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要做的,只不過是發現生活之美

我們要做的,只不過是發現生活之美

最近閱讀輸入量驚人得少,生活中的各種瑣事佔據我過多的精力,期盼著一家人都快快地度過這段適應新環境的時期吧。初中高中那會寫作文,總喜歡寫類似於「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這樣的名言警句,但其實一直都不太能領略什麼是真正的美。大學那會還修習了羅老師的美學課,一學期下來也還是連美學的門都沒邁進去。不是羅老師的水平不高,而是我太過於愚鈍吧。

倒是十多年後,讀到朱光潛先生的談論美學的合集,才真正讓我有點開竅了。我們人之所以和動物不一樣,在於我們除了滿足生存需求之外還有更高級的精神需求。審美、體驗美就是其中之一。個人的閱歷不同,導致對同一事物有各不相同的看法。而且事物的形象也是隨著觀察者的性格情趣而變化的,面對同一件事物,我和你即便視角相同,得出的體驗也可能天差地別。

一般而言,觀察一件事物有三種基本態度。一是實用的態度,所謂實用,就是要合理地利用環境來維持生活,由此必須區分環境中的一切對自身是有利還是有弊,從而趨利避害。二是科學的態度,講求純粹客觀、講求理論。不含任何個人情感,只是就物質研究物質,試圖探索事物之間的聯繫、因果等等關係,包含抽象的思考。三是美感的態度,在這種態度中,專註於事物本身,撇開一切實用和科學探究,只聚焦事物本身的形象,偏重直覺。

朱先生舉了古松的例子說明這三種態度,同樣是面對這棵古松,他的木材商人朋友只考慮這個木料值錢幾何?這棵松樹夠做成多少成品?他本人是植物學家,自然會關注這棵古松具體歸屬那個品種,樹齡幾何,有沒有更多的研究價值?而他的畫家朋友就只管審美,只沉浸在這棵蒼翠勁拔的古松里,古松以外的世界完全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在審美的活動之中,人是自己心靈的主宰,可以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在這個世界中恣意馳騁。

從實用主義的觀點來看,詩文、圖畫、雕塑、音樂等等這些文學藝術作品,是最沒有用處的。不能吃不能穿,到底能用來幹嘛。但人作為最高級的生物,一定要讓自己區別於低等動物,不能只滿足於生存。生存的標準在現代社會太容易實現了,我們還需要讓自己更加自由,即使在現實世界中要戴著鐐銬起舞,但在精神世界裡完全可以自由飛翔。

學會審美,發現生活之美,正是這樣的一個過程。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富足更加自由的過程。當我們看到名山大川、巍峨雪山、戈壁沙漠等等這些自然風景,能真正醉心於風景,而不開始思索在這些環境當中我應該如何生活和生存下去,完全不考慮實用價值,才能體驗到真正的美。

日常生活當中也同樣,真的希望提升生活的品質,那麼圍繞在我們周圍的每一件物品除了滿足實用性功能之外,還應該更追求設計感,能夠集顏值與實力於一身。擴展開去,對人本身也是同理,也應該讓自己真正集顏值與實力於一身。如此一來,你看我時,是在審美,我看你時,也是在審美,讓你我都置身於更美的世界。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荃說 的精彩文章:

TAG:那荃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