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若未見南牆

如若未見南牆

心裡有坎過不去的時候,總喜歡把過去的日記翻出來看。

有時候覺得生活像一面鏡子,光陰里的倒影折射在上面被打得七零八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要再經歷一遍前面經歷過的那些。我的日記更多的是和自己對話,找出自己給自己講不通的事情再來解釋一遍,我總是習慣性的給自己啰嗦一些大道理,告訴另一個我這件事情處理的哪裡哪裡不對,哪裡哪裡應該向別人學習,可我好像從來沒有徹底說服過我自己。

心裡認準的事情即使表面上一萬個不情願,也還是不願意聽自己講那些沒用的道理,道理是講給開心的人聽的,難過的人什麼都聽不進去。

早已忘記了2015年那個深秋的夜晚我到底是經歷了什麼,日記里只留下了張嘉佳的一段話:

動心的時候萬物復甦,什麼都奔向歡喜。傷心的時候銷聲匿跡,什麼都歸於嘆息。兩個人有時差,一個人過四季。

很難過的時候龐部長給我發消息說「男生心情不好不是應該出去發泄一下嗎?我可以跟你出去喝酒啊」,人性里的溫暖總是在一些特定是環境下容易被感受到,即使是一個始終用溫暖充斥著生活的人。她給我講時間的消磨力,說時間的力量很強大可以讓你忘記很多事情,可惜那時候我什麼都聽不進去。

現在看著日記想起來好像確實是這樣,那些曾經經歷的以為猶如太陽隕落般的事情,都會在漫長的光陰隧道里,被時間沖刷的一乾二淨。

可能人難過的時候本身就不需要聽什麼道理吧,道理誰都懂,就是說服不了自己。

難過的時候需要的是聽眾。

而聽眾往往是下意識的在自己信任的人里尋找,因為你不確定你現在吐露的委屈,會不會轉過頭來成了人盡皆知的笑柄。更多時候我也喜歡扮演一個傾聽者的角色,這好像也是我當初做這個公眾號的目的所在,我選擇性的把自己的一些經歷和他人的經歷坦白出來感染別人,讓大家體會到作為一個傾聽者的樂趣和意義。「你是我義無反顧撞過的南牆,是黃粱一夢後的空歡喜一場」,很多人特意跑過來問我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看故事的人只見得台上的強顏歡笑和面無表情,只有故事中的人才知道這種深埋心底的難過,說出來又能有什麼用呢。

我也不知道要用怎麼樣的一種語言來概括這幾天的經歷,總覺得短短几天里就有了那種看遍人生大起大落的意思,決定做錯了,註定是要留一個青春的遺憾。說不上來是一種刻意還是內心的潛意識作怪,中午的時候忙裡偷閒又看了一遍《臨時演員》這部電影,「沒有好好珍惜和你在一起的這段時間,是我最遺憾的地方」。

是我最遺憾的地方。

心理學上講人在被別人看穿內心的時候總是會刻意的掩飾一下,「都行可以沒關係」成了我最好的推辭,佛系三連並不是像很多人說得那樣是一種無為的心態,我覺得它更多的是在表達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自己很不願意看到的事 ,都行可以沒關係就這樣吧還有明天,盧本偉復播的那晚我就已經想明白了這個道理:一無所有,也不缺從頭再來的勇氣。

至少是在發生這段故事以前吧,我始終還是覺得自己是一個生性樂觀的人,我可以不厭其煩的給別人講想不通的道理,給受過的委屈都鎖死在棺材裡儘可能少的讓他們出來作怪。但是現在我突然也覺得自己怎麼那麼喪啊這不是我啊,等稍微清醒過來了翻跟00後的聊天記錄我才意識到原來我也是一個弱者,一個難過了需要被人安慰,心裡想不開了需要對著屏幕傾訴的人。所幸我也並沒有那麼糟糕,跟大狗信他們出去喝酒的時候並沒有多說什麼,這可能就是男生之間的默契吧,你不問,我不說,喝了這些就當什麼都沒發生。

我很少把自己灌成醉得稀爛,或者說我從來不知道買醉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我見過那麼多分手失戀生活不如意醉倒在我面前的人,卻始終還是不願意去嘗試。酒精只能麻痹一時,醒了以後那些沒處理完的事情還要繼續處理,著著急急的躺在床上做了一個不完整的夢,現在夢醒了,才知道現實多麼冷酷無情。

開始的悄然不知,欣喜若狂後只剩空歡喜一場;結束的毫無道理,講不通的邏輯留下的全是遺憾。

「我懂得之後的黑暗冷落,確定無疑。但煙花已經在頭頂劈開綻放。」

我說「虛驚一場」這四個字很美的時候00後給我回復說最美的應該是萬事勝意,其實哪有那麼多絕對的答案呢,只不過你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下意識想起來的四個字比較符合你當時的心情罷了。我很羨慕像她這樣的人,或者說像她這樣的一代人,開心了就笑難過了就哭不爽了就罵,哪有那麼多的偽裝和隱藏,帶著孩子的心態始終願意在挫折以後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性,這種小孩子的脾氣在誰身上都不會長久,總是要經歷一些什麼才能褪去當初稚嫩的殼,而我現在想來好像在殼子里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顧漫說我一生中最幸運的兩件事:

一件是時間終於將我對你的愛消耗殆盡;

一件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我遇見你。

開了頭的情書成了被丟在桌角再也不願翻起的廢紙,或許總有一天這封老情書還會因為誰被拾起,只不過那時候早已是青苔斑駁。

這幾天還是蠻累的,我盡量的使自己忙碌起來少一些時間再去想那些不該屬於我考慮的事情,科目已經考過了二分之一,若不是身上有太多人的期望我也該過的洒脫一點,掛不掛科,又能有什麼關係。

我們總是把事情做的向別人期待的方向發展,包括感情,包括很多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被人期待是一種幸運,不然總有那麼多漫無邊際。

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是一種孤僻的性格,不喜歡與人接觸喜歡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有時候又覺得自己需要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以此來擺脫對孤獨的恐懼和黑夜裡的惶恐。這是時代的給予的一種空缺和滿足。

一開始我可能就比較適合置身事外做一個只會祝福的人,因為那種「你一出場別人都顯得不過如此」的感覺總是給我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挫敗感。

不只是我,大家都是一樣的,冷清的生活才是常態。

想來我還是蠻幸運的,那麼不安的年紀竟也遇到過那麼好的人。但舞台上的人註定是要按照寫好的劇本來規定人設的,這叫不圓滿,也叫理所當然。

願你是癮吧,總有人願意為你馬不停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