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專家:腿疼,膝關節炎怎麼辦?運動+食療輕鬆解決,做一個好一個,速度收藏轉發

專家:腿疼,膝關節炎怎麼辦?運動+食療輕鬆解決,做一個好一個,速度收藏轉發

上海市骨科醫院骨科教授甘瀋河

俗話說人老腿顯老,隨著年齡逐漸老去,身體的各項機能都退化,會出現各種病痛,特別是骨關節的老化,其中膝關節的老化帶來的病痛影響深重。那麼什麼是關節炎?

關節炎,常被稱為磨損和撕裂性關節炎,是一種關節軟骨磨損而導致的關節軟骨自然緩衝作用消失的情況。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關節的骨頭之間的摩擦就會因為缺少軟骨的減震作用而變得更加緊密。而摩擦就會導致疼痛、腫脹、僵硬,降低活動能力,有時還會形成骨刺。膝關節炎就是其中的一種。

什麼原因導致膝骨關節炎

年齡是導致膝骨關節炎最常見的原因。幾乎每個人最終都會發展成某種程度的骨關節炎。然而,有些因素增加了早期患關節炎的風險。

1、年齡

軟骨癒合的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弱。

2、體重

體重會增加關節的壓力,尤其是膝蓋。每增加1斤的體重就會對膝蓋增加額外3到4斤的重量

3、遺傳

這包括基因的突變而使得一個人更易患上膝骨關節炎,也有可能是遺傳導致的膝關節周圍骨頭形狀異常。

4、性別

55歲以上的女性比男性更易患膝骨關節炎。

5、重複性壓力傷害

通常是從事特殊職業的人,某些職業需要大量的運動,這給關節帶來很大的壓力,像是跪、蹲或是搬抬重物(25公斤以上),因為持續的給關節造成壓力使得從事這些職業的人更易患上膝骨關節炎。

6、體育運動

足球、網球、或長跑運動可能會有較高的患關節炎的風險, 這就意味著運動員需要採取防範措施以避免受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經常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關節,減少患骨關節炎的風險。事實上,膝關節周圍衰弱的肌肉會導致骨關節炎。

7、其他疾病

風濕性關節炎是關節炎的第二大最常見的類型,很容易導致骨關節炎。某些代謝的失調,如鐵超負荷或過量生長激素,也有很高患骨關節炎的風險。

膝骨關節炎的癥狀

膝骨關節炎的癥狀可能包括:

當你活動的時候疼痛會增加,休息的時候會覺得好一點

腫脹

關節皮膚溫度增高

膝蓋僵硬,尤其是在早晨或當你坐了一會兒之後

膝關節活動性下降而導致的難以上下車、難以坐離椅子、上下樓梯或步行困難

吱吱作響,當膝關節活動時可以聽到碎裂聲

如果出現了膝關節痛。應該怎麼辦呢?

這種病可以通過適當的運動來緩解,控制病情的發展。各種的骨科疾病為了能夠及早的恢復健康,積極配合治療的同時還要注意飲食的調整。首先,重中之重,減肥,減肥,減肥!重要的事情講三遍,把體重減下去,減少膝關節的承重,再來進行運動,那麼,膝關節炎怎麼進行運動康復呢?下面來告訴大家一些膝關節的防治方法。

一、緩步行走

膝痛緩解後首先應進行行走訓練,開始時緩步行走,腿要緩抬輕放,避免膝關節骨面撞擊,加重損傷。步速可控制在60步/分鐘以內,每日進行20~30分鐘。以後逐漸加長鍛煉時間,在3周內達到每次鍛煉可以維持20~30分鐘的標準。

二、騎自行車

每天30~40分鐘的騎車運動,可以令膝痛老人收到意想不到的療效。

三、慢跑

對於膝關節癥狀不是很嚴重的老人,慢跑是增強關節韌帶彈性的好方法。跑步時最好用腳的前半部分先著地,以緩衝腿的震動,防止膝關節損傷。跑步結束後不宜馬上停下來,而應緩慢步行或原地踏步。

四、高位馬步

兩膝稍變曲(10~30度),以膝關節不痛為宜。靜蹲不動,兩手平舉,目視前方,開始堅持幾分鐘,並逐漸增加時間。一般達到每次10分鐘左右即可,每天早晚各做1次。

五、仰卧抬腿

仰卧床上,患腿上抬15度左右,初做時可保持1~3分鐘,練習一段時間後,空中抬腿時間爭取達到10~15分鐘。隨後也可練慣用腳挑一個枕頭,增加力量,每天2~3次。

六、直身跪坐

晨起後或晚上臨睡前,兩膝跪在床上練習跪坐。跪坐時腰桿保持直立、臂部盡量向後坐,儘力能接觸到腳後部。

溫馨提示:以上是向大家介紹的膝關節炎怎麼進行防治,通過詳細的介紹,這些防治方法大家一定都非常了解了吧!在生活中,大家可以試試這些方法。運動鍛煉之外還可以一些替代療法也許有效,包括外用膏貼、針灸、理療和按摩。很多人用這些方法效果還挺好的比如劉三黑冷敷萜,百餘種名貴藥材古法炮製,九成以上的患者使用之後滿口稱讚,還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藉助於設備,如支具,有兩種類型的支具:「卸載」支具,使重量遠離受關節炎影響的膝蓋;「支撐」支具,為整個膝關節提供支撐力。

當然出現關節疾病,也有飲食不當,營養不充足,這些因素導致,骨科疾病為了能夠及早的恢復健康,積極配合治療的同時還要注意飲食的調整。

接下來就來為大家介紹,有益於關節炎康復的八大食療偏方----吃貨的福音。

生薑雞:

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隻,生薑100-250克,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者。

鹿茸雞:

以當年的公雞1隻,鹿茸3-6克,在鍋內燜熟,不放油鹽。吃肉喝湯,兩天吃完。可依據情形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關節紅腫疼痛者勿用。

赤小豆粥:

赤小豆30克,白米15克,白糖適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濕熱。

薏苡仁粥:薏苡仁30克、澱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先煮薏苡仁,米爛熟後放入澱粉少許,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濕熱、健脾除痹。

防風薏苡仁粥:防風10克,薏苡仁30克。水煮,每日1次,連服1周,能清熱除痹。

木瓜湯:木瓜4個,蒸熟去皮,研爛如泥,白蜜1千克煉凈。將兩物調勻,放入凈瓷器內盛之。每日晨起用開水沖調1-2匙飲用。能通痹止痛。

老桑枝煲雞:老桑枝60克,雌雞1隻約500克,加水適量煲湯,用食鹽少許調味,喝湯吃肉。能溫經散寒、清熱除濕。

豬腳伸筋湯:

薏苡仁、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克,用紗布包好,與豬腳1-2隻,放於鍋內,文火煨爛,去渣,不放鹽。喝湯吃肉,分兩餐食用。能祛風濕、補肝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三黑說骨疾 的精彩文章:

TAG:劉三黑說骨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