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過北京,但至今,仍然不認識北京

去過北京,但至今,仍然不認識北京

拋卻兒時的夢境里,那個閃閃發光的天安門城樓,在那裡向群眾揮手致意的偉大領袖所構建起來的北京以外,算起來,這是我第三次去北京。

第一次是轉機,住在機場附近的一個號稱三星的酒店裡,出了酒店門,外面的街景、當地人的穿著、餐館檔次,都酷似河北偏僻小鎮,不看車牌號,不肯相信,那就是北京。

第二次也是轉機,晚上到達,乘夜色入城,在簋街一家四合院裝修風格的地方吃了頓飯,第二天點不亮就離開,北京,是一路顛簸,是萬家燈火,是牛欄山二鍋頭和烤鴨之後的昏昏然與熱度,我打了個飽嗝,北京的味道噴薄而出。

這一次,總算進了北京。

對於一個外地人,霧霾就是北京。

可是,我們沒有見到霧霾,天格外藍,陽光格外燦爛,在一個七點多日出,四點多日落的城市裡,除了正午時間,太陽都不在頭頂,陽光斜射下的北京,建築與建築,建築與植物,人與人,人與建築,用投影相連,我們踩著或是拖著自己的影子,把自己的影子送到更大的影子里去,然後一路向前,又從那裡把自己的影子拔出來,走到另一個影子里去。

北京的朋友說,這一次運動式的整改的背後,是很多外地人黯然離開北京,是很多河北人在這個冬天失暖,朋友說,北京這一次做的不地道,我更希望這僅僅是過程中的短痛,我覺得,沒有霧霾的北京,也許才更應該是北京。

對於一個外地人,故宮就是北京。

有多次來北京的同行者替我們網購了故宮門票,得以不排隊直接進場,沒有要導遊,就連那個電子解說器,最終也被我取下放進兜里,很多故事我已經爛熟,不願意被那種程式化的聲音帶入,我更願意慢慢走進去,去腳步丈量,去觸摸,去看,去感受那個自596年前以來,眾多故事的源地。

故宮裡讓人少不了珍寶的收藏,鐘錶館和珍寶館都是遊客必去之地,以鐘錶而言,陳列的多是當年洋人朝貢或定製之物,西洋的機械製造技術和中國式的權力崇拜相結合,讓鋼鐵歌唱、啼鳴、叩拜,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西方的紳士學會單腿跪地,學會毛筆寫出對聯,歌頌盛世,一切變得更加合乎當權者的意志,天下可以隨意擰成想要的樣子,自己設計,自己沉迷,這,是一個從古至今玩不膩的遊戲。

珍寶館裡以明代瓷器和清代的珠寶鑲嵌品為主,明代瓷器比宋代,無論是在拍賣市場上的價格還是藝術品位,相去甚遠,有些陳列,依我看,花紋樣式單調,工藝略顯粗糙,留白不足,如同是一個巨大的logo,清代的琺琅彩的色調我不敢苟同,想起今天為乍富階層信奉的LV,油膩,惡俗,赤裸裸的炫耀,啥也沒有,就一個字,貴!怎麼了?

儲秀宮,永遠是一個引發香艷遐想的地方,但一個儲字,包含了無情的佔有,視女人如物。裡間並不允許遊客進入,只能隔了玻璃向內看,陳列不語,再也沒有呢喃軟語,再也沒有暗香盈袖。

一個時代,一個圈子永遠有特定的勵志故事,這裡自然不乏一朝得寵,凌駕後宮的案例,那個叫慈禧的女子,也是從這裡,從秀女到掌管天下,男人先征服世界,而後征服女人,女人征服男人,而後征服世界,說到底,歷史就是這兩個故事的交替演出。

院內的兩棵柏樹,在陽光下,每一片葉子都發著光,彷彿是無聲的訴說,曾經有多少的女子在這兩棵樹下,一片一片,一遍一遍,細數寂寞,由青絲,到白頭。

走出故宮,看見護城河邊的角樓,夕陽低垂在角樓的屋檐,琉璃瓦的紅光,映射到河面,夕陽無限,這是故宮的結尾,何嘗又不是那一個時代的結尾。

在這個無數人拍過的角度,我拍下這一張照片,湛藍的天,微藍的結了冰的河面,陽光和屋頂的光,角樓和城牆延伸出的線條,一張照片,看得見的只有這麼多,在照片之外,還有許多看不見的,曾經在城樓上揮舞過的巨人的手,是號令如山,是城牆下,護城河裡,無名無姓的凌亂的屍首。

一街之隔,就是景山,是崇禎皇帝以發覆面,咬牙吐出「死後任賊分屍,勿傷百姓一人」遺言的地方,我不知道,在373年前那個決絕的日子,是不是有一樣的陽光,穿過天空,一層一層漫過宮殿的屋脊,最後灑到他的身上。

對於一個外地人,後海和老衚衕就是北京,北京人就是北京。

在後海邊轉悠,看見在冰水裡從容伸展泳姿的阿姨,上前攀談得知,阿姨今年62歲,堅持冬泳已經10多年,面色紅潤,語氣謙和樂觀,這一次,我決定追個星,主動要求與阿姨合影,希望能沾上她的健康豁達。

在鐘鼓樓邊,一個主動上來與我聊天的老大爺,從老衚衕開始,講到過去的天安門,講到當年被否決梁思成北京改造方案,講到國家領導都住過哪條衚衕,如數家珍,老大爺的連珠妙語里,都是歷史,是仍然清晰可見的,過去的北京。

出門打車,計程車師傅會很友善地給你建議,當前堵車嚴重,到哪裡坐地鐵更省時省錢,旁邊不相識的乘客,也進一步給你補充乘車路線,在零下6度的寒風裡,感受到一絲溫暖。

對於一個外地人,好大學就是北京。

酒店旁邊並不起眼的北京化工大學,一查,也是個211大學,全國30多所985大學,北京獨佔20多所,在西南直轄市裡,加起來,不過兩所而已,令莘莘學子爭破腦袋,你努力的終點,卻是北京孩子們足不出戶的起點,但這裡面僅僅是一個資源分配的問題嗎?並不盡然,好的環境滋生好的學校,好的學校反過來也營造好的環境,千百年下來,這裡積攢了多少?都還在那裡產生作用。

對於一個外地人,涮羊肉就是北京,烤鴨就是北京,可是見識再多,也只是一個外地人眼裡的北京,你看到北京,並不是真正的北京,或者說,是和北京人眼裡不一樣的北京。

有時候,北京,是全國人民的北京,有時候,北京,只是北京人的北京。

北京太大了,也許再去很多次,也只能看到他的一部分。他大得足以裝下無數沉重輝煌的歷史,足以淹沒無數人的悲歡離合,那麼多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在北京面前,也不過是一瞬。

所以,我去過北京,但至今,依然不認識北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1點讀蕾斯 的精彩文章:

其實人生並非虛度,何來塵埃飛舞
至情至性的紫霞仙子:得不到的愛,不如相忘江湖
《如夢之夢》才是演員誕生的真正舞台?
16歲輟學未遂,20歲負債遠行,23歲在秘魯開一家餐館

TAG:11點讀蕾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