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是五行中的「土」?

什麼是五行中的「土」?

從古至今,土地是人們生產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之一,關於土地也有許多美麗的傳說。東漢古籍《風俗通》中記載:「俗說開天闢地,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做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這就是女媧造人的傳說,經過當代中國神話學大師袁珂先生的演繹更加動人:寂寞的女媧娘娘按照自己的樣子用土和水捏出了第一個娃娃,很是喜歡,下決心要讓這些靈敏的小傢伙布滿大地,就用繩子沾了泥漿揮灑,泥漿沾地後都活了過來,變成可愛的小人,在大地上繁衍下來。不僅中國如此,世界其他國家也有將人與土聯繫起來的神話傳說。在古埃及的神話傳說中,「人」是哈奴姆神在陶瓷作坊中塑造而成;在古希臘神話中,「人」是普羅米修斯用河水和泥土造出來的,而雅典娜賦予了人靈性等。古人以他們強大的感知力崇拜著土地,認為土地是神性的續存,更是生命生生不息的重要根基。

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對土地的崇拜更是深切久遠,從「三皇五帝」的傳說就可以看出土地的重要性。地皇,也就是炎帝神農氏,他「嘗百草之實,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穀」,經過他的辛勤治理,「甘雨時降,五穀蕃植,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派大地豐收的美好景象。而五帝中的黃帝位於大地的中央,掌管四方,稱黃帝,「黃」亦由土色而來。傳說黃帝統治時期造舟車弓箭,染五色衣裳,其妻嫘祖教會民眾養蠶,百姓安居樂業,四海來歸。我們中國人總自稱「炎黃子孫」,淵源就是這炎黃二帝,可見土地對我們的影響之深。這種影響綿延到晚清,很多人離開家園到外洋打拚時,都要帶一包故鄉的泥土,寄託對祖國的眷戀。現在的華僑回來探親,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故土難離」,可見我們對土地的深厚感情。

土是五行之一,《尚書·洪範》曰「土爰稼穡」。春種曰稼,秋收曰穡,指農作物的播種和收穫,這裡強調的是土地與種植生產的關係。「土」具有載物、生化的特性,故稱土為「萬物之母」,具生生之義,「四象五行皆藉土」,五行以土為貴,故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性能的事物或現象,皆歸屬於「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將五臟與五行相配,脾因具有化生氣血,運化水谷精微以營養人體的作用,與「土」生長化收藏的屬性非常相似,因此經文表述為「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臟為脾」。

現代社會,因過食肥甘厚味而導致運化失調,或勞思過度、四體不勤,都會損傷脾胃,需要通過調節脾臟的運化功能來改善。需要指出的是,由於中醫基礎理論認為,「脾在聲為歌」,所以適當唱歌,條暢情志,也可以起到醒脾的作用。如此看來,像《中國好聲音》《快樂男生》這些風靡一時的音樂選秀節目,從傳統醫學角度來說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簡直像一場全民「健脾」運動了。

本文選自《字緣中醫》

主編:任宏麗 彭衛華

副主編:薛輝 顏彥

( 陵游 半夏 忘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中醫藥大學 的精彩文章:

冬天讓手腳暖起來!

TAG:上海中醫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