘠,對於那些天災頻仍以至人禍不斷的地區而言,文明的發展就與上述平原地區大大不同了。以猶太民族作例:有限的農耕用地使得以色列先民必須倚賴近海貿易來維繫基本生活需要,加之北、東、南大國林立夾擠,使得猶太民族始終謹慎、辛勤度日,近海貿易航行受限於天氣的程度,嚴酷的政治生態催生出渴求上天眷顧心理的殷切程度,導致猶太文化的發展一步一步確立了人格神的絕對權威地位,正如我們今天看到的,一神宗教所具有的強悍的不容置疑的宗教形態。

一直以來,宗教間孰優孰劣的爭執不絕於耳,更有甚者將此排他性爭端演變為人間悲劇,實在是個不該有的大遺憾。西方文明源於地中海,由於上述自然因素的限制,導致西方人把理智活動的成就發展至令東方人望塵莫及的高度,也正因為知識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此高超,所以有一個更加強勢的宗教來約束,以防西方人不知敬畏。東方農耕文明怡然自樂,不比西方有壓力才有動力的緊迫感,遂無論在物質、精神層面的文化,都顯示出溫和、包容的特點,我們把人格神的神聖性稍稍淡化,強調自身修養精神生命來順應上蒼,就是精神文化相較西方更顯親切、輕鬆的體現。因此,依我目前的看法,東西方宗教,也可說世界各個宗教,自然適應一方族群,此不可說彼不圓融。

人的生命莫過只有物質生命、精神生命兩層,生命的思想之著力點莫過於天(客體)和人(主體)兩處,上述已說明,東西方已然發展出適合自身的宗教思想。文化皆由宗教開出,故可說,文化已無進一步發展之可能,只存在現有階段進一步充實完善之必要,而對於整體人類而言,東西方文化增加了解、消除誤會、取長補短以求人類文明大同,就是充實完善的實際體現。不過,眼下中國文化的進向實在與人類文明之大同相差甚遠,自中國人無神可論,唯物才可論以來,精神生命全然不顧,精神文化倒行逆施,眾人皆知。牟師在書中為我們列出中國文化中遙契天道的雙重意義,並將筆墨多用在了內在的修養功夫上,這當然正確。可是就當今的國情而言,我們又必須把祖宗的思想歷程老老實實再走一遍,即必須先認識到「天道」,進而生虔敬的「畏天命」意識,再談踐仁成聖的修養功夫,唯有此一條路走,方可醫國。

《效法基督》的作者說:「沒有了對上帝的信仰,我們要智慧還有什麼用呢?」孔聖人也早就說過「學而不思則罔」,今天的人都曉得一句金句「走的太遠忘記為什麼出發」遂有「不忘初心」的吶喊,可是我們到底知不知道什麼是初心?如果初心就是名聞利養,或者一句為國為民的鬼都不信的空話,那麼這個初心只是邪心、妄心,依這個心生活,生命依然走不出泥潭。中國人的「學」始終有「覺」來規範,「覺」是要我們銘記學任何知識只是為了更徹底的修行道德生命。以契悟天道為終極追求,以傳播真理度化眾生為行為之本,如若不然,只追求知識的豐富,生命將深陷於自我價值的懷疑,這就是聖人說的「罔」的含義。

至於形而上實體的含義,《中庸》解釋的極為深刻,最明白不過的表述如:盡己之性則可盡人之性,遂可盡物之性,終參天地之化育。盡己、盡人、盡物可以說是對聖人生命的高度概括。充分彰顯天性的人,必然能充分點亮他人的道德生命,亦能充分利用一切物質的物性。到達這個境界,天地創生不已的真機就與人融為一體,故可說成聖。但此講的重點我認為應先老實放在「敬天」上,故此形而上的實體的部分未展開,同學、朋友在讀至《中國哲學的特質》第六講時,若對於形而上實體有何感悟,隨時歡迎討論、賜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先生的塾 的精彩文章:

TAG:季先生的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