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學課堂禁手機,是荒唐還是合理?

大學課堂禁手機,是荒唐還是合理?

受訪大學生在校內會使用哪些便攜電子設備?美國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幾乎所有的受訪大學生會攜帶智能手機去學校,72%的受訪大學生會攜帶筆記本電腦去學校,23%的受訪大學生會攜帶平板電腦去學校。值得注意的是,53%的受訪大學生通過移動終端完成了該項調查。

隨著網路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各類便攜電子設備已成為不少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尤其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這些便攜電子設備已與大學、大學教師、大學生越來越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

在以「互聯網+」為背景的大學校園中,一些電子設備甚至已成為師生們日常工作、學習的必需品。譬如在一些大學課堂上,學生必須通過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才能順利學習老師課堂所教授的內容,才能與老師、同學進行課堂互動。如果學生忘記帶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去上某些課程,甚至連簽到可能都無法完成。

對於不少大學師生而言,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便攜電子設備早已不再是課堂「禁帶品」,而是課堂「必需品」。

數據鏈接

麥可思智能助教系統(MyCOS Intelligent Teaching Assistant,以下簡稱「Mita」)通過與學生手機相連,即可實現課堂簽到、測試、提問、分組等功能,並且通過實時記錄在教與學的過程里所產生的客觀行為數據,了解老師的教學投入與學生的學習參與情況。

根據高校教師課堂上通過Mita提問的頻率分布可以看出,有34%的高校教師每次上課都提問,有8%的高校教師經常提問,有8%的高校教師偶爾提問,還有50%的高校教師從不提問。

教師還可以用Mita設置預警,當學生曠課、不做測驗、不交作業累積一定次數時,系統就會自動提醒學生。調查數據顯示,有4.0%的大學在校生因為曠課收到預警,有4.9%的大學在校生因為不參與課堂測驗收到預警,有1.0%的大學在校生因為不交作業收到預警。

技術推動學生學業進步

「四分之三的受訪大學生認為互聯網信息技術對他們的學業大有幫助;受訪大學生比較偏愛的學習工具是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受訪大學生希望所在學校能為他們提供更多有用的軟體、應用程序和相關資源;大部分受訪大學生對他們能夠獲取的校園網路信息技術資源表示滿意……」

以上數據來自美國在線調查系統服務網站Survey Monkey在2017年9月9日至11日期間,對601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研究。這些受訪者均為就讀於兩年制、四年制或研究生課程的在校大學生。總體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大學生對各類便攜電子設備的使用與校園信息技術資源的認識有著深刻而理性的見解。

學生與各類便攜電子設備

調查數據顯示,超過一半(54%)受訪大學生會帶至少兩個互聯網連接設備進校園,另有22%的受訪大學生會帶三到四個。

受訪大學生在校內會使用哪些便攜電子設備呢?調查數據顯示,幾乎所有的受訪大學生會攜帶智能手機去學校,72%的受訪大學生會攜帶筆記本電腦去學校,23%的受訪大學生會攜帶平板電腦去學校(見圖3)。值得注意的是,53%的受訪大學生通過移動終端(iOS或Android系統的手機/平板電腦)完成了該項調查。

對於大學生攜帶的越來越多的便攜電子設備,學校是否能為它們提供相關的服務?調查數據顯示,42%的受訪大學生對學校為其移動終端提供的服務表示滿意(包括非常滿意與滿意兩部分群體),儘管這部分受訪大學生中有26%的人從來沒有為他們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去尋求過學校IT部門的幫助。同時,對全部受訪大學生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近四分之一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從未尋求過學校IT部門的幫助,約七成受訪大學生表示很少或偶爾尋求學校IT部門的幫助,僅有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經常尋求學校IT部門的幫助。

校園網路連接及覆蓋問題

調查數據顯示,超六成(66%)受訪大學生表示,在學校的網路信息技術體驗是好的(包括非常好與良好兩部分群體)。更重要的是,大多數(75%)受訪大學生表示,信息技術對其學業成績有著積極或正面的影響。當然,還有3%的受訪大學生持相反看法。

學生對各類便攜電子設備的使用,自然離不開校園網路的支撐。當受訪大學生被問及哪些網路信息技術問題對他們的學業成功產生負面影響時,其中被頻繁提到的是校園網路的連接及覆蓋問題。24%的受訪大學生給予了其所在學校的網路連接及覆蓋情況「中評」,21%的受訪大學生給予了其所在學校的網路連接及覆蓋情況「差評」(包括不好與非常差兩部分群體),55%的受訪大學生給予了其所在學校的網路連接及覆蓋情況「好評」(包括非常好與良好兩部分群體)。

軟體、應用程序的提供情況

除了校園網路的連接及覆蓋問題需要注意之外,高校及其管理者們還需要注意的是與學生電子設備相關的應用程序的提供情況。數據調查顯示,80%的受訪大學生表示,所在學校會為其提供學習所必需的正版軟體、應用程序;19%的受訪大學生表示,不清楚所在學校為其免費提供正版軟體、應用程序的情況。

表示學校會為其提供學習所必需的正版軟體、應用程序的這部分受訪大學生中,67%的人認為學校此舉有助於他們學業的成功,66%的人認為此舉提升了他們的學習效率,48%的人認為此舉促進了他們與同學之間的協作,39%的人認為此舉有益於他們與老師的協調配合。

一位受訪大學生在接受此次調查時說:「我們學校會為學生免費提供非常多學習所需的正版軟體應用程序,並將它們有效地整合到某些課程中。如果需要學生個人付費購買一些軟體應用程序,我恐怕會由於囊中羞澀而導致部分課程難以順利完成。學校提供正版軟體應用程序的做法,對我學業的成功非常有幫助。」

學生的評價與使用選擇

調查數據顯示,超半數學生每周至少會使用一次學校提供的軟體應用程序和相關資源。在這部分受訪大學生中,61%的人對這些軟體應用程序和資源表示滿意(包括非常滿意和滿意兩部分群體),30%的人認為一般,9%的受訪大學生表示不滿意(包括非常不滿意和不滿意兩部分群體)。

對於學校提供的軟體應用程序和資源,在校大學生一般會通過哪些渠道獲取呢?調查數據顯示,排在第一位的是「課堂上」,59%的受訪大學生選擇此項;其後是「門戶網站」,51%的受訪大學生選擇此項;再其後依次是「搜索學院/大學的網站」,47%的受訪大學生選擇此項;「通過同學」,40%的受訪大學生選擇此項。並且70%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在需要時去獲取這些軟體應用程序和資源還是很容易的(包括非常容易和容易兩部分群體)。

不是所有課堂都允許電子設備進入

雖然在一些大學課堂上,各類便攜電子設備已成為「必需品」,但並不是所有大學課堂都會允許它們進入。對受訪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38%的人表示其學校有一門甚至多門課程明確禁止攜帶「智能手機」,24%的人表示其學校有一門甚至多門課程明確禁止攜帶「筆記本電腦」,14%的人表示其學校有一門甚至多門課程明確禁止攜帶「平板電腦」,9%的人表示其學校有一門甚至多門課程明確禁止攜帶「可穿戴電子產品」,不過還有52%的人表示其學校有一門甚至多門課程並沒有明確禁止攜帶以上任何一個電子設備。

主要參考文獻:

Rhea Kelly. "Survey: Most Students Say Technology Boosts Academic Success." Campus Technology, 28 Sept. 20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可思研究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要讀研?哪些學生最愛讀研?

TAG:麥可思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