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少年精神心理問題需要大家更多的關注

青少年精神心理問題需要大家更多的關注

案件回放

12月23日晚九點多,小凱從校外補習機構回學校。路過校門口的天添超市,他停下來買蘋果,取快遞存放在超市的包裹,與同樣前來取包裹的李陽(化名)迎面相遇。

34歲的李陽是小凱的班主任。李陽看見了小凱試圖藏回口袋的手機,又從他口袋裡找到了一盒小根泰山香煙,當即沒收。隨後,李陽又檢查了他的書包,翻找到一盒紅雙喜、一盒小根泰山香煙。

鳳凰中學《學生校園行為規範(細則)》規定,「嚴禁學生抽煙、喝酒、考試舞弊、談戀愛、打架鬥毆、賭博、敲詐、偷盜、不假外出等,違者以嚴重違紀處理。」

超市的監控顯示,21時27分,班主任李陽揪住小凱的外套衣領,用力推了一把,將他帶出了超市。在超市門外,李陽踢了小凱一腳,右手打了小凱左肩。

「你答應了不吸煙,為什麼又買了3包?」李陽怒氣沖沖地質問。此前兩天,早自習上,他在小凱的課桌里發現了和天下、紅雙喜、萬寶路等6個空煙盒,後者承諾以後不再抽煙。

21時45分至22時26分,在監控攝像頭未曾捕捉到的這段時間,誰也不知道這個少年做了些什麼,想了些什麼。

肖穎的微信記錄顯示,班主任在22時24給她打來了語音電話。「小凱抽煙,我搜了他的書包,發現了手機和煙盒。我嚴厲地批評了他。他不見了,但肯定還在學校里。」

肖穎在接到電話的十幾分鐘後匆匆趕到學校,和老師、保安們一起尋找。

此時,小凱正在教學樓五樓的兩個教室間徘徊。

在其中一間教室里,警方發現了一瓶喝完的罐裝啤酒。在另一間教室他的座位旁,還有一罐啤酒尚未開封。

深夜十一點左右,他回到自己班級教室,分別給班主任、家人留下兩封遺書,在黑板上寫下了「我命由我不由天。」

留下遺書幾分鐘後,小凱從五樓一躍而下。

跳樓並非小凱第一次做出危險舉動。今年1月13日,期末考試前一晚,小凱在寢室喝酒後,曾經割脈自殘,造成淺表性傷痕,被送往醫院。校長聶必強說,小凱是一個自我要求高、勤奮上進的孩子。在成績滑坡後,他在那次期末考試前拚命複習,卻感覺自己也許考不到期望值。

自殘事件後,學校安排小凱在心理室接受諮詢。心理老師回憶,那是一次很不順暢的交流,小凱坦言「不太想活了」,其他更多時候都沉默。學校方面介紹,曾建議家長帶小凱到更專業的心理機構諮詢。肖穎說,這個念頭在她腦海里盤旋過,最終沒有成行。

中學生自我意識雖然趨於成熟,但這還是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即使他們的自我意識已經比較成熟,也可能存在明顯或不明顯的缺陷。所以,父母和老師首先應該給中學生應有的尊重,讓中學生擁有應該擁有的權利,給予他們承認和支持,允許他們發表意見,允許他們說「不」,允許他們探索,允許他們犯錯誤。這樣做就是一種內化,更能激發他們的責任感和道德創造力,而且對他們樹立正確的自尊意識也是強有力的引導。

GIF

下面為大家列舉了幾大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抑鬱症

抑鬱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為特徵的神經症。通常抑鬱症的表現為:一是情緒消極、悲傷、頹廢、淡漠,失去滿足感和生活的樂趣;二是消極的認識傾向,低自尊、無能感,從消極方面看事物,喜歡責備自己,對未來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動機缺失、被動,缺少熱情;四是軀體上疲勞、失眠、食欲不振等。

二、恐懼症

恐懼症是對特定的無實際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非理性懼怕。恐懼症可分為單純恐懼症(對一件具體的東西、動作或情景的恐懼)、廣場恐懼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蕩蕩的街道)和社交恐懼症。中學生中社交恐懼症較多見,患有社交恐懼的人害怕在社交場合講話,擔心自己會因雙手發抖、臉紅、聲音發顫、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慮,覺得自己說話不自然,因而不敢抬頭,不敢正視對方眼睛。

三、焦慮症

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是考試焦慮。考試焦慮是在應試情景的激發下,受個體認知、評價、個性等因素影響產生的,以擔憂為基本特徵,以防禦或逃避為行為方式,通過緊張不安的情緒反應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焦慮症的表現是隨著考試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知覺範圍變窄,思維刻板,出現慌亂,無法發揮正常水平。考試後又持久地不能鬆弛下來。

四、網路成癮症

中學生網路成癮是指中學生由於過度地和不恰當地使用網路而導致的一種難以抗拒再度使用網路的著迷狀態,並影響到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網路成癮者自身有一些軀體癥狀,如頭暈、心煩、胸悶氣憋、緊張性興奮、懶散等,並且與家長、朋友打電話或與朋友聚會次數減少,下網後變得空虛、失落,不願與人交流。可見,網路成癮傾向影響了中學生的身體健康、學業進步和人際責任感。

五、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是指人們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是該年齡階段青少年的一個突出的心理特點,中學生產生叛逆心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家長身上總是帶有一些專制的傳統思想,他們認為自己在家中就是權威,孩子要絕對服從自己,他們認為中學生的想法都是幼稚的。中學生沒有自己獨立感,他們與父母缺乏交流的平台,家長和孩子之間沒有民主的對話平台,因此容易產生思想矛盾,引發中學生的叛逆心理。其次是家長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沒有正確認識,他們缺乏相關的心理學知識,不能及時預見和引導中學生遠離叛逆心理。最後,學校沒能及時針對中學生展開心理知識普及和教育,沒能讓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

六、學習壓力

對於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務就是讀書,中學生負擔過重,常給孩子的心理壓力,因為學習壓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屢見不鮮。這其中不缺乏重點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的思想壓力常來源於他們對學習現狀的不滿和不恰當的比較,不能接受自己的現狀,過分注重結果,而體會不到學習的興趣,整個社會、整個學校都有比較的氛圍中,要學生真正做到放棄比較,接納自己的不足。

1、鼓勵適當的獨立

青少年正在尋找尋找自己的身份。這可能意味著使你感到奇怪或令人震驚的選擇,或者它可能意味著改變規則,以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自主性。它的重要性,以平衡獨立性行為的期望,以保持你的孩子的安全。一個青少年的額葉皮質,大腦的一部分,幫助他們做出決策,並允許控制衝動,直到25歲才完全成形,根據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所以盡量幫助他們當他們正在處於危險或錯誤的選擇時。當它是適當的時候,但允許他們自由。

2、注意語言

說話時注意語氣、語調與用詞。盡量避免使用命令的辭令,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歡被命令、被駕馭、被強迫或被規定做任何事。有些字像「應該」、「必須」、「務必」、「一定」等,都是激起反抗情緒的禍源,命令會引起抗拒的心理。相反,應該以徵求同意的方式。盡量避免使用那些容易引起磨擦的文字,造成不愉快的關係。

3、委婉的糾正孩子的錯誤

當孩子出現錯誤時,不要過份的指責與強調,應該委婉的提出。如果你毫不留情地揪出他們的錯誤,就等於激起他們反對你。事實上,所有的人際關係中都如此。奇怪的是,絕大多數人卻都喜歡這麼做。他們總是喜歡糾正孩子,指出孩子的錯誤,對於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去吹毛求疵,潑孩子冷水,通過這些來證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與價值,希望讓孩子繼續依賴自己,卻不明白,越這樣做,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強。

4、家庭教育是關鍵

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50%的青少年精神障礙問題來自家庭,一項調查顯示,有70%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上不合格。因此建議家長,不要違背教育規律,盲目攀比,「拔苗助長」,不要讓孩子背負太多的壓力,要讓孩子在和諧的親子關係中健康成長。

5、學校關注度

學校和社會要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責任。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上,學校和社會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應該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會,並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援助。中小學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專門的心理健康教師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服務,並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發現問題,適時干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協佳精神科 的精彩文章:

看看精神分裂症都會出現哪些癥狀
認識早期精神分裂症
神經性頭痛會給人們帶來哪些傷害
如何從容面對婚姻

TAG:廣州協佳精神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