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啟功:練書法不要亂問人

啟功:練書法不要亂問人

一些書法學習者尤其是基礎紮實及高手,一定遇到過這樣的經歷:莫名其妙的人加來,然後發一堆圖片,並大膽提問:

「你看我寫的怎麼樣啊?」

「需要怎麼改進啊?」

「你覺得我適合寫什麼字帖啊?」

不管寫得怎麼樣,這些忽如其來的提問,讓人無言以對,回答不好還容易得罪人。回答好了那後面更是沒完沒了的提問。

但其實,就算解答者認認真真地解答,對這位提問者其實並沒有多大幫助。因為多數提問者沒有先解決一個很基礎的問題:認知問題。問問題,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或者說是一門藝術,一般這樣草率隨性問出的問題,都沒有先通過自己的大腦。

學書法如何做學問,我們來看看啟功是怎麼說的。

啟功先生在《啟功講書法》中,很明確地指明:「學書法不要亂問人。」

啟功先生說:「問多了反而迷糊了。名家或者高明的教師所說的經驗是有可取,但是我們應該怎麼樣理解其可取之處,而不是盲目、教條地照抄,不但沒有好處,而且會有毛病。向人請教,求人指導是應該,但是應該有所選擇,我們不能每個人的都聽,聽了之後你就沒法辦了。」

作書法學問,基礎認知才是核心所在,是幫助大家解決瑣碎問題的關鍵。

我們舉個例子:比如書法是否需要「童子功」?

一般人都以為是要的,這些人經常提問:「你學書法從什麼時候學起的啊?」「小時候學的什麼啊?」一些人的簡歷中也愛寫「吾自幼學書…」,好像「自幼學書」就一定很厲害似的。其實不對!

啟功先生強調:書法無需童子功。這點就讓很多人不明白了。啟功認為學書法不要迷信。不管你年紀多大,隨時練習都可以。寫字不是耍雜技、練武戲,不是需要從小踢腿彎腰,寫字沒有那一套。我們看看啟功先生寫的這段話:

原文:寫字不同於練雜技,並非非有幼工不可者,甚且相反。幼年於字且不多識,何論解其筆趣乎?幼年又非不須習字,習字可助識字,手眼熟則記憶真也。

第二個例子:關於書法基本功的認知。

有人認定說基本功就是楷書,或就是魏碑,也有人說隸書、篆書…對么?其實都是片面的。

正確認知:所謂書法基本功是一種對筆、對墨的掌握能力,和對書法空間的認知能力及審美能力,認知和眼界上不去,光盲目練習意義不大。紮實的基本功所呈現出來的,是臨摹、運用和創造能力,而不是把某種字體寫得非常像了就認定基本功紮實了。

再說一個例子:關於臨摹標準的認知。

很多人說:臨摹一定要苛求形似,越像越好,臨像了就成功了。真的是這樣么?其實不是。

正確認知:「神似形美」這個要求很重要,什麼意思呢?形狀有美感是前提,而與原帖對比,字的神采相似而形狀在似與不似間為妙,這種臨摹才是最有價值的,是比單純把字寫像更難得的。

啟功書法《玄秘塔碑》局部

所以,愛提問不是亂提問,更不能誰都去問、去信。提問的藝術,體現了提問者作學問的水平和效率,我們做學問,遇到問題時,請思量下面幾個問題:

1、我看的、寫的足夠多麼?

(忌諱一開始臨摹或臨一兩個字就提問)

2、我的問題網路或書上有解答么?

(比如學習資料等,明明網上有還問什麼呢?)

3、我對書法基礎與常識的認知能力如何?

(理論太匱乏或缺乏常識,對方解答你也不懂)

4、我是因疑惑而問還是為獲得認可而問?

(有些人問問題不是因為疑惑而是想被表揚)

5、我問的這個問題本身對么?

6、我問這個問題對我現階段有幫助么?

7、我問的對象能解答么?

如果能這樣思考問題,你會發現:原來很多問題其實都不用問了,自己能思考並解答,或在網路上找到解答。如果能這樣思考提問與汲取,那問出來的問題才有價值,而且回答者也覺得有興趣和你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書院 的精彩文章: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