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生兒的漾奶和吐奶你一定得分清楚!漾奶的處理辦法你知道嗎?

新生兒的漾奶和吐奶你一定得分清楚!漾奶的處理辦法你知道嗎?

什麼是漾奶

有很多正常的新生兒,出生後的頭幾個星期常常在吃完奶後從口邊流出一些奶液,每天可有多次,這種情況俗語叫「漾奶」。

有少數嬰兒在餵奶後因改變體位(多見餵奶後不久給嬰兒換尿布)而引起漾奶。除漾奶外,一般情況良好,小兒發育不受影響,體重照常增長,則屬正常。隨著月齡增長,漾奶慢慢就會停止,大約於生後6個月內自然消失。

漾奶的原因

新生兒胃容量極小,胃的肌肉很薄弱,胃神經的調節功能發育不夠成熟。如果餵養姿勢不對,餵養不當,喂得過飽,餵奶時哭啼,吸空奶瓶,乳頭過大或凹陷等引起大量氣體吞入;或用奶瓶餵奶時,橡皮奶頭孔眼過大,吸奶過急,過沖,或餵奶後過多、過早翻動嬰兒,都容易引起嘔吐。

新生兒漾奶的處理方法

溢乳即漾奶,是新生兒常見的現象,就好像寶寶吃多了,有時順著嘴角往外流奶,或有時一打嗝就吐奶,這些一般都屬生理性的反映。

處理時,只要每次喂完奶後,豎抱起新生兒輕拍後背,即可把咽下的空氣排出來,且睡覺時應盡量採取頭稍高右側卧位,便會克服溢乳的發生。更重要的是側卧位,可預防奶汁誤吸入呼吸道並由此引起的窒息。

為了防止寶寶頭臉睡歪,應採取這次奶後右側卧位,下次奶後左側卧位,這樣要比仰卧位好,且可避免誤吸奶汁到呼吸道的危險發生。若發生嗆奶,應立即採取頭俯側身位,並輕拍背,將吸入的奶汁拍出。

新生兒鼻子漾奶

如新生兒嘴角或鼻腔有奶流出時,應首先用乾淨的毛巾把溢出的奶擦拭乾凈,然後把新生兒輕輕抱起,豎抱拍其背部一會兒,待新生兒安靜下來(睡熟)再放下。如果總是從鼻子里漾奶,就要24小時做好監護,以防嗆住窒息等危險。

新生兒漾奶的注意事項

溢奶後一定要及時清理乾淨口、鼻中溢出的奶,以防吸入氣管。如果發現新生兒吐出的東西中有血跡,或者因漾奶造成新生兒被卡住或咳嗽,則應該及時和醫生取得聯繫。

如連續吐幾次,每次餵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新生兒漾奶與嘔吐的區別

正確認識和區別嬰兒的漾奶和嘔吐,對每一位初當乳母的人來講是很重要的。

嬰兒漾奶,是指餵奶後隨即有1~2口奶水返流入嘴裡從嘴邊漾出。也有少數情況是因為乳母在餵奶後不久給嬰兒換尿布而引起漾奶。一般情況下,這不會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所以可視為正常現象。隨著月齡的增長,6個月內嬰兒漾奶會自然消失。

吐奶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現象。吐奶也可稱噴奶,不同於漾奶,是由於消化道和其他有關臟器受到某些異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經反射性動作,嘔吐時奶水多是噴射性地從嘴裡、甚至鼻子里湧出的。

吐奶的原因較複雜。一旦遇到餵養和護理不當,如餵奶次數過多,餵奶量過大,乳母乳頭過大、凹陷,或用奶瓶餵奶時橡膠奶頭孔眼過大,致使嬰兒吸奶過急;或餵奶後讓嬰兒平卧,或者過多、過早地翻動嬰兒,都容易引起嬰兒吐奶。

另外,一些疾病也可以引起嬰兒吐奶,如食道和胃腸道的先天畸形、腸梗阻等。新生兒患腦膜炎、敗血症和其他感染也可以出現吐奶,這些疾病引起的吐奶常較劇烈和頻繁,且不是一兩天能恢復的。

所以遇到新生兒吐奶時,要仔細觀察每天的吐奶次數,大小便怎樣,有沒有腹脹、發熱或精神不好等癥狀。當吐奶又伴有其他癥狀,或每天吐奶次數在2~3次以上時,應及時到醫院讓醫生檢查。

預防寶寶漾奶的七大措施

1.餵奶前先換尿布,餵奶後盡量少搬動嬰兒。

2.採用合適的餵奶姿勢:盡量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餵奶減少發生吐奶的機會;

3.對於用奶嘴吃奶的寶寶,選擇大小最為合適的奶嘴;

4.給寶寶餵養較為稠厚的奶方;

5.注意餵奶姿勢,不要喂得過飽,在啼哭時不急於餵奶,不吸空奶瓶,餵奶完畢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躺下入睡時,頭要稍抬高,身體向右側卧,使奶汁易經胃進入十二指腸,同進也可防止溢出的奶誤吸入氣管或肺發生窒息,這樣就不容易吐奶了;

6.吃奶後不宜馬上讓寶寶仰卧,而是應當側卧一會兒,然後再改為仰卧;

7. 餵奶量不宜過多,少量多餐,間隔不宜過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寶大百科 的精彩文章:

新生兒的大便為什麼是墨綠色的呢?大便顏色異常怎麼辦?

TAG:萌寶大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