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時期那些大佬們鮮為人知的一面:寧死不當漢奸走狗賣國賊

民國時期那些大佬們鮮為人知的一面:寧死不當漢奸走狗賣國賊

原標題:民國時期那些大佬們鮮為人知的一面:寧死不當漢奸走狗賣國賊


文/張俊海



(張作霖)


【作者簡介】張俊海,安徽省阜南縣會龍鎮人,畢業於遼寧師範大學,碩士學位,教師。文學愛好者,作品散見多家網路平台。長期從事高中歷史教學與研究,在《中學歷史教學》《新高考》《中學政史地》等雜誌報刊發表教育教學文章數十篇。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中學時代,只知道段祺瑞、吳佩孚、張作霖、孫傳芳等軍閥禍國殃民,可拂去歷史的塵埃之後,卻發現他們還有鮮為人知的另一面那就是他們都無一例外地都敢於同一個強國作對,體現出崇高的民族氣節。



(段祺瑞)


一、「咱們對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時,這些借款誰打算還他呀」


段祺瑞,民國時期政治家,皖系軍閥首領,「北洋三傑」之一。一生清正耿介,頗具人格魅力,號稱「六不理總理」,有「三造共和」的美譽。


關河五十州在《民國總理段祺瑞》一書中敘述了段祺瑞以「耍賴」手段,向日本借款,上演了劉備借荊州只借不還的故事。從1917年至1918年,僅「西原借款」前後總計達到一億四千五百萬日元,但它還只佔段祺瑞對日借款的一部分,有人統計,其總額一共達到了五億日元(也有資料認為接近四億日元)。


段祺瑞不是糊塗蟲,他開始打算借的時候就沒打算還,經常跟身邊人說的是:「咱們對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時。這些借款,誰打算還他呀?到時候,一瞪眼完了。」


段祺瑞也曾對總統馮國璋說:「咱們對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時,這些借款誰打算還他呀,只要咱們國家強起來,到時候一瞪眼全拉倒!」(王毓超:《北洋人士話滄桑》P45)


(段祺瑞閱兵)


吃了虧的日本,卻不計前嫌,又繼續向段祺瑞拋媚眼。


1931年9月日軍侵佔東北,關東軍特務機關長土肥原曾經數次到津密晤段祺瑞,請段出面組織華北政府,日本願以全力支持,段祺瑞堅持不與日本人合作。1933年5月21日,段祺瑞等囑舊屬,制止華北冒名滋事者,有記者登門採訪,他鏗鏘作答:「日本橫暴行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國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救。語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備戰,合力應付,則雖有十個日本,何足畏哉?」


他是那個時代青年人的偶像,連大學問家梁啟超也這樣評價段先生:「不顧一身利害,為國家勇於負責,舉國中恐無人能比。」



(吳佩孚)


二、「誰同汪合作,這人就是下賤」


吳佩孚民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愛國者。吳佩孚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稱得上是北洋集團中乃至民國政壇軍界中的佼佼者。他還是亮相《時代》雜誌封面的首位中國人,被《時代》雜誌稱為「BiggestmaninChina」。


1919年,全國爆發了反對巴黎和約的五四愛國運動。面對民族危亡,吳佩孚直接通電大總統徐世昌:「青島得失,為吾國存亡關頭。如果簽字,直不啻作繭自縛,飲鴆自殺也。」並表示「衛國是軍人天職,與其簽字貽羞萬國,毋寧背城借一。如國家急難有用,願率部作政府後盾,備效前驅」。


當北洋政府對愛國學生進行大肆逮捕時,他認為大好河山任人宰割之時,這些學生不顧自己的生命,為國家、民族前仆後繼,「其心可憫,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

吳佩孚在五四運動中的行為深得國人的讚許,認為他是一個富有膽略的愛國軍人。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植溥儀搞偽滿洲國,他立即通電反對。他曾到北京怒責張學良:「為何不打?」張說:「實力不足,打不過。」吳說:「現在我來了,實力就足了!軍人最大的實力,便是一個死字!」


1932年3月偽滿洲國成立之際,吳佩孚即通電聲討,表示自己「以退處之身,不能默示。」1935年,日本侵略者策動漢奸發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多次引誘吳佩孚出山組織偽政權,吳佩孚嚴詞拒絕並指出:「自治者,自亂也。」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人要吳佩孚出任維持會長,吳佩孚再次嚴詞拒絕。已成為漢奸的汪精衛也跑到北京,擬與吳佩孚再商「合作」,吳佩孚拒絕見汪精衛,並指出:「誰同汪合作,這人就是下賤。」


可見,吳佩孚的人格與國格一樣光照日月。



(張作霖的六個女兒)


三、「自己豁出這個臭皮囊不要了,也不能出賣國家的權利」


張作霖,北洋軍奉系首領,也是北洋政府最後一個掌權者,號稱「東北王」。


1925年冬,日本關東軍參謀長借郭松齡起兵反奉之際主動接近張作霖,提出可以出兵阻止郭軍前進。張作霖寧肯逃亡也不依靠日本人,於是說:「如果郭軍逼近省城,自己打算赴旅順或大連暫避,屆時當請幫忙。」齋藤乘機將事先打好的五項要求拿出來,讓張作霖簽了字。五項要求的主要內容是允許日本人在東三省和東蒙地區同中國人完全一樣,享有自由居住與經商的權利,並將間島地區的行政權移讓日本人。

張作霖知道以後破口大罵:「日本人心腸黑,全是下圈設套騙人。」並對部下說:「絕對不能同意日本人提出的要求,免得東三省父老罵自己是賣國賊。」


大元帥府的電報處處長周大文回憶說:「1928年5月17日,日本駐華公使芳澤謙吉求見張作霖,張將芳澤晾在客廳,自己在另一間屋裡大聲嚷著說:」日本人不講交情,來乘機要挾,自己豁出這個臭皮囊不要了,也不能出賣國家的權利,讓人家罵自己是賣國,叫後輩兒孫也都跟著挨罵,那辦不到!」


赳赳武夫也不乏國士之風。



(孫傳芳)


四、「死於同胞之手,比當漢奸賣國賊苟活強上千倍」


孫傳芳與張作霖、吳佩孚並稱為「北洋三大軍閥」,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號稱「東南王」。


「九一八事變」後,華北也逐漸成為日軍勢力範圍,日軍大本營首選孫傳芳出任華北偽政府主席。後成為日本侵華軍總司令的岡村寧次,與孫傳芳是日本振武學校的同班同學,併當過孫傳芳的軍事顧問。


岡村寧次數次親自做孫傳芳工作,均被孫一口回絕。孫傳芳為了擺脫岡村寧次糾纏,竟皈依佛門做了和尚,法名「智園」。有人勸他:你多少年戰場廝殺結下仇家無數,如今單身隻影只恐仇家來尋仇報復。孫傳芳淡淡一笑,死於同胞之手,比當漢奸賣國賊苟活強上千倍。


不料想,竟一語成讖!


1935年11月13日午後,孫傳芳被仇家施劍翹刺殺於佛堂「居士林」。


孫傳芳寧死不當漢奸走狗賣國賊,為他北洋軍閥的人生划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寫乎歷史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的三次廷議,影響中國兩千年
王維狀元及第始末,原來是她幫的忙
世界文學史上記載的第一位女詩人是誰?
元欽:中國歷史上唯一踐行一夫一妻制的悲情天子
他本是中國的奴隸的英雄,為何成為娼妓的守護神?

TAG:寫乎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