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鍛煉+4舒緩,腰椎間盤突出自我療法!15天癥狀明顯消失!

5鍛煉+4舒緩,腰椎間盤突出自我療法!15天癥狀明顯消失!

北京中醫藥大學薛承瑾教授

腰椎問題在生活中雖然很常見,但還是有一些人他們平時注重鍛煉,注意生活習慣和各種姿勢,腰椎病就不會輕易的找上他們。

那麼腰椎病到底偏愛哪些人呢?下面給大家列出來,對比一下有沒有你,另外再對比一下自己屬於哪種腰痛?給大家介紹的鍛煉和舒緩方法,希望大家每天堅持,一定會看到明顯果效的。

腰椎病偏愛這些人

1、坐班族「坐班族」群體平時工作、學習都是保持長時間的坐姿,缺少運動。人體坐姿時間長達4個小時以上,同時上身前傾30度以上,腰椎承受的剪力和壓力最大,腰椎間盤的纖維環經輕微破壞就會斷裂,纖維環內的髓核就會從斷裂處突出或膨出,從而壓迫神經,造成腰腿疼痛癥狀。

2、女性,常穿高跟鞋,過高的鞋跟會導致身體前傾,使腰部不能保持平衡。長此以往,腰背部肌肉負擔加重,容易造成勞損,形成腰痛。

3、重體力勞動者這部分人群勞動量比較大,腰椎間盤負荷大,容易導致腰椎的損傷,出現腰椎疼痛比例就很高。而舉重運動員因長期負荷過重,導致多次的損傷,使腰部處於過度的牽拉狀態,保護韌帶和腰椎間小關節的作用減弱,就會引起腰椎的損傷,繼而出現腰椎疼痛。

4、過胖或過瘦的人肥胖人群特別是腹部脂肪堆積的人,除了全身脂肪組織較多、肌肉組織較少之外,腹部重量的增加也會使腰部負荷增大,從而增大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率;而體型過於瘦弱的人則因為肌肉組織太少、力量薄弱,也容易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

5、常處陰冷環境的人

長期居住或工作在潮濕及寒冷環境中的人,如冬季在室外工作、常年在潮濕的礦井裡勞作,容易發生腰椎間盤突出。

晚不痛早痛

因為一個晚上沒活動,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料堆積在局部組織,刺激疼痛神經而引起腰背酸痛,經過活動後血液循環增加,將這些廢料帶走,因而疼痛減輕。更年期婦女由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也可能引起腰痛,它的特點也是早上起床後重,活動後減輕。

早晚不痛半夜痛

如果三更半夜、夜深人靜之際,突然從夢中痛醒,那麼這樣的腰痛也許就在提示癌症。癌症可能是原發性的也可能是轉移性的,良性骨腫瘤通常不引起疼痛。骨癌的疼痛是所有癌痛當中最劇烈的。它的特點是靜止痛,越是安靜越是疼痛。活動開了,疼痛反而減輕。

不分早晚日夜痛

泌尿系統感染、腎臟病變、女性的婦科炎症、盆腔腫瘤等都會引起腰痛,而胃、十二指腸潰瘍有時也會引起腰部的放射性疼痛。這些腰痛不會隨著活動的增加而加劇,也不會隨著休息的增加而消失,沒有時段之分。有的時候病人躺在床上翻動,腰痛會減輕,但肯定的是,解鈴還須繫鈴人,這些腰痛只有解決了器官本身的疾病,才會痊癒。

腰椎間盤突出疼痛怎麼治

5種鍛煉方法

1、交叉扭腰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向內,兩臂伸直,一手在體側,一手舉過頭,如果左手在上,先向右側後方擺,然後右手在上,向左側後方擺。腰部也隨之扭動,左右各做100次。

2、深膝蹲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下蹲的時候腳跟不要離地,臂部靠近小腿。同時雙手握拳前伸。開始時動作要慢,站起來時伸腰收回雙拳。動作由慢到快,反覆做100次。

3、前挺腿

躺卧在床上,盡量屈膝,然後腳跟用力慢慢向斜上方蹬出伸直,再把伸出的腿收回成屈膝姿勢,兩腿交替做20次。

4、反弓式

患者仰卧,雙下肢呈屈曲狀置於床上,雙肘或雙肩及頭後部作為支點,通過挺胸及雙側骶棘肌等收縮而達到人體呈弓狀。若患者力量足夠大,雙肘和雙肩亦可離開床面,僅以雙足和頭部作支點。

最好的中醫療法

不過像腰椎病、頸椎病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因為長期的勞損導致腰部、頸部受力不均以至於壓迫了周邊的神經根,並且骨骼內部產生了一定的炎症。這就需要先通過外貼的方式消除骨骼內部炎症才能進行以上的鍛煉,這樣才能真正的根治腰椎病、頸椎病,否則以上的鍛煉效果非常小。

患者可以使用,國家認可的、歷史悠久的膏貼——明時通筋骨膏,它是選用純中藥熬制的膏貼貼在患處,有效成分在穴位處通過皮膚滲透皮下組織,刺激神經末梢、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通活經絡,使病變部分逐漸恢復,達到最終效果。對患者來說沒有任何的副作用。

此膏藥起源於明代,到現在已經傳承了四百餘年,患者一般使用一到兩個療程左右,就可康復,還不易複發,療效卓著,歷久不衰,享譽海內外。它於2009年被列為河南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歷年很多患者的驗證,其人群治好佔比在9成以上。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足不出戶就可以購到,很方便,不過,對於國外的患者來說不是太好郵寄。

穴位舒緩法

1、溫補命門法

命門位置:人體命門穴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腰痛、腎臟疾病、精力減退、疲勞感等。

2、敲打尾閭關法

尾閭關:多分布於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8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

作用: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痿痹等病症。

方法:局部按壓有酸脹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發熱並向小腹放散。

3、敲打環跳穴

環跳穴位置:側卧屈股,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

作用:腰胯疼痛、下肢痿痹等腰腿病症。

4、委中陽陵點穴

陽陵泉:腓骨小頭前下凹陷中取之。

委中: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筋會陽陵」,故陽陵泉是治療筋病的要穴,特別是下肢筋病,具有舒筋和壯筋的作用。

作用: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腰椎 的精彩文章:

TAG:腰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