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萬不要在公開場合談論《妖貓傳》

千萬不要在公開場合談論《妖貓傳》

文=獨居江南

年底了,忙碌了一整年的你也是時候休息一下了。恰好聖誕連著元旦,朋友聚會也多了起來。不過酒保先生在這裡提醒你,如果你不想搞砸和朋友們的聚會,就一定不要談論《妖貓傳》!

這是為什麼呢?想必你也感受到了,自從陳凱歌執導的《妖貓傳》上映以來,就迅速颳起了一股輿論的旋風,幾乎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被捲入其中。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像《妖貓傳》一樣,讓觀眾撕裂得如此徹底,如果有的話,也只有12年前的《無極》了。它讓觀眾分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陣營:「挺陳派」和「砸陳派」,很少有「中間派」。百度貼吧、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知乎、朋友圈、BBS等等紛紛加入了這場戰局。當然撕得最厲害的還屬豆瓣,畢竟豆瓣本身就是一個可以發影評的地方,而且豆瓣評分也是一個重要指標,官方和民間都非常看中,於是撕得就更猛烈了。

「砸陳派」大罵是爛片,聲稱又被陳凱歌給騙了電影票錢。「挺陳派」則對電影讚不絕口,甚至有人寫出了長達1.5萬字的影評。討論很快升級成了罵戰。「砸陳派」認為「挺陳派」是裝X,故作深沉。「挺陳派」則認為「砸陳派」是傻X,沒有品位。酒保先生看到這個景象,毫不懷疑,如果他們在現實中遇到,會毫不猶豫地掄起板磚朝對方頭上砸去。所以為了避免受傷,如果有人問你《妖貓傳》好不好看時,你一律回答不知道即可,這樣就可以逃過一場紛爭。

據酒保先生的觀察,在這場網路大戰中除了粉絲、陳黑和水軍之外,很多網友的確是真情實感地參與其中。也就是說,很多觀眾的確對《妖貓傳》產生了極度厭惡極度喜歡的情感。

這一切又是為什麼呢?你可以說審美因人而異,也可以說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還要繼續追問的話,這其實是一個藝術接受的問題。

電影和文學、音樂、繪畫一樣也是一種藝術品,而且是離普通人最近的那種。如果是藝術品,那麼它就存在於藝術創造—藝術品—藝術接受這樣一個由三個環節組成的動態流程之中。而藝術接受的核心仍是意象的生成,即重建。重點是,這種重建不是藝術品直接傳遞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接受主體(觀眾)意識運動所生成。也就是說,這是一個能動的再創造的過程。

而這個再創造的過程,有一個重點就是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視界」。何謂「期待視界」?說白了,就是你本身的文化基礎、想像力、審美趣味、敏感度等等。觀眾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會受到「期待視界」的制約和引導,從而產生不同的結果。

而且,藝術品形式的結構是一個特殊的結構。它只提供給你一個較為模糊的、概括的總體形式架,其中有許多空白和不確定點,觀眾只有通過自發的參與,填補結構中的空白,使其不確定的意象確定下來,才能重建成功。

也就是說,在《妖貓傳》的觀影過程中,「挺陳派」在符號(人物、情節、畫面、台詞)的引導下成功重建了藝術意象。他們中有人看到了少年意氣,有人看到了幻術中的真相,而「砸陳派」的則重建失敗了,最後只能一臉懵逼地走出了影院。雖然大家看的是同一部電影,但結果卻大不同。

其實藝術欣賞是有門檻的,但是電影院沒有門檻,三教九流的人齊聚一堂,所以最後有人喝彩,有人罵娘就不足為奇了。而像陳凱歌王家衛這種個人風格強烈的導演,最容易導致觀眾群體的撕裂,有人愛得要死,也有人恨之入骨。

最後酒保先生要說的是,這幾年國內上映的電影中的確有很多爛片,所以拋開上面的藝術接受不談,只談個人喜好。《無極》已經過去12年,如果你當年不喜歡《無極》,那麼你在這12年中,也應該搞清楚自己的喜好了吧。畢竟,陳凱歌一直都是這個陳凱歌,如果12年過去了,你還是弄不清楚自己對電影的偏好,一直盲目追隨潮流,這說明你在這件事上沒有任何成長。那麼這究竟是陳凱歌的問題還是你自己的問題?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的故事酒館 的精彩文章:

TAG:江南的故事酒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