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為什麼宇航員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會發燒?

為什麼宇航員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會發燒?

太空探索展現著人類無畏的開拓精神,但太空對於人來說是十分危險的,宇航員承受著來自太空的高能輻射和失重環境,甚至會體溫升高。

新的研究表明,當暴露在失重條件下,宇航員的體溫真的會升高,這種現象被稱作「太空熱」(Space Fever)。不管是活動和休息狀態,宇航員在太空都會出現這種狀況,這是人類脫離地球軌道不得不解決的問題之一。

體溫的升高不會是瞬間產生的,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幾個月,宇航員在前往國際空間站之前和之後幾個月測量的體溫結果明顯不同,在空間站2個月後,宇航員的體溫在運動過程中經常超過40°C,這相當於地球上人的高燒體溫,會危及生命,即便是他們不做任何事情,體溫也會高出37°C的正常體溫。

研究人員在11名宇航員額頭上安裝了新型超敏感感測器,經過幾個月的測算和觀察,c失重條件下,體溫會逐步上升。

美國航空航天局報告說,航天員在航天飛行期間血液中含有更多的鈣。同時,骨密度或骨質量下降。和平號宇宙飛船上的宇航員骨量損失高達20%,在返回地球時,他們面臨很高的骨折風險,需要3-4年才能恢復,並且不太可能完全康復。而且宇宙射線或高能電離宇宙射線的輻射水平是地球的300倍,火星旅行可能導致宇航員患癌症的風險提高30%。

這意味著可能太空環境影響了人體溫的調節。比如人在太空環境汗液蒸發速度更慢、熱量散失出去的過程和地球不同。失重條件下,我們的身體不容易散出多餘的熱量,身體和環境的熱傳遞過程比較困難。

一般健康人的體溫不應超過38.0°C,長期暴露在太空環境下的宇航員,體溫的升高對他們的生理健康極其不利。如果未來登陸火星,漫長的旅途和執行任務,需要幾個月甚至半年、一年的時間,這將是一個極大問題。

長期在失重條件下活動,除了體溫升高,還會導致宇航員產生心腦血管疾病,血液不會像在地球上一樣依靠重力向下流動,血液會往胸和頭部流淌,導致面部浮腫和影響神經中樞等各種問題。在太空超過3個月就會導致肌肉萎縮30%和骨密度降低10%左右,宇航員在回到地球需要三年才能慢慢恢復。

美國航空航天局報告說,航天員在航天飛行期間血液中含有更多的鈣。同時,骨密度或骨質量下降。和平號宇宙飛船上的宇航員骨量損失高達20%,在返回地球時,他們面臨很高的骨折風險,需要3-4年才能恢復,並且不太可能完全康復。而且宇宙射線或高能電離宇宙射線的輻射水平是地球的300倍,火星旅行可能導致宇航員患癌症的風險提高30%。

宇航員是如此偉大,他們承載著全人類的夢想和希望,承受著宇宙射線和太陽耀斑輻射。他們是宇宙探索的先驅,機械娘在火星為他們鼓掌,小手都拍紅了你們都不點贊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械娘 的精彩文章:

TAG:機械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