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醫療衛生髮展十大趨勢

2018醫療衛生髮展十大趨勢

來源:國家衛計委、健康界/秦永方

1月4日,2018年全國衛生計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全面總結2017年衛生計生改革發展和5年來工作,研究部署2018年工作,指出十大重點引發十大趨勢。

2018衛生計生十大方面重點工作

一是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分級診療取得更大進展,鞏固破除「以葯補醫」改革成果,進一步健全醫保體系,深化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綜合監管制度。

二是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質量。把更多的人才技術、財力物力、優惠政策向基層傾斜,做好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三是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紮實做好重大傳染病和慢性病防治工作。

四是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安全水平。啟動實施新一輪改善醫療服務3年行動計劃,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

五是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健全農村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機制,開展深度貧困地區健康扶貧攻堅行動。

六是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進一步深化中醫藥師承教育。

七是大力發展健康產業。促進「互聯網+醫療衛生」發展,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醫療、醫養結合等領域。

八是積極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打造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鏈條。

九是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加快推進薪酬制度、職稱等改革,落實醫學科研、休息休假等政策,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嚴打涉醫違法犯罪,營造尊醫重衛良好氛圍。開展首屆「中國醫師節」活動。

十是統籌提高衛生計生治理能力。推進法治建設、宣傳引導、國際合作等工作。

2018醫療衛生髮展十大趨勢

趨勢一:分級診療推行加快

國辦發〔2015〕70號《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分級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機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層級優化、職責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醫療服務體系基本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並制定了分級診療試點工作考核評價標準,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時間緊任務重,分級診療推行必然加快。

趨勢二:切斷「以葯補醫」醫生名義待遇提高

「以葯補醫」有兩層含義,「以葯補醫院」和「以葯補醫生」,它們是不同的概念和機制。「以葯補醫院」,醫院收入依賴於藥品加成,體現在醫院賬面,2017年全面推行了藥品零加成,完全切斷了醫院靠藥品獲得利潤的動力。「以葯補醫生」,醫生收入依賴於開出的藥品提成,而是藥廠和經銷商所支付的回扣,是「體外循環」,醫生的價值通過回扣得到了社會補償,並不體現在醫院賬面上。隨著兩票制、集中招標、嚴打等各種行政和法律組合拳監管和懲罰力度加大,醫生的灰色收入必然大幅度降低,推動醫生名義待遇提高。

趨勢三:強基層家庭簽約虹吸病人

家庭醫生是指對服務對象實行全面的、連續的、有效的、及時的和個性化醫療保健服務和照顧的新型醫生;家庭醫生作為「看門人」,隨著防病觀念的日益提高,家庭醫生必然逐步被人們認可。2016年,國務院醫改辦等七部門印發《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要求2016年在200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疾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係,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可以預測,家庭醫生從簽約開始,逐步深入進入家庭提供實質的服務,服務能力和內涵提高,會通過醫保等政策支持,得到高速發展,會虹吸大量的病人,對醫療市場產生重大的影響。

趨勢四: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得到改善

1月4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網站發布《關於印發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要求利用3年時間,努力使診療更加安全、就診更加便利、溝通更加有效、體驗更加舒適,逐步形成區域協同、信息共享、服務一體、多學科聯合的新時代醫療服務格局,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基層醫療服務質量明顯提升,社會滿意度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進一步增強。《通知》要求,自2018年起,醫療機構要建立預約診療制度、遠程醫療制度、臨床路徑管理制度、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醫務社工和志願者制度。隨著啟動實施新一輪改善醫療服務3年行動計劃,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MDT)、醫聯體內提供連續醫療服務、在醫聯體內實現優質護理服務下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以為患者提供上門護理、居家護理指導等服務。《通知》還要求,二級以上醫院實現藥學服務全覆蓋,對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延伸的處方進行審核,實現藥學服務下沉。相信2018醫療服務質量必然狠抓。

趨勢五:社會辦醫速度加快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在鼓勵社會辦醫方面,草案明確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療衛生機構。同時僅對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作出符合布局規劃的要求,禁止政府辦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與社會資本合作舉辦營利性醫療機構。

趨勢六:薪酬制度改革出台

按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總體部署,與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相銜接,人社部發〔2017〕10號《關於開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發布,旨在探索建立適應我國醫療行業特點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完善正常調整機制,健全激勵約束機制,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進行分配,著力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規範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實現公立醫院收入分配的科學化和規範化,增強公立醫院公益性,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試點一年到期,薪酬制度改革指導文件必然出爐。

趨勢七:職稱改革更加務實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16〕77號),隨著職稱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改變以往片面強調論文、論著等不科學、不合理、不全面的現象,合理設置職稱評審中的論文和科研成果條件。綜合評價專業技術人才的品德、能力和業績。在堅持把品德放在專業技術人才評價的首位,重點考察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道德的同時,立足於「幹什麼、評什麼」,更加註重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專業性、技術性、實踐性、創造性的考察,突出對創新能力的評價,注重對履行崗位職責的工作績效、創新成果的考核。

趨勢八:休息休假制度得到落實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意見》,醫務人員長期加班加點,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休假,有望得到落實,在醫務人員不足的情況下,不能落實的情況下,執行節假日補貼有望出籠。

趨勢九:「互聯網+」醫療智慧醫院建設加快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部署通過「互聯網+健康醫療」探索服務新模式、培育發展新業態,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醫療衛生事業,為打造健康中國提供有力支撐。「互聯網+」時代的建設及其特點、醫療信息平台建設與發展、醫院運行管理系統(HRP)建設、移動醫護系統的建設、遠程醫療、APP與微信時代的掌上醫院建設、智能生物感測與可穿戴設備、「互聯網+」雲醫院、「互聯網+」時代的醫院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居民健康卡建設、醫學大數據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等,建設步伐加快。

趨勢十:嚴打涉醫違法犯罪

國衛醫發〔2016〕34號《關於印發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中央領導同志對此高度重視,提出明確要求。2017年的打擊醫鬧的處理,向社會傳達了重要的信息。相信通過首屆「中國醫師節」活動,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社會氛圍會逐步形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療器械創新網 的精彩文章:

TAG:醫療器械創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