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掘金中東路徑——中東金融中心巴林經濟的轉型之路

掘金中東路徑——中東金融中心巴林經濟的轉型之路

騰訊財經 耿荷 發自香港

「一棵樹,一口井,一座橋」,是對波斯灣沿岸國家巴林最著名的描述。

樹指的是在巴林一望無際的沙漠中,一棵存活了約400多年的樹,當地人稱之為生命之樹。作為中東產油國中,石油儲量最小的國家,巴林在上世紀30年代,最先發現中東地區第一口油井。而一座橋,則是指連接巴林和沙特的法赫德國王大橋。

巴林素有「沙特的後花園」之稱,正是得益於法赫德國王大橋,源源不斷的沙特人,頻繁前往巴林度周末、消費、經商、管理石油帶來的巨額財富。

在過往30多年間,巴林因此成了中東地區的金融中心、財富管理中心,巴林之於沙特,類似香港與內地,抑或瑞士與歐洲。

2008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迫使巴林思考,經濟發展的多元化之路,該國「2030經濟願景」隨即出台。5年之後,在中國推出一帶一路戰略之後,巴林提出「向東看」的戰略,著力拓展與中國的經貿關係。

在中國和巴林雙邊關係逐漸升溫的背景下,過往幾年,華為、中國龍城等企業在巴林的經營取得成功。不過相較於中國和中東的廣闊市場,這仍是萌芽狀態,未來仍有巨大潛力。眼下,巴林希望,透過旅遊業吸引中國遊客赴巴林旅行,藉此令中國企業關注到巴林的發展機遇,特別是中國的科技公司、金融科技相關公司。

2030經濟願景遇上一帶一路

2008年10月,巴林提出「2030經濟願景」,開啟經濟多元化改革大幕。彼時,西方發達國家正深陷全球金融危機的泥潭,海灣六國(GCC)的傳統盟友遭遇前所有的挑戰。

對中東產油國來說,怎樣擺脫過度依賴石油收入,讓經濟多元化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這種背景下,巴林提出「2030經濟願景」。

巴林官方信息顯示,2015年全年,該國GDP總額為304億美元,人均GDP2.35萬美元,當中石油產業貢獻最大,佔比19.7%。此外,製造業、建築、房地產及金融是較為重要的經濟支柱。

按照巴林2030經濟願景的規劃,巴林政府希望,通過發展金融服務、製造業、工業服務、教育和培訓和信息及通訊產業,令經濟多元化,到2030年,實現該國家庭收入翻一番的目標。

2008年之後,西方國家因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重創,以美國為首的發到國家,經濟陷入衰退。當時的中國因免於金融危機的衝擊,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一時間「中國故事」成為全球的熱點。

2013年,中國正式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串聯起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所覆蓋的中國、中亞、北亞、西亞、印度洋沿岸、地中海沿岸等地區,發展區內基建和貿易,形成海陸空交流網路。

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陷入衰退,自顧不暇,與此同時,中國這個文明古國加速崛起。鑒於外部環境及內部發展需要。2013年,巴林提出「向東看」戰略,全面推動與中國的經貿合作。

「巴林希望能夠吸引中國的投資,而中國的產能需要走出去,希望能有國際間的產能合作。」中國駐巴林大使戚振宏表示。

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與巴林的2030經濟願景,找到了交集。

拉近巴林與中國的「溫差」 旅遊先行

作為波斯灣沿岸的國家,巴林自古就是交通樞紐,在這裡印度、埃及、兩河文明曾經交匯。而路上和海上絲綢之路也在這裡匯合。

在巴林「向東看」戰略的指引下,中國和巴林的互動不斷加深。此後,巴林經濟發展委員會在北京、香港先後設立辦事處,以推動兩國經貿發展。

2014年,巴林的孔子學院在巴林大學揭幕。過去3年間,巴林的孔子學院為逾1000名當地內政外交人員,提供了漢語培訓,以及普及中國傳統文化。2017年,深圳高交會的海外分會開到巴林。巴林和深圳結成「姐妹城市」,共同拓展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即便過去幾年,中國和巴林的合作已加速發展,但整體來看仍處於萌芽階段。在巴林方面來看,利用旅遊業,吸引中國遊客,並拓展至投資、經貿,是眼下重點推進的一項策略。

據巴林旅遊局工作人員Yousef Mohammed Alkhan透露,巴林兩年前,開始拓展中國的旅遊市場,過往赴巴林旅遊的遊客主要來自海灣國家、美國、歐洲等地,拓展中國遊客市場,一來為了讓巴林的遊客更加多元化,二來透過旅行來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者。

「2018年,巴林的海灣航空公司將開通到中國的直航航班,暫時還沒決定哪個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都在考慮之列。」巴林經濟發展委員會工作人員Jared Bachar透露。

他說,巴林將針對旅遊業投資100億美元,包括投資1 0億美元擴建當地的機場,以及購買大型飛機等,中國市場是重點的拓展目的地。

Yousef Mohammed Alkhan補充指,硬體設施之外,巴林也在謀劃聘請更多講普通話的工作人員,以及提供適合中國遊客的飲食。他透露,巴林正在競標一所全球知名的酒店管理學院的分校資格,預計很快將公布結果,最快2018年9月將羅成開業。

發展區域總部經濟 借巴林輻射中東市場

旅遊業為巴林帶來人流,並為當地更多的產業帶來潛在的投資。

伴隨著巴林經濟多元化的轉型,當地政府鼓勵外資企業,進入當地金融、物流、製造業、旅遊和信息及通訊技術的公司,並廣開政策大門,提供便利。

2009年,華為將其中東區域總部,由迪拜遷至巴林,藉由巴林向華為在中東14個國家的業務,提供支援。究其原因則是巴林的低成本,以及優惠的簽證、稅收政策。

華為之外,例如亞馬遜、思科等高科技公司也相繼在巴林設立分支,以輻射整個中東市場。

華為巴林辦事處公關總監柴鑫向騰訊財經介紹,巴林是中東的門戶,與迪拜相比,這裡的人工、租金更為低廉,成本可低至30%左右,而企業進駐新市場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成本因素,因此這讓巴林成為一些企業首先考慮的地點。

以稅收為例,在巴林,企業無需繳納所得稅、資本增加稅等繁複的稅項,只需繳納5%的關稅,以及10%的市政稅。

「因為巴林的成本較低,所以價格空間較大,對很多企業來說在這裡的利潤水平要高於國內。」 柴鑫說。

而與中東最大的市場沙特相比,巴林營商氛圍更為開放,無論男女均可在外工作,著裝無特別要求,外資企業也無需尋找當地的合作夥伴,可以直接註冊全外資企業。

柴鑫說,雖然巴林的僅有140萬左右人口,但境內卻有十幾所大學,這讓巴林成為阿拉伯國家中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為進駐到當地的企業提供了人才支持。

華為之外,過去幾年,中國機械設備工程公司、重慶玻璃纖維、中集集團、金鑼集團、中國銀行等中資機構也先後進駐巴林。

中國龍城示範 巴林欲吸引中國科技公司

巴林素有「沙特的後花園」之稱,駕車40分鐘可由沙特抵達巴林。一到周末,沙特與巴林之間的高速公路水泄不通,他們中多數都是到巴林度周末的沙特人。說沙特支撐了巴林的經濟並不誇張,巴林的中國龍城就是一個縮影。

「每個周末差不多有20萬沙特、科威特人來到巴林,整個沙特一共3000萬人口,巴林能夠輻射1000萬人就很厲害。」巴林中國龍城副總經理孔軍對騰訊財經說,去年全年巴林龍城的客流量為540萬人次,今年有望達到700萬人次。

中國龍城品牌始於迪拜,其定位相當于海外版義務小商品市場。因迪拜中國龍城取得成功,2013年,巴林政府邀請中國龍城進入巴林。2015年12月,巴林中國龍城正式開業。

孔軍說,符合一帶一路想法的舉措,有條件的話,國家都支持,但通常只有大企業才能有能力使用政策,而中國龍城讓小微企業也能用上國家政策。截至目前,巴林的中國龍城共有787個商戶,90%的商戶來自中國湖南、江浙、福建以及廣東地區。

巴林中國龍城的成功,讓巴林看到中國企業赴當地發展的潛力。2016年,巴林聘請賈沛年(Simon Galpin),擔任巴林經濟發展委員會董事總經理。在此前6年多的時間裡,賈沛年執掌香港投資推廣署,在全球範圍內為香港招商引資。巴林經濟發展委員會將賈沛年納入麾下,意欲助該國拓展中國機會,顯而易見。

賈沛年對騰訊財經說,中國當下正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而巴林也在推動該國經濟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接下來巴林希望能夠吸引中國的科技公司,特別是金融科技公司到巴林發展。

「過去30年巴林一直都是中東地區的金融中心,當地有400多家金融機構,未來巴林希望能夠成為區內的金融科技中心。」 賈沛年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財經 的精彩文章:

平均每名員工獲利最多的前20家公司
倫敦房價自2009年以來首次下跌

TAG:騰訊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