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遊記里的小白龍居然在青陽有廟,你知道嗎?

西遊記里的小白龍居然在青陽有廟,你知道嗎?

南朝遺迹白龍廟

作者:九子山樵

久聞拾寶山有千年文物古迹——梁朝建的白龍廟和圓寂寺(遺址),一直想去探個究竟。去年8月20日至12月10日,邀好友同行,三登拾寶山,並在當地嚮導的幫助下,終於找到圓寂寺和白龍廟,一睹其古韻風貌。

拾寶岩山頂景色

順著山谷水泥路可直接到拾寶組村口

登山石階

拾寶山,又稱拾寶岩,在下蓮花峰北面,海拔約500米。位於楊沖村境內,距青陽縣城約5公里。

村口風景

青陽電視台記者採訪現場圖

朋友與甘老先生交談

白龍廟坐落在拾寶山山頂處的竹林中,坐南朝北,乍看像土地廟。高70厘米,廟頂74×58厘米,廟基呈正方形。廟頂由一塊花崗岩做成,四角飛檐式(缺一角),古樸典雅。廟內有一件古碑,高47厘米,寬42厘米,厚7厘米,青灰石質,苔蘚包漿較厚,碑文模糊,不易辨認。碑額刻「九華山」三字,中間刻一尊佛像,寬服跌坐,兩手自然置於膝上,兩眼微垂,嘴微張,雙耳垂肩。佛像兩側刻有對聯,左邊「風調」、「勝地」,右邊是「雨順」、「白龍」。右下部刻「梁天監二年建」,左為「大明正德八年十二月吉圓寂。均為陰刻」。

這就是深藏不露臉的白龍廟(1)

白龍廟(2)

白龍勝池碑

白龍勝池碑示意圖

白龍廟左上方的怪石

白龍廟左上方50米處,有一小塊澤地,此處就是光緒《青陽縣誌》記載的「白龍池」。青陽古代先民有祈雨的風俗,唐代池州刺史杜牧就有《祭木瓜神文》傳世。

小白龍是何方神仙?《西遊記》里的白龍馬就是小白龍變的,他是西海龍王的三太子,神力大,能呼風呼雨。白龍馬曾對悟空說,「我若過水撒尿,水中游魚,食了成龍。若過山撒尿,百草得味,變作靈芝,仙童採去長壽。」白龍廟是青陽(九華山)境內現存最古老的歷史建築遺迹,距今1515年。它體量雖小,但對研究青陽、九華山的佛教發展史和民俗文化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圓寂寺,關於始建年代有兩說:萬曆《青陽縣誌》講是梁天監二年(503年)建;一說始建於唐代。清.周贇編《九華山志》認為唐天佑二年(905)行人甘贄舍為伏虎禪師做道場,初名「伏虎庵」。宋太平興國五年(980)朝廷錫額。明崇禎十二年(1639)易名為準提庵,清初又重建,俗稱小庵。當地流傳一種說法「先有小庵,後有九華」, 意思說九華山最早的寺廟在蓮花峰、拾寶岩一帶。

梁朝開國皇帝梁武帝像

圓寂寺遺址屋基

同上圖

元代瓷片

明代瓷片

清代瓷片

萬曆記載的圓寂寺內容

筆者三上拾寶山,據現場觀察和鄉村走訪,拾寶岩就這一處老寺院遺址。廟基旁散落有元代青釉瓷片和明清青花瓷片,如果仔細尋找,屋基下可能還有更早的瓷片。元末(1368)到崇禎十二年(1639),相隔270年,證明該廟址有連續性。梁朝時,青陽稱臨城縣,為建康(今南京,梁朝首都)之關輔,距建康只有200公里。在「舍道事佛」社會文化大背景下,伏虎禪師來拾寶岩創建道場也是情理中事,何況舊志有明確記載。而白龍廟「白龍勝池」碑更是有力的物證。綜上所述,圓寂寺舊址也在此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陽網青陽論壇 的精彩文章:

查獲大量假酒,堆滿4個倉庫,竟達3萬多件套!@青陽朋友這裡也許有你常喝的牌子……
青陽五溪遊客與當地百姓因行車引發糾紛●蓮花峰開始對外收費啦?●爸媽半夜偷偷出門吃夜宵 5歲娃半夜抱樹大哭
注意!大潤剛剛發生交通事故●寺廟占人地皮 慈悲為懷何在●悲劇,這樣的騙局希望青陽不再有人上當

TAG:青陽網青陽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