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預謀行刺劉邦,主犯免死還被封官福蔭子孫,劉邦為何如此大度?

預謀行刺劉邦,主犯免死還被封官福蔭子孫,劉邦為何如此大度?

古代行刺皇帝可是死罪,輕則斬首,重則滅族,被抓之後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漢武帝時,丞相的兒子公孫敬聲以巫蠱詛咒武帝,事發後致使數萬人被處死。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也經歷過一次刺殺未遂事件,不過高祖卻沒有像武帝那樣大開殺戒,反而將參與行刺的人統統赦免了,並且還重用封官。為何劉邦的處理方式如此反常呢?

謀划行刺劉邦的頭目叫貫高,貫高可不是一般的刺客,而是當時西漢諸侯國趙國的國相。作為一個諸侯國的國相,貫高與皇帝劉邦之間素無交集,更說不上有什麼深仇大恨。而貫高行刺劉邦的動機,僅僅只是為了替趙王張敖打抱不平。

當時陳豨在代國起兵造反,楚王韓信也隨之反叛劉邦。劉邦親征討逆,途中路過趙國時,劉邦停下來召見趙王張敖。張敖和劉邦除了君臣關係,還有翁婿關係,張敖的妻子正是劉邦的大女兒魯元公主。劉邦作為皇帝又是岳父到訪趙國,張敖為了表示恭敬,屏退了下人,親自給劉邦端茶倒水,盡心服侍。

而劉邦往地上一坐,大大咧咧的伸開兩腿,一邊享用張敖遞上的食物和茶水,一邊對張敖連罵帶訓。張敖雖不解,也只能恭恭敬敬的聽著。但張敖手下的幾個官員卻看不下去了,國相貫高、趙午見此情形,私下裡對趙王張敖說:「您對皇上如此恭敬,皇上卻對您傲慢無禮,現在天下已亂,有能者可自立為王,何必受這種鳥氣,讓我們把他殺了吧。」

張敖聽了這話倍感震驚,連忙勸阻說:「你們怎麼能有這種想法,當年先父不慎亡國,而我今天還能成為趙王,全都是高祖所賜,應該感恩戴德才對啊,這種大逆不道的話怎能說出口呢。」並將手指咬破來表示自己意志堅決,不容商量。

原來,當年張敖的父親張耳佔領趙國,後來張耳與好兄弟陳餘反目,陳餘帶兵攻打張耳,張耳兵敗被趕出趙地,最後劉邦消滅了陳餘,又封張耳為趙王,張耳死後,兒子張敖繼承趙王之位,同時劉邦將魯元公主嫁給張敖。

其實,劉邦正為諸侯叛亂之事煩心,加上最信任的楚王韓信也背叛了自己,這對劉邦來說是個很大的打擊。劉邦向來人情練達老於世故,當然不會無緣無故的訓斥張敖。小編認為劉邦罵張敖的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對張敖的敲打,警告張敖勿生不臣之心;二是對張敖進行試探,看看張敖對於自己的態度有無變化。

畢竟皇帝人人想當,在皇權面前,不要說女婿,就連親生兒子也不能保證百分百沒有野心。劉邦也擔心趙王張敖效仿韓信背叛自己。況且皇帝罵大臣,岳父教訓女婿,這並不為過。貫高趙午真應該學學韓信,胯下之辱都能忍受,被劉邦罵幾句有何不可,為這點小事就要殺劉邦太過魯莽,難以成事。

貫高趙午早年跟隨張耳,而張耳又素有仁德之名,所以貫高趙午對於張耳感情深厚。現在輔佐張敖,更像是長輩對於侄子一般的感情,因此對於劉邦的傲慢,激發了二人的護主之心。見張敖不同意殺劉邦,於是自作主張的商量道:「趙王仁義,我們就不勉強他了,但是作為臣子我們不能忍受趙王受到欺辱,咱們把高祖殺了,事成功勞算趙王的,事敗我們自己承擔,與趙王無關。」

次年,劉邦再次途徑趙國,準備留宿於柏人縣(今河北隆堯縣城西)。貫高趙午不失時機的安排了刀斧手藏身於驛館之內,伺機行刺劉邦。劉邦下榻之前詢問隨從:此為何地?。隨從答曰:柏人縣。大概按當時的口音,「柏」和「迫」口音相近,頓時引起高祖劉邦的警覺,這是個迫害人的地方不吉利,於是決定不住了,啟程繼續趕路。貫高等人的計劃落空。

後來,貫高因為得罪了人,有人將行刺之事上報給了劉邦,劉邦知道後大怒,下令緝捕趙王連同臣屬和門客。趙午見東窗事發,因恐懼自殺了,其餘人也都要跟著自殺,被貫高攔住了,貫高對眾人說:「這件事情趙王並不知情,如果你們都自殺了,誰來替趙王辨明清白呢,所以你們還不能死。」

劉邦派兵將趙王押解到長安,貫高、孟舒和田叔等人也主動要求跟隨趙王進京,關入大牢晝夜審理。因貫高是行刺事件的主謀,劉邦指使獄吏逼問貫高:趙王張敖有沒有參與此事。貫高一口咬定不關趙王的事,都是他們自己私下做的謀劃。獄吏對貫高用盡各種酷,嚴刑拷打之下,貫高仍然不鬆口,獄吏又用燒紅的烙鐵去燙貫高,直到身上沒有一處完好的皮膚了,貫高還是堅稱趙王不知情。

劉邦沒想到貫高對趙王這麼忠義,不由得心生欽佩。但張敖畢竟是自己的女婿,如果女婿要謀逆比其他諸侯反叛更令劉邦寒心,這意味著親情的背叛。為了查清真相,硬的不行再來軟的,劉邦問朝中大臣:「誰與貫高有交情,私下以朋友的身份去問問他。」這時,中大夫泄公站出來說:「我和貫高是同鄉,我去問問他吧。」

泄公來到獄中,先與貫高寒暄幾句,接著又問貫高:「趙王到底有沒有參與謀划行刺皇上呢?」貫高說:「我的妻子兒女還有族人,現在都將因為這件事而遭受極刑,人都是有感情的,我怎麼可能拿自己親人的性命去包庇趙王呢,但趙王的確不知情啊。」

泄公將獄中對話原原本本的告知劉邦,劉邦於是決定赦免趙王張敖,同時一併赦免貫高等人。泄公將高祖的決定告知貫高,貫高聽說後喜極而泣,對泄公說:「我經受住了這麼嚴酷的刑罰而沒有死,就是希望能保住性命為趙王還回清白,現在趙王被赦免,我的責任就盡到了。我曾謀划行刺皇上,再也無顏面見皇上,即使皇上赦免我,我也心懷內疚不可苟活於世啊。」說完,貫高用鉸鏈卡頸自盡而死。

張敖被赦免後,向劉邦舉薦了孟舒、田叔等人。劉邦感慨這些人忠心護主,滿朝大臣在忠義方面鮮有能超過他們的,於是任命這些人當了各地的郡守。孟舒做了雲中郡太守,田叔做了漢中郡太守,後代也有做到二千石俸祿的官員。

關於此事件的評價,《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說:「高祖驕以失臣,貫高狠以亡君。使貫高謀逆者,高祖之過也;使張敖亡國者,貫高之罪也。」這個評價顯然是各打五十大板。小編更認同荀悅的說法:「貫高首為亂謀,殺主之賊;雖能證明其王,小亮不塞大逆,私行不贖公罪。」這才是有態度的評價。

貫高和趙午只是站在君臣角度看待這件事,如果站在翁婿的角度,這其實是人家的家事,作為外人怎麼好插手呢。出於對趙王的善意可以理解,但是違背別人意願的善意就成了惡意。貫高的魯莽把不知情的張敖至於危險境地,雖然挽回了張敖的清白,最多只能算功過相抵。但是貫高以及族人的生命卻是無可挽回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精鑒 的精彩文章:

四個楚國人操縱吳越爭霸,三人被賜死,只有一人善終還成了首富
漢武帝時期,因一場敬酒引發了兩大外戚勢力的覆滅
楚共王三子爭位,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最牛調解員向戎,使晉國和楚國停戰40年
秦穆公三用敗將,孟明視背水破晉軍

TAG:國史精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