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底了,一年一度的年糕製作熱潮已經來到

年底了,一年一度的年糕製作熱潮已經來到

圖片來自網路

離春節還有一段時間,蕭山農村不少地方已經開始忙著做年糕了。香香糯糯的年糕,承載著每個地區獨特的文化與記憶。每到年底,製作年糕的加工廠里就分外熱鬧,生意好得不得了,機器年糕也能做出手工年糕的味道。

蕭山年糕加工產業

蒸蒸日上

趙師傅是瓜瀝鎮某年糕加工廠的老闆,從11月開始他的年糕加工廠就忙碌起來了,多的時候一天要做五六千斤,前來加工年糕的村民絡繹不絕。為了避免排長隊,有些早上6點左右就來了。「如果不是場地和人員限制,我們應該能加工更多的量。冬天的水做的年糕糯而滑口。冬至前後至立春這段時間是加工年糕最好的時節,立春過後用春水做的年糕就容易發霉。」趙師傅說。

走進趙師傅的年糕加工廠,機器轟鳴,沿窗擺放的蒸籠熱氣騰騰,滾燙的年糕從機器中軟軟地冒出來,趙師傅說,他們家的年糕上是比較黏的,是用粳米和糯米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加工而成。要提前浸好米,一般常溫下要浸泡 12個小時以上才行,然後把米拌好裝進編織袋裡,拿到年糕加工廠。工作人員先將年糕材料倒進機器,碾壓成大顆粒粉,然後搬到另外一台機器,一鏟一鏟將大顆粒粉倒進細磨台里再碾壓一次。磨完後,負責蒸粉的師傅把攪拌均勻的米粉倒進蒸桶,差不多半小時,就蒸熟可以出鍋了。這時候,大人們總愛從蒸桶里拿一小撮糕花給身邊的小孩子嘗嘗,熱乎乎的,軟糯軟糯的,特別好吃。工作人員把整一桶倒到年糕機上,然後左手拿圓木棍,右手拿鏟子,熱氣騰騰的年糕經過年糕機輾壓,就成了一條條又香又軟的年糕。再接著,年糕的主人把剛做好的年糕放到竹簾上晾曬,忙得不亦樂乎。

那麼這樣製作年糕的加工費要多少呢,趙師傅告訴筆者,一般價格都是按照5毛一斤的原材料來計算的,每天差不多要加工幾千斤年糕,也就是說加工廠最近幾天每天的毛收入都在千元以上。

許多老年人對年糕有種特別的感情,正在現場等候的朱老伯今年已84歲,這天他與老伴一起來做了20公斤年糕。他說,過去常常把年糕作為主食,每次要做一兩百公斤,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胃口也小了,年糕成了餐桌上的點心,春節期間親戚朋友來拜年時就給大家帶幾條回去。

隨著人們的養生觀念不斷增強,這幾年在加工年糕時,除了糯米和梗米外,很多人喜歡添加一些玉米、小米、黑米、青稞等五穀雜糧,做成五顏六色的美食,一些手巧的老人還會將剛出爐的年糕做成元寶、生肖形狀等吉祥物。

蕭山南片手工年糕

「搡」出情懷

蕭山南片鄉鎮,如義橋、戴村、河上、樓塔、進化等,都保留了春節搡年糕的風俗。臨近年末,手工搡年糕逐漸演變成具有觀賞性的民俗活動。

義橋鎮的李師傅今年65歲,說起搡年糕,他有超過20年的經驗。只要用手一捏,就知道米粉的糯粳比例和水分如何,進而判斷出年糕的味道好壞。他開了一家年糕加工坊,自己製作了一個蒸氣灶,他說:「用蒸氣燒制火頭旺,搡出來的年糕更好吃。」

一桶糕蒸成,就迅速倒入石臼中「搡」。搡糕絕對是力氣活,有句話叫「黃胖搡年糕,出力勿討好」。沒有一定的力氣和爆發力是斷然不能勝任的。

三十幾斤重的石搗舉過頭頂,然後猛地砸下,全憑腰力和臂力,一位體格健壯的村民一上一下反覆地搗石臼里的大粉團,發出有節奏的砰砰聲響,大冬天「搡」了沒幾下,額頭就冒汗了。這木槌有這麼重嗎?一問才知道,不是木槌重,而是石臼里大粉團粘性太大,下槌易,起槌可就要花大力氣了……石臼旁還站著一位師傅,大木槌搗幾下,他就用蘸過水的雙手,用力地揉幾下。剛出蒸的糕花,用手翻折,燙得很,當大粉團不黏手了,甚至有些光滑結實後,就能拿出來了。一搬上桌,還有些溫熱。這時,李師傅就用一根很大的擀麵杖把大粉團擠成一個大餅狀。上面蓋上紅印,這樣算是一蒸完成了。用這樣的方法舂年糕,每個小時能舂30多蒸。最後曬到院子里的一個大涼棚里,一排排年糕,透著濃濃的鄉村年味。其實打糕後,年糕團也很好吃,沒有做成形的,村民們就喜笑顏開地分吃了一些。「可以直接吃,也可以蘸糖,很香。」一位村民說,這比機器製作的「糯米長白條」好吃。

現如今,大多數人都吃機器做的年糕,保留這個傳統風俗的家庭確實已經不多。想要帶孩子見識下老底子舂年糕的場景,年末,不妨去蕭山南部走走逛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