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你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近日,林依輪大兒子林子濠被曝考上全美排名第一的設計學院帕森斯,並獲得了每年1.2萬美元的獎學金,星爸爸坦言其教育心得之一,就是和孩子平等對話。

根據北京大學對68位高考狀元的研究中,99%的孩子都這樣形容自己的父母——「寬鬆、信任、語氣像朋友一樣」。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說到: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想要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說法的語氣和方式。

但現實中,許多家長卻不懂得說話的藝術,不知不覺中傷害到孩子:

「你怎麼這麼沒出息!」

「笨死你!這麼點事都做不好」

「你聾了?聽見沒有?」

一昧地斥責、命令孩子,孩子只會越反抗,越不自信,讓孩子做出改進就無從談起。

因此,成功的家教與家長的言語息息相關,家長教育孩子,應避免不觸碰以下這幾個言語雷區

雷區一:不信任的語氣

反面例子:

家長都希望孩子成績好,但當孩子成績好到超出預期,有些家長非但沒有驚喜,反而表示懷疑:「你能考到這麼高分?不要糊弄我哦」

孩子聽了會覺得,家長不信任自己,考得再好也得不到讚揚,乾脆不學了。孩子喪失了上進的心理,成績只會越來越差。

家長平時應給予孩子多點信任,對孩子的一些小成就,千萬不要第一時間懷疑

如何給予孩子信任,家長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告訴孩子「我相信你沒問題」「你一定行」,通過語言、表情等向孩子傳遞信任的信息

賦予孩子決定的權力,並支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失敗的教訓,無論結果好壞,都要認可孩子的能力,及時給予鼓勵。

雷區二:不尊重的語氣

反面例子:

有些家長,自己一邊看著電視,一邊不讓孩子看電視,趕緊寫作業;自己不愛讀書,卻逼著孩子閱讀。

這是一種命令,根本算不上是一種平等的溝通模式,更起不到引導孩子的作用,平等的溝通模式很重要,言傳身教就更是關鍵。

去年高分考上浙江大學的黎同學說:「當我不想看書的時候,爸媽就會把電視關掉說「一起看書吧」,然後坐在沙發上看書,在這樣的看書氛圍下,我反而不想看電視了,我就會和他們一起看書。」

尊重孩子,是父母發自內心的意願,要尊重孩子,就要蹲下來,平視孩子的目光,在同一高度的視角里,才能體會「尊重」的真正含義。

雷區三:不和孩子商量

反面例子:

很多家長都喜歡指示或命令孩子,諸如「別玩了,快去做作業!」「還看電視?還不快去睡覺!」等等,這些做法幾乎沒有考慮孩子的意願和想法。

家長這樣做開始可能沒什麼問題,但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孩子會意識到「每次都是按照你們的想法去做」,孩子就會越發抗拒家長的命令,從而產生叛逆。

所以,徵求孩子的意願,包容孩子的想法是必須的,家長應用行動表明子女並非父母的附屬品:

培養孩子判斷能力,遇到事情讓孩子自己決定,家長盡量不干涉

在孩子迷茫時給予指導,孩子的知識與閱歷有限,不及大人對事物的理解與判斷力

當孩子表現出不理智或是笨拙的行為時,不要馬上去制止,而是讓他體驗整個過程

雷區四:缺少鼓勵孩子的語氣

反面例子:

江蘇家長李先生,因女兒做事笨拙,成績又差,經常嘲諷甚至打罵孩子,孩子在家長會上吐露心聲「爸爸討厭我,我覺得自己很沒用」,缺少鼓勵的孩子,最終只剩下自卑。

其實,要孩子做到沒有過失是不可能的。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應幫助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變訓斥為鼓勵,變嘲笑為指導:

當孩子要做一件事時,家長應該說:「我相信你能做到」,給予孩子自信心,讓孩子肯定自己的能力。

當孩子請求家長幫助他,家長應該用建議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不是給孩子現成的答案。

家長不能對孩子實行高標準,卻對自己低要求,如孩子要十一點前睡,家長也應該十一點前睡。

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取決於家長的言傳身教,培養一個懂得關心和尊重他人、正直誠實的孩子一直以來就是一項艱巨任務,需要家長的長期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寶玩 的精彩文章:

TAG:親寶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