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有為說北京不適合當首都,那他認為大清應該建都在哪?

康有為說北京不適合當首都,那他認為大清應該建都在哪?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雙方在日本馬關的談判中,日方可謂是牢牢按住了大清的死穴。只要李鴻章一在條款上討價還價,伊藤博文就恐嚇他,說要揮師西進,直取北京。

伊藤博文的威脅顯然是奏效的。身處北京的慈禧和光緒,是真的害怕有朝一日讓日本兵打到紫禁城,鬧出大清太后和皇帝無家可歸的大笑話,因此只好考慮「宗社為重,邊徼為輕」,用國家邊陲疆土,來換取京都的一時安寧。他們給遠在日本的李鴻章發了一道上諭,責令李鴻章儘快答應日本人的要求,讓對方趕緊撤兵。

「如竟無可商議,即遵前旨與之定約。欽此。」

光緒在《馬關條約》上簽字用璽,標誌著有史以來,中國第一次正式向日本這個一衣帶水的後輩晚生屈膝投降。

光緒簽字,是代表大清國承認戰敗,但並非所有中國人都已屈服。李鴻章可能覺得,他在日本差點丟了性命,給大清「省」下一億兩白銀,已經非常不易。可在大部分中國人看來,日本獅子大開口所提的條件,仍是不可接受的。

許多有識之士提出,遼東和台灣絕不可棄,應該撕毀《馬關條約》,與日本再次決一死戰。而且,這些人不全是空有一腔熱血的憤世嫉俗青年,他們的建議中,不乏具有可行性的舉措。

有人認為,日本舉國出征,國內防守勢必空虛,應再派水師直搗倭國本土,用圍魏救趙的方式解北京兵圍。也有人提議,既然日本以攻佔北京為要挾,那隻要大清遷都,日本就失去了手中的籌碼,則毀約再戰,相持日久,最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這兩種建議,都有一定的道理。在這裡,我們重點談談第二種:遷都。

遷都之議,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就有人提出過,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並未實際施行。三十五年後,洋人再次威脅京師之時,人們又再次想起了遷都這一方案。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康有為。

康有為是大清遷都論的忠實擁躉。據康有為自稱,在他一生中,至少有三次提出過遷都的建議。

至於為何是「自稱」,我們後面再講。

康有為第一次提議遷都,是在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之後。康有為在當時,寫下了一篇洋洋洒洒近兩萬言的《上清帝第二書》,闡述了他關於遷都拒和的策略。這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公車上書」事件。

說句題外話,「公車上書」,並不是指康有為從廣東搭公車到北京上書。公車是舉人的代稱,舉人也就是學子。如此看來,中國在國際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國內學生運動,這倒算得上是第一次。

康有為在上書中提出「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四大方略,其中遷都,是釜底抽薪的「定本」之計。

定本,定的是國本,是天下之本。只有國家根基穩固,才能練兵自強,變通新法。如今大清屢遭外侮,國本不固是主因之一,其根源在於近代以來,北京天險盡失。距離海口過近,使北京成為無險可守之地,這也導致清方在談判桌上處於極端被動的難堪處境,「日本之於台灣,未加一矢,大言恫喝,全島已割。」若坐以待斃,以後每個國家都來威言恫嚇一番,大清都得乖乖割地,最終難免落得瓜分豆剖的下場。

對於新都的選址,康有為也在上書中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若夫建都之地,北出熱河、遼瀋,則更迫強敵;南入汴梁、金梁, 則非控天險;入蜀則太深;都晉則太近。天府之腴,崤函之固,莫如秦中。」

康有為將自已認為合適的建都之地,選在了西安。

康有為想以西安為大清新都,看中的是它深居內陸,遠離出海口,又有函谷關、潼關天險可守,可以避免戈登所說的,「洋兵易於長驅直入,無能阻擋。」而更直接的好處,是暫時遠離了遼東日本軍隊的威脅。如此一來,則是戰是和,還能從長計議。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康有為提出遷都西安,是有其可取之處的。日本傾舉國之力來伐,若清廷真能下定決心,與日本進行持久戰,最終也許能拼一個「慘勝」的結果。這對許多國人而言,是比屈辱求和要好得多的結局。

然而,康有為畢竟是遠離朝堂的草野之人,此時的他,還不知道光緒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一個扯線木偶。因此康有為的目標很宏偉,但提出的實現方法卻很幼稚,根本無法操作。他認為,只要皇上向群臣「講明利害」,就能「急斷乃成,亟法漢高,即日移駕,奉皇太后巡於陝西。」

據說康有為這份上書被都察院駁回,沒有讓光緒讀到。如果光緒讀到了,不知道會不會在心裡大罵康有為一頓:你讓我效法漢高,可老子的權力,能比得上劉邦的一根腳指頭嗎!

另外,即便慈禧和光緒真的為了暫避風頭,遷都到西安,但要他們卧薪嘗膽,向日本「示之以雖百戰百敗,沿海糜爛,必不為和」,以破釜沉舟的決心,與日本進行長期全面抗戰,而實際上彼時之大清朝廷,對此既無充分遠見,也無足夠魄力。況且,那個享受慣了奢華生活的慈禧老太太,又怎麼吃得了這種苦呢?

上位者們只想儘快息事寧人,加上中日議和也已是既成事實,因此最終遷都西安之議,也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參考資料:

《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選輯》

《上清帝第二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