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座千年古橋名叫洛陽橋,卻不在洛陽,耗時7年才修完,至今不倒

這座千年古橋名叫洛陽橋,卻不在洛陽,耗時7年才修完,至今不倒

中國古代勞動工匠的建造技術超群,不僅體現在長城、秦始皇陵等工程,還體現在克服河水以及海水力所建造的大橋,著名的就有四大古橋:北京盧溝橋,河北趙縣的趙州橋,潮州廣濟橋,泉州洛陽橋。這四座大橋建造歷史均已達到千年之久,卻依舊屹立不倒,堪稱古人偉大傑作。

這四座橋中,又以洛陽橋與其他三座橋樑不同。其它三座橋樑均建造於河上,僅有洛陽橋建造在海上,洛陽橋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最早的跨海大橋了。洛陽橋建成後,成為了是當時廣東、福建進京城的必經之路,造福了一方水土。

洛陽橋雖名字裡面帶有「洛陽」二字,但所在地點卻不在洛陽,而在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這是唐朝初年,社會動蕩,戰爭不斷,因此大量的中原人南遷,到達泉州及閩南一帶時發現此處山清水秀,於是就定居了下來。而這裡面的人又以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士為甚。這些中原人士遷徙後懷念家鄉,看泉州山水有如家鄉洛陽一般,於是就將這個地方取名為洛陽鎮,河流取名為洛陽江,洛陽橋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於泉州洛陽江口,此地距泉州城5公里,由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

據說北宋時期洛陽江「水闊五里,波濤滾滾」,當地居民往返兩岸只能靠船,但海上經常有大風海潮天氣,常常將人帶船翻入江中,人們在出行前常常要祈福平安,因此也將此地叫作「萬安渡」。本來此處有一浮橋的,但大風大浪之時便不能通行。

直到北宋著名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蔡襄,被調遣到此任泉州太守,他見當地人們通行不便,決定結合民間智慧為當地人民造福。於是蔡襄就主持建造了這樣一個耗時7年才修完,耗銀一千四百萬兩,歷經千年而不倒的工程。

蔡襄首先將洛陽橋的地址選在福建省江海匯合處,此地江潮洶湧,浪濤搏擊,建造難度頗大。為了減小水對橋墩的衝擊,工匠們沿著橋樑中軸線的水下底部拋置大量的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埕作橋基,然後在上面建橋墩,這種建造方式被稱為「筏形基礎」。

此外,為了鞏固鞏固橋基,在橋下養殖了大量的牡蠣,巧妙地利用牡額外殼附著力強,繁生速度快的特點,把橋基和橋墩牢固地膠結成一個整體,這是世界造橋史上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

就這樣,在古代人民的智慧下,中國古代的第一座跨海大橋得以建成,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也因此,在洛陽橋附近人們建起了蔡襄祠以紀念他的功績。

參考文獻:《泉州市志 洛陽橋》、《端明殿學士蔡公墓志銘》、《蔡襄修建洛陽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