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為你讀經之《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七

為你讀經之《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七

今天是羅玥陪伴您的第79天

今天繼續為您讀誦閔智亭道長的《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註解》,讓我們一起學習。《清靜經》為《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的第一部經,道教徒日常持誦。雖然篇幅短小,僅四百字,但是義理精深,是一部十分重要的道教經典。

第七段:

正一真人曰(54):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55)。神升上界,朝拜高尊(56)。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57)。

[注釋]

(54)正一真人曰:正,即真。一,為大,也指心。心是南方太陽之象,原處北方。因何太陽處於北方,為坎離中有一畫,故為一陽,是謂心。一是陰中陽位,二是陽中陰位,此是五行反覆之理,陰陽變化之用,是謂正一。正一真人,指漢天師,姓張,諱道陵,今為三天大法師,位任正一真人,又為三清度師,居聖真之位,曾煉五行,修功為國,扶衰救苦,除害興物,利濟庶民,功圓行滿,超凡成聖。位居高上正一真人。人若能修鍊其心,自然關府通泰,神和氣暢,皆由正一之事。張天師流傳下來的有正一斬邪三五飛步之道、銅符鐵券、金丹寶經、秘訣靈章、二十四階品錄等。

(55)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家,此指身。經,指心。真人曰:家有此經,若能悟解玄微,清靜身心,修行念道,持誦不退,即得眾聖神人護衛其門,即得神人護門則災障不幹於家庭,邪魔無犯於住止,皆因主人清靜,故得神明護門。內比喻則家猶身,心為經。人能清靜行其至道於心,則謂之有此經。悟,即覺。達,即解。通,作了。覺了則謂心有經。無經則未悟解,故有災障,煩惱所生,若心了達,則無煩惱。煩惱既無,自然清靜。災障不生,故不幹。眾聖護門,意思是指人身中有三萬六千神,左三魂右七魄,身有一萬二千形影,體有二萬四精光,五臟六腑,二十四神,耳眼口鼻皆有,一一各有宮闕所居,人若清靜,眾神歸身,各居宮闕,故云:眾聖護門

(56)神升上界,朝拜高尊:神,即心,道典雲,聰明正直謂之神,陰陽不測謂之聖。故云心靈則道降,道降則神靈,神靈則聖。神明既聖,即可升。(升,登)。升登於上界。(上界,三界之上,三清之境大羅天)。人能保精養氣,愛神調和於元氣,填補於腦,烹煉神水,變化精神,神氣若全,即得上升三界,朝禮太上高尊,凡學仙之士,所說朝元,即有二種,一論天地,二論人身,即明三丹田,且三界朝元者,即上元、中元、下元。上元上應玉清始炁所化,號天寶君,理玉清聖境清微天,總一十二部聖行之經,為洞真教主,下於人身中為上丹田。腦宮也號泥丸宮、帝君以主於炁。中元者,上應上清元炁所化,號靈寶君,理上清境禹余天,總一十二部真行之經,為洞玄教主,下於人身中為中丹田,心府宮,帝君主於神。下元上應太清玄炁所化,號神寶君,理太清仙境,大赤天總一十二部仙行之經,為洞神教主,下於人身中為下丹田,炁海腎宮,帝君主於命,此三元、三宮、三寶,天地得之以成,失之以傾,人生得之以生,失之以死。故《黃庭經》云:一身精神慎勿失。故要保愛。又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炁以成真。此句言,凡學道之人,若能運用精華,存想神炁,朝拜三元,修功不退久而行之,自得真道。

(57)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云:功滿八百,行滿三千。(功行,此指修鍊的功行。)學人若能行胎息之道,日行八百,即可以升天,功行感應,自然升舉。古德雲,功圓行滿升為金闕之臣,獨步玉京之上道。學人若能專守三宮,朝拜真元,百節闕府,自然通泰,萬神和暢。相感帝君,指既存守三元,三元各有帝君,誦持不退,則心念正道。身騰紫雲,指內觀之道,乃有正說,人有五臟屬於五行,人若修鍊五行真炁,傳於五臟,故為實腹,五臟真炁既成,自然屍解,出有入無,變化自在,存亡恍惚,此為得道之中也。紫雲,指五臟真炁結成,紫雲乃是上天誥命之炁,故凡得道之人,皆是乘雲而去,上升三境,朝拜太上高尊,以表得道人證於尊貴之貌。此句言至心修道必然成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為你讀經之《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六
為你讀經之《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五
為你讀經之《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四
大家都在說小寒,我們來看看小孩如何平安度過「咳嗽季」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