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怎麼才算學會筆法了?《書譜》裡面這麼說!

怎麼才算學會筆法了?《書譜》裡面這麼說!

新年剛開始,幫主就病倒了,今天由幫主的小助手為大家分享一篇圖文。

紅豆詞

 紅豆詞

好妹妹樂隊 

00:00/00:00

《書譜》好,好在哪,好在一方面是優秀的書法作品,另一方面是好的理論著作,是一個有系統的學術論著,所以我們可以從孫過庭的論述裡面看到,什麼才算是用對筆了,今摘幾段內容做一分析,或許對各位有所啟發。

關於執筆運筆

今撰執使轉用之由,以祛未悟。執謂深淺長短之類是也;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轉謂鉤環盤紆之類是也;用謂點畫向背之類是也。

參考譯文:現在把執、使、轉、用的道理寫下來,使不解的人有所省悟:執,就是執筆有淺深長短之分;使,就是運筆有上下左右之別;轉,即行筆的轉折呼應;用,即結構的揖讓向背。

這裡,過庭老師簡單的論述了執筆與運筆的小竅門,比如執筆的高低,這是由字的大小來決定的,大字往高執,反之亦然,衛夫人曾說:「真一,行二,草三」;另外,要注意執筆的鬆緊,一般來說,小字會緊一點,大字會松一點。精緻的字會緊一點,率性的字會松一點;熟練的人會松一點,生疏的人會緊一點。

另外,關於使轉,眾說紛紜,我覺得於鍾華老師版的解釋比較靠譜,他從古文源頭進行了辯證論述,摘錄如下:

然後開始如何往前走,就像「使」,也就是「縱」、「橫」、「牽」、「掣」,指的是方向,「縱「是指從上往下的線,「橫」是指從左到右的線,「牽」是指從右往左的線,「掣」是指從左往右的線。然後開始拐彎,就是「轉」,即「鉤」、「環」、「盤」、「紆」四種方式——「鉤」大家都熟悉;「環」,唐司空圖《詩品》說:「超以象外,得其寰(環)中」,「以圓環內空體無際」引自《莊子》;「盤」即一環套一環,如「圖1」;「紆」通「迂」,迂迴。點畫向背,向背,指相向和相背。

圖1

關於快慢

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勁疾;不能迅速,翻效遲重。夫勁速者,超逸之機,遲留者,賞會之致。將反其速,行臻會美之方;專溺於遲,終爽絕倫之妙。能速不速,所謂淹留;因遲就遲,詎名賞會!非其心閑手敏,難以兼通者焉。

參考譯文:也有些人未懂行筆的淹留,便一味追求勁快;不能夠揮運迅速,卻故意遲重而行。行筆勁速的,是憑乎超邁的機巧,遲留的,是具有賞心會意的情致。能快而遲,將合達到彙集眾美的境界;專偏於遲,那終究缺乏了超絕濟倫的好處。能夠快而不快,這稱為淹留;岡為行筆遲鈍而迫得緩慢,那裡稱得上賞心會意呢!!要不是心境安閑,手腕靈敏,是難以作到遲速適宜的。

可以看出來,快和慢都不是錯,問題還是要看寫出來的字如何。快的前提是熟,熟的前提是精,不精不熟快起來的肯定線條漂浮,點畫狼藉。慢也有慢的好處,黃庭堅寫字慢,為什麼?——字大、考慮造型。但人家能把握住尺度,漫的不能淹了點畫,成了墨豬。

關於骨力

如其骨力偏多,遒麗蓋少,則若枯槎架險,巨石當路,雖妍媚雲闕,而體質存焉。若遒麗居優,骨氣將劣,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無依;蘭沼漂萍,徒青翠而奚托。是知偏工易就,盡善難求。

參考譯文:假使各種好處都要具備,那首要的是樹立骨氣。骨氣樹立了,然後再在遒潤方面加一番功夫。這就象枝幹繁榮,經霜雪而愈加挺勁,花葉鮮茂,跟雲彩太陽互相輝映而更加妍美。如果骨力特彆強,而遒麗比較少,這就象枯老的樹枝凌空架險,嵯峨的大石橫阻道路,雖然妍美是缺乏了,但體質卻存在著。假若遒麗占著優勢,那骨氣便將黯然失色,這彷彿芳林中落下的花蕊,徒然漂亮,卻毫無依傍;又如蘭沼上漂蕩的浮萍,雖是一派青翠,但那裡有它的著落呢!由此可知側重在某一方面比較容易做到,要盡善盡美可就很難了。

骨力聽起來還是有些飄渺。我認為是點畫最基本的體量感,要有分量,其次在於點畫的節點處要有形態,如果起筆軟榻,那麼中段再有分量,也沒有精神,所以對起筆、轉折、收筆的地方要讓筆毫充分發揮性能。

性格對書法的影響

雖學宗一家,而變成多體,莫不隨其性慾,便以為姿:質直者則徑侹不遒;剛佷者又倔強無潤;矜斂者弊於拘束;脫易者失於規矩;溫柔者傷於軟緩,躁勇者過於剽迫;狐疑者溺於滯澀;遲重者終於蹇鈍;輕瑣者淬於俗吏。斯皆獨行之士,偏玩所乖。

參考譯文:雖然同是學習某一家書法,但可以演變成多樣的體貌,莫不隨各個人的個性和志趣,顯示出特具的姿態來。性情耿直的,便下筆平直而缺乏遒麗之姿;剛強粗暴的,又狀貌倔強而缺乏溫潤;矜慎自斂的,缺點在於拘束;疏肥放蕩的,病在出乎規矩之外;溫柔的,常失於軟弱;急躁的,則過於剽悍;狐疑的,弊在凝滯生澀;遲重的,常致蹣跚遲鈍;輕浮煩碎的,又流於俗吏的格調。這些都由於性情獨特的人,偏於自己的愛好,所以和正道相乖離。

老話說的好,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駱駝祥子。每個人關注到的點在一個時間段內都是不同的,可惜的是,邋遢的人,臨帖也邋遢;較真兒的人,臨帖也不思變通;膽小的人,總是鋪不開筆毫,如果你有類似的性格影響書法的問題,你首先需要給你對書法的認識做一個升級,從審美開始,獲得更高級的審美經驗是打破自身局限非常好的方法。(如此文所說《普通愛好者如何才能精通書法?》)

關於變化

至若數畫並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遲,遣不恆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矩於方圓,遁鉤繩之曲直;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無間心手,忘懷楷則;自可背羲獻而無失,違鍾張而尚工。

參考譯文:至於好幾畫擺在一起,而形態各有不同好幾點排在一塊,而體貌各有區別。一點的起筆,往往成為這個字的準則,一篇的第一個字,也常常是整篇字要看齊的目標。彼此違背而不至互相侵犯,彼此和諧又不至一律相同。留筆不感到遲緩,迅筆又不流於過速;筆道略帶一點乾燥,(把筆毫一翻轉)線條便潤澤起來,(相反),在墨瀋濃重時,(把筆毫翻過乾的一面)也特有枯渴的效果;不依靠規矩可以方圓合度,棄除鉤繩而曲直也可以運用自如;忽然露鋒,忽然藏鋒,似乎行筆而又似乎住筆;窮盡它的體態於筆瑞,融合自己的感情於紙上;心手相應,不為法則所束縛,能夠這樣,就可以離開羲之、獻之也不會誤失,違背鍾繇、張芝也還能達到工妙了。

這一段裡面全是辯證辭彙,第一句是總則,說要」其形各異」、「為體互乖」,就是不能雷同(本來自然書寫就很難雷同,到最後,我們反倒是沒法自然書寫,真是怪事)。

第二句話,也就是說了如何做到變化,首先是第一字、第一行如何定調子,定完調子所有的變化都要再找個「比率」之內。你下筆是精到的小行草,變調的時候,拿出來一個民間書風,當然會不和諧。所以,再自然的書寫,作者再腦子裡面提前都會預想,或者叫設計吧。

關於神采

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

參考譯文:看到那鍾、張、二王的書法(變化多端),有如懸針垂露的異狀,奔雷墜石的雄奇,鴻飛獸散的殊姿,鸞舞蛇驚的狀態,斷崖頹峰的氣勢,臨危地、踞枯木的驚險的情形,或者重似雲崩,或者輕如蟬翼;引導開來,彷彿泉在流注,抑頓下去,有如山嶽般安穩。纖細啊,像新月出現在天涯;疏落啊,宛如群星分布在天漢;(他們的書法)奇妙同於自然,達到了非人工布排的境界。真可謂智慧和技巧兼擅其長,心和手都暢運無阻了。他們筆不妄動,每一下筆都有它的理由:在一畫的裡面,筆鋒表現出起伏的異態;在一點中,毫端顯現出頓挫的神理。

寫得好的書法,總是會有神採的,能有神采、能打動人的,多能在自然世界之中找到很好的類比歸屬,這就是當初的師法自然。

對我們來講,師法自然是比較難做到的,一天都很忙,沒有多少人能夠去停下來看個日落,聽個鳥叫什麼的。因此,即便不能做到師法自然,至少要做到「師筆」和「師心」。前者在於活學活用毛筆的特性,強調書寫性,後者在於用書法表達心情、感覺等,在於強調氣息。

做到這兩點,你的書法將充滿感染力。

隨緣點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書法臨帖幫(lintiebang),

歡迎關注和轉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臨帖幫 的精彩文章:

只有速度沒有精確嫻熟的筆法,那就是沒有美感毫無意義的線條垃圾
喜慶的春聯千篇一律,有趣的對子萬里挑一!
方折多出於指,圓轉多出於腕!圓中必寓方,才不至於浮滑;方中必寓圓,才不至於生硬,過於偏執,過猶不及
放大讀帖,王羲之的收筆雖然完整,但別被摹本障了眼!
春聯的淵源、講究和賞析

TAG:書法臨帖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