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為家庭和諧所做的努力 最暖

你為家庭和諧所做的努力 最暖

說到家庭,總是忍不住會想到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一個溫馨幸福的學者家庭,幾十年平平淡淡、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當"拙手拙腳"的錢鍾書做了壞事,打翻了墨水瓶,妻子說:"不要緊,我會洗」;不小心把檯燈砸了,妻子說:"不要緊,我會修";把門軸弄壞了,妻子說:"不要緊,我會修"......怪不得錢鍾書誇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女兒圓圓呢,一向孝順父母,對父母百般體貼,是父母的安慰、父母的驕傲。

作為一代學者——錢鍾書,他的感情是細膩的,他對待妻子和女兒是溫存體貼的。他和妻子一起學做菜,一起去"探險」,一起在散步中尋找生活的樂趣。

德萊塞說:「和睦的家庭空氣是世上的一種花朵,沒有東西比它更溫柔,沒有東西比它更優美,沒有東西比它更適宜於把一家人的天性培養得堅強、正直。」

也有這麼一個家庭:父親是金牌律師,事業如日中天。母親呢,是一名身材苗條,相貌漂亮的家庭主婦。他們有三個孩子,大女兒16 歲,兒子11歲,小女兒 6歲。一個有兒有女,家境優越的五口之家,看著是不是挺幸福?可事實上,這個家庭並沒有表面看得那麼甜蜜,跟很多不幸的家庭一樣,他們也有一個挺大的煩惱,大女兒的叛逆與抑鬱,讓這個家蒙上了一層陰影。

這個家庭就是《熱鍋上的家庭》一書中所要講到的布萊斯一家。作者奧古斯都·納皮爾博士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他和他的老師卡爾·惠特克醫生一起以布萊斯家庭為案例,撰寫了這本關於家庭治療心路歷程的書。

全書從納皮爾博士的視角出發,完美展現了卡爾·惠特克精妙而迂迴的治療技巧,及他善用悖論、暗喻、幽默的個人魅力。不同於一般的心理學讀物,它有生動的語言,有一個個性格飽滿,活靈活現的人物。更難能可貴的是,故事情節就好像推理小說一般,充滿智慧和力量。當然,既然是心理學讀物,家庭心理治療的系統理論基礎,又怎麼能少呢?

美國精神病學頂級雜誌評價《熱鍋上的家庭》:引人入勝,極具可讀性。美國權威心理學雜誌《今日心理學》評價: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家庭互動、婚姻對家庭影響以及家庭治療對人際關係有何助益的新視角。

那麼,《熱鍋上的家庭》想要傳達的是什麼呢?通過一個家庭接受心理治療的過程,我們從中可以學到什麼,受到什麼啟發呢?縱觀全書,我們不妨從下面三個方面來探究一番。

一、家庭心理治療與傳統的個體治療存在什麼差異?

布萊斯一家,為什麼會找到卡爾作為他們的家庭心理治療師呢?其實之前還有段曲折的經歷。

因為表面上看,是他們的大女兒出現了問題,跟很多不良少年一樣,她脾氣暴躁,對母親總是大吼大叫;跟母親大吵一架後,更是幾天幾夜不回家;雖然才年僅16歲,卻招呼也不跟家裡打一下,隨意跟男友出去旅行;有嚴重的抑鬱傾向,總是寫些跟死亡有關的詩……

從傳統的經驗來看,這孩子太有問題了,再不採取辦法診治,她將在人生的歧路上越走越遠。布萊斯家當然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請了一位兒童精神科醫生,為這個離譜的孩子看病。可是很快,家裡人發現,治療並沒有取得一定進展,看似還越來越嚴重了。這才經人介紹,找到了家庭心理治療領域權威的專家——卡爾。

執筆《熱鍋上的家庭》一書的則是卡爾的學生,也是布萊斯家的輔助心理治療師——納皮爾博士。

在卡爾看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里,把焦點集中在個人內心,這是非常不合理的。他認為個人存在的家庭系統才是更大的壓力來源,因此發展出了使家庭系統及人際關係互動的調整與治療,將個人與環境做更適當的歸位。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大女兒克勞迪婭在兒童精神醫生的治療下,情況並不樂觀。她對於父母施加的壓力非常敏感,對心理醫生對她的個別治療尤其反感。她抱怨說:「他們只會問我一些煩人的問題!要我談我的童年……」這很有弗洛伊德理論的影子,因為弗洛伊德認為,人的行為,很大一部分被童年的經歷所影響。當然,這種理論,作者納皮爾博士在書中直接給予了批判。

作者納皮爾博士說,很多個人的困擾往往是一家人共同醞釀出來的。家庭猶如一個小型生態系統,家人之間的作用力此消彼長,每個人都在使勁,每個人都有份。

二、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孩子?

既然我們前面說到,明明是一個家庭的問題,卻為什麼表現出來的是孩子有問題?這就牽涉出一個概念,誰是家庭里的替罪羊。

我們看過這麼一個小故事。丈夫在公司被領導批評了,回到家罵了妻子,妻子呢,氣得打了兒子,兒子則不高興地踢了小狗一腳。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一個規律:我們往往不敢把氣撒在向我們發火的人身上,而是找更弱小的對象出氣。所以,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家庭里被當替罪羊的往往是孩子,因為孩子是最弱勢的群體。

《熱鍋上的家庭》中的大女兒克勞迪婭就是這麼一個典型。表面上看,是她跟母親不和,動不動把家裡攪得亂七八糟。可事實上呢,是母親跟父親之間越來越疏離的夫妻關係才是家庭最根本的矛盾。而父母之間並沒有把對對方的不滿直接發泄出來,卻在不知不覺中把孩子當成情緒遷移的媒介。

兒子丹的境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書里舉了個例子。

晚上臨睡前,兒子丹想起第二天要借用姐姐克勞迪婭的自行車,就對樓下的父親大喊,請他幫忙在姐姐回家的時候跟她說一聲,自己把自行車借走了。父親嫌麻煩,叫兒子寫張字條,留給姐姐。而母親此時在做什麼呢?她本就怪丈夫這麼遲了還不上樓休息,可又不明說,只是堅持讓兒子回房間睡覺。然後兒子就讓父親上樓幫忙拿一下字條,父親也正打算上來,母親卻叫父親別上樓。父母雙方,一個要兒子這樣做,一個讓兒子那樣做。父親更是扔下一句話給兒子:「你自己看著辦吧!」然後呢,兒子崩潰了,不知道該聽誰的。

這裡,兒子丹也同姐姐克勞迪婭一般,成了替罪羊。其實父母倆人完全可以把各自的意見協商一致,而不是讓兒子左右為難,雙面受敵。

所以健康的家庭里,夫妻雙方一定能合理解決矛盾,公正看待自己的問師,各自承擔相應的指責,而不是把怒氣發泄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成為受傷害的對象。

三、影響家庭和諧的因素有哪些?

隱藏在布萊斯家的問題有哪些呢?

首先,夫妻二人對於「婚姻」方面存在分歧,丈夫認為自己心裡對妻子的愛是毫無疑問的。反觀妻子呢,哪怕是在表達夫妻最親密的關係時,也只是機械化敷衍,不帶什麼感情。而妻子卻認為,由於丈夫的粗暴和冷淡,在這場婚姻里自己孤單又不快樂,因為根本不被人愛惜。

其次,他們還在個體的自我認知方面也有差異。在妻子眼裡,丈夫整天忙於工作,即使回到家,也是一頭鑽到自己的辦公桌前處理公事。在丈夫的眼裡,妻子只有孩子和她自己的母親。而他們雙方都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卻一味把責任推給對方,認為是對方不忠於自己。

為什麼夫妻倆都會產生這種認識偏差?通過兩位家庭心理治療師抽絲剝繭般的分析和觀察後,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浮出水面,那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

他們從原生家庭中學到了如何壓抑自己的感情,打擊自己,看輕自己。

表面上看,妻子卡羅琳總是在責怪大衛不夠體貼,不夠重視她的感受。而丈夫大衛呢,指責卡羅琳如果不是像現在這個樣子就好了。言外之意,他覺得卡羅琳太矯情,根本不理解他這個丈夫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工作有多艱辛,有多不易,還總是要求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再次,夫妻雙方的說話方式也是非常重要。比如他們在指責對方時說的「你是」,如果換成「我覺得」,就會讓對方在心理上容易授受,也會加深認同感。

毋庸置疑,家庭的和諧,來自於夫妻關係的和諧。大多數人結婚,都是抱著一個美好的婚姻夢想,認為婚姻能帶給我們呵護、照顧、關愛和理解。最開始,可能就是這個樣子。可是,走著走著,味道就變了。在夫妻雙方以依賴為主的關係中,逐漸失去自我認同,婚姻開始變成陷阱,變得相互疏離,卻又認為是對方有問題。

在家庭心理治療師看來,和諧的家庭,可以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決不是指責對方,夫妻間懂得如何分享,如何親密,如何衝突,如何溝通。

《熱鍋上的家庭》是在普及家庭心理治療方面非常受歡迎的一本書。它出版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如今,書中的許多治療手法,和國外流行的家庭治療方法已經有所差異。但書里鮮活生動的案例,對家庭治療理念的清晰介紹,還是讓我們深受啟發。

當今社會,青少年犯罪率比例居高不下。網路上這樣的負面例子也是比比皆是。在大家紛紛詢問:現在的教育怎麼了,不是把孩子教成書獃子,就是把孩子變成不良少年。

可是,相對於學校教育,其實更重要的不該是來自於家庭的影響嗎?在這些青少年的身後,往往隱藏著一個矛盾重重的家庭,以及一對無可奈何的父母。

如何經營好自己的家庭?如何保持良好的夫妻關係?如何教育子女,使其在家庭中健康成長?是《熱鍋上的家庭》帶給我們值得思考與反省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