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溜了,國民黨軍艦沉了,解放軍為何停止對該島進攻?

美國溜了,國民黨軍艦沉了,解放軍為何停止對該島進攻?

我軍強行登陸一江山島

文 | 朱世巍

蔣介石集團於國共內戰失敗後逃亡到台灣,他所控制的地盤,除了台灣等地及附屬島嶼外,還包括與大陸鄰近的一系列島嶼。對蔣介石來說,這些島嶼不可放棄,是反攻大陸的橋頭堡。即使從防禦角度說,沿海島嶼也是保衛台灣的門戶。蔣介石還另有小算盤:先騙美國承諾保護這些島嶼,然後藉此拖著美國幫他反攻大陸。但是,美國人肯定無意幫他反攻大陸。

1954年12月2日,雙方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其中所規定的範圍,明確提者只有「台灣與澎湖諸島」。就這樣,美國終於為蔣介石畫下了保護圈。對於保護圈之外的沿海島嶼,解放軍要如何下手呢?

1955年初依然處於國民黨控制下的沿海島嶼,大致可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福建方向,以馬祖、金門為中心;一個是浙江方向,以上、下大陳為中心。雖然美國人從大戰略角度並無興趣替蔣介石保住這些島嶼,但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卻積極利用這些島對大陸實施騷擾。中央情報局在台灣的馬甲「西方公司」充當幕後導演,而台前的主演,則是沿海冠以諸如反共救國軍之類名頭的各色游擊隊。他們中有鹽梟、海盜、流亡出來的各種為大陸新政府所不容的「異己分子」、「階級敵人」。

在浙江沿海,國民黨浙江省主席胡宗南(化名秦東昌)將三十多支這樣的游擊隊改編為江浙反共救國軍六個大隊,並組建海上突擊總隊。1953年,國民黨正規軍第46師進駐大陳,與原有的反共救國軍一道,編組為大陳防衛部,由劉廉一中將指揮。其管轄下有四個地區司令部,分別扼守大陳島、一江山島、漁山島、南麂島等地。其中大陳為主島,駐守有14000餘軍隊(另有14500多居民)。這裡重點提一下一江山島,則位於大陳西北方向。其守軍數量很少,不到大陳十分之一。

一江山島位於浙江省台州灣椒江口海面。恰好處於大陸與大陳島之間。該島與大陸的距離有30多公里,與北面大陸控制下的頭門山相距9公里,與南面的大陳島距離17公里。這一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一江山島既是國民黨防守大陳的前哨和警戒陣地,也可以成為大陸進攻大陳島的跳板。

張愛萍(1910-2003 年)

1954年8月27日,大陸華東軍區成立浙東前線指揮部,以張愛萍為司令員兼政委。張愛萍沒有接受直接進攻大陳的多數意見,而決定首先拔除大陳島前哨—— 一江山島。張愛萍自述主要理由為:一江山距離解放軍陣地很近(9公里),且處於解放軍火力控制下,打起來比較容易。顯然,大陸對金門等島嶼戰的失敗仍心有餘悸,又缺乏三軍協同經驗,因而傾向於選擇一個距離近、小且弱的目標練手。

其間,得到蘇聯援助而實力大增的解放軍海空軍頻繁出擊,於1954年多次轟炸一江山——大陳,還擊沉了包括「太平」艦在內的多艘國民黨艦艇,奪取了該區域的制空權和制海權。至此,國民黨守軍實際已處於絕境。美國人對此卻坐視不管,反而將這一海域的軍艦撤走。

大陸鑒於美國的行動,料定進攻將不會遭到干涉,遂決定於1954年12月20日攻取一江山島。可隨後形勢的突變,卻迫使大陸暫緩行動。

這一突變,就是前面所說的《共同防禦條約》。雖然條約明確規定的範圍只有台灣和澎湖,但美國人是否依舊對沿海島嶼坐視不管,一時卻難以判明。不管怎麼說,登陸戰成功的前提是制海權和制空權。雖然大陸海空力量對台灣已有局部優勢,但在美國面前仍屬弱小。如果美軍直接干涉,解放軍毫無勝算。此前朝鮮戰爭擴大化,某種意義上也是東方陣營對美國底線判斷失誤所致。殷鑒不遠,毛澤東也必須重新審視局面。

據大陸公開史料,毛澤東經「反覆考慮」,認為美國雖簽《共同防禦條約》,但其不干涉沿海島嶼的意圖未變。因此在「避免與美軍衝突的前提下」,仗還是要打。但在12月中旬,中央軍委發給浙東前指的新命令,還是有些微妙變化:進攻時間被推遲到1955年1月;目標也不必限定為一江山島。如發現其他「設防薄弱的島嶼」,也可以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彭大司令最重視最尊敬的對手,短短一年讓志願軍損失慘重
茅台市值近萬億,曾是「開國第一宴」主角,為毛主席換來高級轎車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