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VR時代帶您重溫2017年VR/AR行業

VR時代帶您重溫2017年VR/AR行業

原標題:VR時代帶您重溫2017年VR/AR行業



文|Doreen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唱衰VR行業的聲音就沒斷過,好在,依然有很多行業朋友攜手走進了2018年。


回顧2017年,需要梳理的東西太多了,我們用下面這種概括式的方式,幫大家簡單捋一捋,也期待2018年,VR/AR行業真的有大事發生。

01、VR內容騰飛的一年

2016年,在VR硬體上,從HTC Vive、到Oculus Rift(Touch控制器上市),以及索尼的PlayStation VR系統,都有不錯的進展,但市面上並沒有多少引人注目的VR內容。偶爾能在一堆粗糙的內容中發現一顆磚石,比如《亞利桑那陽光》或《原始數據》,不過熱門的遊戲的確很少。而且一些優質的VR遊戲只是簡短的Demo,於是批評者和VR技術懷疑論者都在強調缺乏有吸引力的內容,對這個行業工作滿懷信心的人則很清楚,好內容就在眼前。



2017年是VR內容真正開始騰飛的一年。」Oculus公司內容負責人Jason Rubin這樣說道。回顧這一年,想來確實如此。幾個令人難以置信的VR遊戲刺激了整個市場,開發者開始展示他們真正能夠用VR技術實現的內容。2017年也證明,大牌出版商正在認真對待VR。


去年1月,Capcom公司發布了《生化危機7》,全面支持索尼的PlayStation VR,讓世人了解到,長時間的VR遊戲不是不可能。雖然RE7不支持運動控制,算不上一個真正的VR遊戲,但這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


5月份,育碧終於發布了《星際迷航:艦橋成員》,它能讓四名玩家一起操作,駕馭銀河系中的星艦,充分展示了在VR遊戲中多人協作的潛力。



與此同時,2017年還證明了將標準遊戲轉換為VR也是可能的。B站在2017年底之前,將其深受用戶喜歡的三款遊戲帶入了虛擬現實,包括支持PSVR的《Skyrim VR》,HTC Vive的《Fallout 4 VR》以及同時支持兩個平台的《DoomVFR》。ID Software重新開發了VR版的《Doom VFR》,但《Fallout 4 VR》和《Skyrim VR》只是原始遊戲的轉換。事實上,轉換遊戲是一個冒險的舉動,好在這兩款內容都收到了粉絲們的好評。


Rockstar也通過重拍《LA:Noire》讓自己進入VR行業的名單,並與2017年12月上架SteamVR。

02、不只是移植的遊戲

當然,除了上述這些根據原有ID改編過來的遊戲外,去年VR行業也創造了不少優質的原創內容。


春季的時候,TwistedPixel和Oculus Studios發布了《威爾遜之心》,為真人的NPC角色樹立了新的標杆。Twisted Pixel請了專業的演員,為故事賦予了生命,這很有說服力,吸引你去解開這個謎。



《 Lone Echo:from Ready at Dawn》稱得上是2017年最好的VR作品之一。這款遊戲具備了一些VR遊戲中最好的視覺效果,講述的故事也足以吸引玩家長時間(幾個小時)沉浸其中。這個開發商還借鑒Lone Echo的零重力運動系統,發布了一個名為Echo Arena的免費電子競技遊戲,。


2017年其他值得注意的VR內容包括《Sparc》、《The Mages Tale》、《Rick and Morty: Virtual Rickality》、《KillingFloor: Incursion》、《Artika.1》、《DuckSeason》、《From Other Suns and Skyworld》。如果我們試圖列舉2017年推出的所有VR遊戲,估計一天也數不完。


可以這麼說,JasonRubin的預言成真了,而且2018年這一趨勢還會繼續發展。在最近的採訪中,Rubin表示, 2018年看的就不是數量了,而是質量。未來一年,我們可以期待更好的作品,不過發行量估計會更少。

03、價格(而不是內容)驅動著硬體普及

截至2016年底,分析師們正在回顧他們對VR硬體普及的誇張預言,並修改了對2017年的預測。許多人認為Oculus將銷售數百萬台,而HTC的銷售情況也會類似。事實上,這兩家公司加起來的出貨量估計都沒超過100萬台。索尼沒有公布全年銷售數據,但總的來說,很多人認為VR陷入困境。


Simon Carless是負責GDC和VRDC的人員之一,他曾經就預計硬體的採用速度會很緩慢,至少從2017年的銷售情況看,他是對的。VR頭盔的銷售量肯定是低於2016年的一些誇大預估,好在VR的使用率在不斷上升。不管是Oculus還是HTC,都沒有公布過確切的銷售數據,倒是索尼此前表示,到2018年新年之前,賣出的PSVR已經超過了200萬台。相比於移動互聯網行業,這個數字無疑是很低的,但至少它是健康用戶群的一個開端。


當然,並非每個人都擔心銷量,畢竟新媒體的採用總是需要時間的,VR硬體市場正面臨著雞與蛋的問題。沒有令人信服的內容,只有真正的信徒才可能掏錢購買。


不少人都相信,優質內容將推動硬體採用。近幾個月來,我們的確看到的內容質量在帶動硬體的銷售。事實上,也有證據表明Skyrim VR幫助賣出了許多PSVR。但是,可能降低VR頭盔的價格遠遠超過引人注目的內容。


2017年,Oculus多次舉動表明,削減Rift的價格激發了人們購買該設備的興趣。2016年Oculus剛推出Rift時,單獨一個頭顯的價格就高達599美元,而且不包括Touch控制器;到2016年年底,該公司以199美元的價格發布了Touch控制器;2017年3月,在Rift周年慶之前,Oculus做出了大幅降低Rift和Touch控制器價格的舉措,效果立竿見影,大大促進了銷售。Touch控制器成了99美元,Rift降到499美元。也就是說,在Rift推出一年後,折扣力度達到了200美元。



2017年夏天,Oculus進一步降價,用戶只需要花399美元就可以同時買到Rift頭盔和Touch控制器。而且,Oculus宣布這一套餐價格講變成永久性的。


迫於Oculus的壓力,HTC和索尼都降低了VR系統的要價格。HTC將Vive的價格從799美元降至599美元,索尼則將PSVR捆綁包從499美元降至449美元。


每個VR平台給出的優惠價格,吸引了那些之前被高價格嚇跑的消費者。每次降價之後,各個平台(Oculus、HTC、索尼)的Reddit社區都會被一群新入者的討論聲淹沒。

04、我們對位移的理解有偏差

2017年是虛擬現實行業發展進步的一年,也是自我認知不斷深入的一年,就像開發者社區認為的那樣:最好的不總是最正確的。


從第一天開始,VR開發人員就一直在努力解決運動帶來的眩暈問題。早期的虛擬現實開發先驅,比如Cloudhead Games,創造了可以提供更加舒適體驗的替代性運動方法,但他們通常都是為了沉浸而是效果大打折扣。

事實上,VR中有十幾種不同的運動方式,比如傳送機制、短跑機制。諷刺的是,開發者曾經試圖迴避的方法卻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方法之一。現在,大多數第一人稱VR遊戲提供了一個流暢的移動選擇——也就是更傳統的移動方式——儘管在Vive和Rift上市之前幾乎所有在VR行業工作過的人都對此有所顧慮。即使遊戲本身並沒有提供流暢的運動模式,改裝社區也會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比如《Payday 2 VR》。


我們仍然建議新手從一個更舒適的移動方式開始,但從設計師的角度來看,與客戶抗爭並不夠明智,早期VR愛好者的社區發出強烈的抗議。他們希望得到流暢的運移動選擇,但後果可想而知。


VR中的移動是一個長期需要解決的問題,2017年我們看到了很多新的解決方案,比如在《英雄防線:勇士們》中的V-Move移動方式,在《Vindicta》中的手臂揮舞的移動方式,以及Archiact即將推出的VR遊戲中將運用頭部移動。


如果說2017年教給了我們一些關於VR運動方面的知識,那就是這個問題可能並沒有我們以前想像的那麼嚴重。

05、配件增強了VR體驗

2017年出現了多種可以升級VR系統並增強虛擬體驗的配件。


HTC公布的Vive Tracker通用追蹤設備,讓我們幾乎可以跟蹤房間級空間里的任何東西。該公司表示,Vive Trackers和其他配件會在2017年上市,並在一定程度上兌現了這一承諾。HTC在CES之後不久,為開發者提供了跟蹤功能,以便他們可以創建支持Trackers的內容和硬體。消費者必須等到11月才能訂購 Vive Trackers,第一輪配件在12月上市。



儘管我們是先了解到HTC的Vive Trackers,但索尼也不甘落後,與合作夥伴Impulse Gear專門為PSVR Farpoint設計了步槍運動控制器來對抗HTC 。那些支持了PSVR Aim Controller的VR遊戲,在沉浸感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06、無線耳機

Vive Trackers不是HTC在CES上宣布的唯一配件,TPCast也是其中之一。當時HTC表示會在2017年將其無線Vive解決方案推向歐洲和美國市場,的確做到了。2017年11月,TPCast 開始接受第一批美國市場的訂單。該公司還在12月初開放了Oculus Rift無線模塊的預購單。



其他幾家公司也在CES上宣布了無線VR的解決方案,包括KwikVR、DisplayLink和Sixa,但其他技術都還沒上市。KwikVR和DisplayLink的技術尚沒對外公開,英特爾和Sixa的無線解決方案倒是有一些介紹。不過,雖然Sixa已經足夠給我們一個工作原型,但考慮到還有一些無法克服的技術問題,Sixa還是把它為Rivvr無線解決方案籌集的預購資金退回去了。或許我們會在2018年的CES上看到有關Sixa的更多信息。


英特爾還在為基於WiGig無線技術的HTC Vive開發無線解決方案,我們期望在新的一年裡了解更多。

07、下一代HMD

很難相信我們用HTCVive和Oculus Rift已經接近兩年,事實上,許多人相信我們現在已經有了第二代HMD。只不過由於採用率相對較低,所以市場沒推出新一代的頭顯也可以理解,但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公司都投入資源開發補充或增加現有HMD的新技術和新產品。



2017年初,Fove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Lochlainn Wilson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正在開發集成眼動追蹤功能的第二代VR頭顯。Wilson認為,2017年將是「引入一些新技術的一年,事後看來,這些技術將被視為VR普及化的關鍵因素」。他預測,我們將看到眼動跟蹤技術的進步,可行的inside-out跟蹤解決方案,他相信,使無繩VR系統的技術將成為2017年的重要組成部分。


威爾遜預測的大多數都實現了。3月份,SMI公布了一款內置SMI眼動追蹤硬體的HTC Vive原型(蘋果後來收購了SMI及其眼動追蹤技術組合)。Tobii Tech還為Vive構建了眼動追蹤硬體。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在2017年沒有聽到太多Fove的消息。2017 年初,Fove

發布了開發者版本的套件,並定期發布SDK的更新版本,但Fove Inc.尚未公布任何具有眼球追蹤的消費者版本的VR頭顯。



威爾遜並沒有預測今年將出現寬視場頭顯,但我們將小派200度FOV 、8K屏的 VR眼鏡歸類為下一代VR技術的樣例。9月份,小派推出了Kickstarter眾籌活動,以資助其雙4K顯示VR頭顯的開發。我們在「Immersed 2017」上體驗了原型,是我們滿心期待規模化生產的產品。

08、甩開外部感測器

威爾遜關於inside-out跟蹤技術的預測也是正確的。基於相機的SLAM Scan定位追蹤解決方案在2017年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為AR的蓬勃發展打開了大門。蘋果和谷歌都發布了AR開發工具包,使軟體開發人員能夠為日常智能手機創建AR體驗。在蘋果ARKit和Android的ARcore軟體開發工具包將作為幫助AR衝進主流的基礎。


即使是AR業務中最大的玩家也需要一個inside-out解決方案。2017年2月,Magic Leap率先搶走了Dacuda,將該公司的突破性SLAM追蹤技術整合到即將推出的設備中。在被Magic Leap收購之後,前Dacuda員工組建了PXL Vision AG,並創建了PXL Beam VR,從而可以在智能手機上進行大規模的跟蹤。蔡司得到使用PXLBeam VR技術的授權,這使其智能手機VR眼鏡能兼容SteamVR。


10月份,微軟推出了Windows混合現實平台,其中包括帶線纜的VR頭顯以及獨立運行的Hololens 頭顯。微軟與華碩、宏碁、戴爾、聯想、LG和三星合作,在秋季將各種Windows MR耳機推向市場。每個Windows混合現實設備的共同之處就是跟蹤系統:要獲得Windows MR資格,頭顯必須包含由Hololens改編的立體相機和IR跟蹤系統。


由於希望更多的人採用這個平台,微軟的inside-out跟蹤系統簡化了安裝過程,但是Windows MR頭顯仍然需要一台主機才能運行。inside-out追蹤最大的好處在於,能一個大的開放空間中自由移動,但你首先需要一個不受限制的設備。幸運的是,這樣的設備即將到來。

09、VR一體機正快速進入市場

2017年初的時候, VR一體機看起來有點夢寐以求。中國市場上的VR一體機並不被看好,而國外僅僅是有一些原型機而已,並沒有一個公司公布任何接近消費者版本的產品。

不過,業內也有一些有先見之明的人預測,2017年最大的事情之一,就是VR一體機上的突破,甚至有人說期待在E3上看到一款PS4級別性能的VR一體機。



在CES期間,高通公司展示了其最新的移動SoC、Snapdragon 835 VR,它具有針對虛擬現實的優化功能,同時還展示了一款VR一體機開發套件。消息公開後,使用高通公司新晶元的頭顯就不斷冒出來,包括Pico新推出的 Neo VR一體機。


2017年5月,谷歌宣布與HTC、聯想達成合作夥伴關係,要在2017年將Daydream VR一體機帶入市場。獨立的Daydream一體機包括Snapdragon 835 VR SoC,並採用Google的WorldSense inside-out立體聲空間追蹤技術。


HTC本應該發布第一款 DaydreamVR一體機,但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取消了與Google及其美國市場的一體機協議。後來HTC選擇自己推出一款VR一體機——Vive Focus,但它僅在中國市場銷售。



Oculus也是第一批VR一體機的玩家之一。去年在Oculus Connect 3上,Oculus就展示了一個名為Project Santa Cruz的原型機。今年,在Oculus Connect 4上,該公司展示了一款更為精緻的Santa Cruz一體機,基於Snapdragon 835 VR平台構建的。Oculus沒有透露何時可以使用Santa Cruz,但表示在2018年年初還將推出另一種功能較弱的一體機,Oculus Go採用的是Qualcomm 821 SoC,並運行在Gear VR平台上。


成本是圍繞這些獨立設備的一個大問題。基於智能手機的VR頭顯價格便宜,因為它們借用的是手機處理硬體和顯示屏。但VR一體機不一樣,所有的費用都攤在一體機上,一方面成本降不下來,另一方面,價格太高,可能無法將VR推廣給更廣泛的受眾群體。比如Vive Focus以及Pico Neo的定價都在3999元。

10、期待2018年有大事件發生

2018年,我們仍然不要期望能看到HTC Vive和Oculus Rift的替代品,但肯定會有新玩家將進入市場。我們期待即將推出的第二代SteamVR頭顯能給我們帶來些驚喜。它採用的應該是Valve第二代跟蹤技術,而且可能還有它正在開發的Knuckle控制器。


我們也渴望最終看到MagicLeap的技術。這家神秘公司最近公布的將推出Magic Leap One AR眼鏡,算是掀起了一層面紗,我們期待看到全貌。蘋果收購的Vrvana,也許Vrvana驚人的Totem頭顯,將成為一款幫助我們發現新生活的蘋果AR產品。

2018年,對沉浸式技術來說可能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2018年,將充滿無盡的可能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R時代 的精彩文章:

重溫2017年VR/AR行業

TAG:VR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