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用文豪名字命名海底地名 有何用意?

日本用文豪名字命名海底地名 有何用意?

據日本《讀賣新聞》1月6日報道,由聯合國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和國際航道測量組織共同管理的國際海底地名分委會,4日公布了2017年的審議結果。這次中國提出了沖鳥礁以南的「九州帛琉海嶺南部海域」的海底地形命名提案,並有6項獲得通過。在全部113項申請中,中國的提案最多為41個。韓國也有4項提案獲得通過,其中兩項的申請海域涉及日本海,在韓國提案中標註為「東海」。日本政府代表提出了抗議,理由為「日本海」是唯一獲得國際承認的地名。日本有34項申請獲得通過,其中包括沖繩諸島南方海域的18項申請,諸如「龍之介海山」、「漱石海脊」等,對海底地名的稱謂都與文豪有關。以日本文豪名字冠名的地形群被作為「文豪海山地形區」已經被國際社會所承認,其中還包括2014年獲得通過的「康成海山」等地名。

「文豪海山地形區」這一帶海域屬於日本專屬經濟區的邊界海域,日本之所以將海底地名用日本文豪的名字命名,其目的並非為埋藏很深的奧秘,屬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其一、喚起民眾關心關注

日本申請用本國文豪名字命名海底地名彰顯其管轄海域,以喚起民眾關心、關注。海域與陸地不同,海上沒有高大建築物或標誌性的地標作為參照物,一般人不藉助海圖和先進的儀器設備在海上根本分不清東南西北,看上去只是汪洋一片,更不知道本國管轄海域在何處。尤其是海底,更是無人關心,也無法關注。被海水覆蓋的地形地貌,不是專業人員根本無法知曉,即使有人感興趣想了解一二也無從下手。有鑒於此,日本對海底地名用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文人墨客名字命名,乃是喚起國民興趣性和關注度的一個有效手段。至少平頭百姓在聽到這些遠離本土被海水覆蓋的地名時,對神經刺激後多少留下一點印記。使用所謂的「龍之介海山」、「漱石海脊」、「康成海山」等比起用一號海山、二號海脊、三號海盆等效果要好幾倍,甚至幾十倍。芥川龍之介在日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正時代的小說家,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寫了超過150篇短篇小說。其中《羅生門》、《竹林中》是其膾炙人口的世界性經典之作。夏目漱石更是了不起的大文豪,乃是名副其實的近代作家,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他的門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龍之介也曾受他提攜。他一生堅持對明治社會的批判態度,1984年,他的頭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紙幣上。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覺派的著名小說家,一生創作了100多篇小說,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手法純熟,渾然天成,1968年獲的諾貝爾文學獎。日本領土由四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國土面積只有38萬平方公里,領海面積43萬平方公里,而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管轄範圍其面積則多達447萬平方公里。日本借名人之手讓國民關注、關心自家的管轄海域不失為一個有效的好辦法。

其二、修築籬笆防範未然

海底地名雖然只是一個符號,在一般人看來對海底地形起什麼名字,叫什麼名稱都無所謂。但是,作為島國的日本卻把它看得很重,這是從歷史中總結的經驗和教訓。現在的海底地形命名要考慮到若干年之後,一旦與鄰國或其它國際組織發生矛盾和爭執時,名字起的好壞有可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起了好名字,有時能起到有效的證據作用,相反就會起反作用。此次,韓國在向由聯合國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和國際航道測量組織共同管理的國際海底地名分委會的提案中就是使用東海代替日本海,引發了日本的抗議。以此類推,我國周邊的東中國海以及南中國海的稱謂對與鄰國劃界時也能起到有利於我方解釋的作用,加拿大不久前提供的海圖上面就標有南中國海字樣,為我國爭取南海海洋權益提供了非常有利、有力的證據。日本此次用世人皆知的本國文人墨客名人的名字命名海底的海山、海脊、海盆,除了便於國民記住、記牢之外,還有紮緊籬笆防範未然的意圖在其中。這些名人不僅在日本國內大名鼎鼎,全世界都知道,所以無論有意無意只要提起這些海底地形地物的名稱等於在為日本進行免費宣傳,人們從其名稱自然會聯想到這片海域是屬於哪個國家管轄的,至少知道是哪個國家命名的。日本用文豪名字命名海底地名,隨著時間推移必將廣為流傳,而且時間越長名氣越大。

三、爭奪冠名慣用伎倆

在海洋權益爭端問題上日本向來寸步不讓、滴水不漏,在與鄰近國家有島嶼和海域爭議時,一定不使用他國的名稱必然使用自己起的名字,否則會翻來覆去徹夜不眠。日本與所有的近鄰均存在領土爭端,但是日本絕對不使用對方的稱謂,必定重新命名。中國稱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而日本稱作所謂的「尖閣諸島」;把俄羅斯稱作南千島群島的島嶼說成是北方四島,並將四個小島分別命名為國後、擇足、齒舞、色丹;與韓國的爭議島嶼,韓國稱獨島,日本起名叫作竹島;還有,原來的琉球改稱為沖繩。日本還有更可笑的舉措,2004年為報復中方不提供「春曉」油氣田地質資料,毅然決然租用挪威籍物探船「勝利」號在我「春曉」油氣田以東大約30公里的海域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物探作業,物探結束後又在我「春曉」油氣田附近用日文命名「三個井位」,春曉對白樺、天外天對樫、斷橋對楠。其實,日本為了爭取國際海底地名分委會批准申請海底地名,10多年前就與韓國為了獨島附近海底地形的冠名,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論,雙方摩拳擦掌,鬥爭非常激烈,甚至差點動武。好在,最後一刻日韓雙方談判代表都讓了步,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分委會(SCUFN)成立於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從分委會成立之初就作為主要成員國積極推進海底地形名稱的註冊。而中國從2011年才開始參加,當年也是北京首次成為會議舉辦地。中國以此為契機,注意到了海底地形命名的重要性。之後,中日兩國在分委會會議上頻繁發生對立和摩擦。在日本的眼裡,中國政府把積極推進海底命名作為加速建設「海洋強國」的一個具體舉措,目的就是要在東海和南海造成既成事實,讓國際社會加深「中國已實際控制」的印象。面對這一實際狀況,日本方面有人建議對此不僅要有所反應,還要先發制人進行應對,確保人才培養和充足的經費預算,構築應對態勢。但實際情況並不樂觀,中國於2011年加入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分委會,雖然入會比較晚但是中國由於對世界海底地形地貌調查能力日趨提升,調查航次越來越多,命名提案數量猛增,被核准案件數量名列前茅。2016年,中國國家海洋局共提交了50件命名申請,數量是上一年的兩倍多,區域涵蓋了東太平洋、中太平洋、西太平洋、南海、西北印度洋和西南印度洋,還有緊貼日本主張管轄區域的命名申請約佔提案的五分之一。其中16件被受理通過,其餘19件受會議時間所限延期審議。2017年,中國提出了沖鳥礁以南的「九州帛琉海嶺南部海域」的多個海底地形命名提案,其中有6項已經獲得通過。在全部113項提案申請中,中國提案最多,達41個,佔總數的35.9%。日本對中國的海底地形命名申請和註冊結果十分關注,並感到異常緊張。一是中國海洋調查實力今非昔比,對全球海底調查船從過去的幾艘發展到現在的幾十艘,無論航次和頻率,抑或範圍和領域都是空前的,甚至用無與倫比來形容都不為過。二是中國對海底命名的申請提案明顯增多,而且被核實批准的數量也大幅度增加,勢頭有增無減,日本甚至有些望塵莫,自嘆不如。三是部分中國命名申請提案就緊貼日本的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尤其是2016年度中國進行調查活動和申請命名的地點都儘可能地接近日本主張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日本所指的接近是指中國對西太平洋洋底的八處命名申請,這使不少日本研究者不得不感到中國有意為之。四是有關中國在日本主張的專屬經濟區附近積極進行海底命名的動向,日本政府分析認為,其權益並不會受到直接影響。但是,政府對相關動向表示關注。現在還只是在日本宣稱的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外側,假設將來中國對其內側的海底命名也提出申請的話,一旦通過審議,這會被中國當做否定日本大陸架主張的「補充材料」。想到這裡,日本研究人員有些不寒而慄。

綜上所述,日本在海洋權益問題上非常「認真」,連海底地形地貌的冠名權也看得很重,考慮再三,生怕自己吃虧。作為一個島國,日本對於周邊海域的管理和監視從來就沒有放鬆過。韓國在獨島附近海域調查時,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船每次都採取了相應措施抵近干擾。據韓國海洋警察廳統計,日本巡邏船出現在獨島近海的次數和天數逐年增加,2003年為34次、48天,2004年為50次、71天,2005年達到79次、98天。日本對於中韓在海洋方面的調查活動並不是不想採取強硬措施,但日本政府出於政治上的判斷還不想對中韓採取過激「行動」。日本《現代》雜誌刊登過一篇「自衛隊秘密作戰計劃」的文章,稱日本自衛隊在秘密作戰計劃中將中國稱為「黃國」,將日本稱為「藍國」、韓國為「紫國」、朝鮮為「茶國」,並以S諸島代表釣魚島,「C海」代表東海。從秘密計劃可以看出,一旦上述海域「有事」,日本將放棄專守防衛的原則,轉為主動攻擊。可以認為,日本對中國越來越頻繁的全球海底資源和環境,乃至地形地貌調查雖然充滿著妒忌和反感,但是只能望洋興嘆,顯得十分無奈。日本最為關注的是中國對靠近其主張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附近海域的海底調查,不僅害怕中國提出海底地形的命名提案,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堅決反對日本將沖之鳥礁視為島嶼,主張專屬經濟區及其大陸架。中國在海上實際調查獲取的數據和資料,可以作為直接否定日本主張的有力證據。屆時,日方會有口難辯,煮熟的鴨子有可能還會飛掉。

寧波大學東海研究院研究員、浙江海洋大學教授、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太平洋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2018年1月8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郁志榮1235839 的精彩文章:

TAG:郁志榮1235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