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注意!這些人不適合做艾灸,當心適得其反

注意!這些人不適合做艾灸,當心適得其反

艾灸的功效,用古人的話來講叫「葯之不及,針刺不到,必需灸之」,什麼意思呢?這就是說,得了病然後,如果服藥不收效,針刺不有好轉的話,必需要用灸,所以艾灸是中醫里一種不可非常重要治療方法,不僅可用於治病療疾,還可用於養生保健,當然,在使用艾灸進行保健時,還需要根據體質、節氣等選擇不同的艾灸穴位和艾灸方法。

因體質而異,對症下藥

「對症下藥」出自華佗治病的典故。有一次,官倪尋和李延一同到華佗那裡看病,病症都是頭痛發熱。華佗給兩人把脈之後,給倪尋開了瀉藥,給李延開了發汗藥。兩人看了藥方,非常奇怪,就問:「我們的病症相同,病情一樣,為什麼葯卻不同?」華佗解釋說:「你們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病因卻不同。倪尋是由於內部傷食而引起頭痛發熱,而李延卻是由於外感風寒,著涼的緣故。這叫做對症下藥。」

1

體質不同,施灸有道

在引起病因差異的因素中,人體體質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一、陰虛體質

相對於陽氣來說,人體津液屬陰,猶如生命的泉水,滋潤著身體的每個角落。如果津液損耗太多,就會造成身體的乾涸,皮膚便不再水嫩,腸道也會猶如失水的河道,容易淤積成災。

一般來說,陰虛中以血虛和腎虛最為常見,陰虛的朋友通常會容易感到口燥咽干、手足心熱、喜冷飲,舌紅少津,有失眠、便秘、煩躁等毛病。因此,滋補養陰最為必要。選用艾灸療法時,推薦灸足三里、關元、膏肓、太溪、腎俞,三陰交、湧泉、神門等穴。

2、 陽虛體質

如果體內的陽氣不足,就會猶如寒風呼嘯,會感到畏寒怕冷、手足不溫,肌肉不實,精神不振,還會患有尿頻、腹瀉、發稀、黑眼圈、性慾減退、白帶偏多等毛病。

陽虛中,以胃脾腎三臟陽虛較為多見。艾灸時,可以選用任脈、督脈、背部膀胱經上的穴位,比如神闕、氣海、關元、中極、大椎、腎俞等,灸之能溫陽散寒,補充人體陽氣。

3、氣虛體質

人氣虛就會容易疲乏、語音低弱,氣短懶言,易出汗,感冒等。氣虛以心氣虛,脾氣虛最為常見。

艾灸時候,可以選擇足三里、氣海、心俞、脾腧、神門、內關等穴,以補氣安神,生血養氣。

4、濕熱體質

外在表現多是油麵、口苦、苔黃、易生痤瘡、身重睏倦、心煩急躁,女性容易帶下增多,男性容易陰囊潮濕。

對於濕熱體質,艾灸時候可以取大椎,曲池,合谷、中脘、豐隆、膻中等穴,寬胸理氣,化濕去熱。

5、 痰濕體質

痰濕體質的人,一般都比較胖,面部油脂較多,容易出汗,喜食肥甘甜黏,會造成高血壓、月經不調等毛病。因此,痰濕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濕,化痰去濁。

艾灸時,可以選用陰陵泉、關元、腎俞、足三里等穴。尤其是陰陵泉,向來是祛濕大穴。

6、 瘀血體質

一般多由於氣滯而血瘀,從而表現出膚色暗淡、容易長斑、色素沉著、舌暗或有瘀點,心情不快,容易生氣。因此,需要活血化瘀,行氣通絡。

可以選擇艾灸肝俞、期門、太沖穴,理氣化滯,艾灸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陰交活血化瘀。

2

這些人不適合做艾灸

1、良性腫瘤,需要嚴格辨證;

2、惡性腫瘤,不建議艾灸,艾灸會導致熱血妄行;

3、體內有金屬埋件者,謹慎艾灸

4、月經期、懷孕期間不能艾灸

5、有熱性病,邪熱內積的病人

6、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瘦弱等忌灸。

7、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8、臨時情況禁忌:臨時情況是指出現風雨雷電、奇寒酷暑、或者病人過飽、過勞、過飢、大渴、大驚、大恐、 大怒、大汗淋漓、情緒不穩等突髮狀況下,人體的氣血狀況會比較混亂,所以不適宜艾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瀕湖山人 的精彩文章:

TAG:瀕湖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