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敗君之相——李斯

敗君之相——李斯

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丞相,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是法家除韓非之外最牛逼的人物。在政治上輔佐秦王嬴政吞併六國,一統天下,制定法律、輔助制定車同軌、書同文;在文學上,《諫逐客書》,文采斐然、議論充分、講事實、擺道理,一文改變了秦王對待客卿的態度,使秦國人才濟濟,最終能夠成就偉業;在書法上,隨秦始皇游,到處刻碑,最著名的泰山上的始皇封禪石刻,就是由他親筆所書。可以說李斯的前半生是非常成功的,他實現了從窮逼到高富帥的華麗轉身,與秦始皇一同創造了不世偉業,他本人也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立下了不世之功。

但是,後半生的所作所為卻讓李斯在後世人眼中貶大於褒,很少有人記得他的功勞,人們記住的卻只有他合謀趙高,毀滅秦朝的斑斑劣跡,以及被腰斬夷族時令人拍案叫好的熱烈場面。

想想李斯,其實造成其悲劇的原因無非有三點:

第一、 私心太重。

凡事都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考濾問題。對自己有利的,不論是否合於道義,不論是否利於大局,都會去做。比如被趙高說服改寫詔書,立胡亥為帝這件事,就是完全為了他自己的利益,沒有考濾國家,沒有考濾天下,作為丞相,實屬不該。太史公評價極為公允: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

第二、 沒有朋友。

師弟韓非,因其嫉賢妒能被他殘忍殺害。另外根據太史公《史記》所透露,在趙高說服他的時候,如果其有謀士商議很可能結局就不一樣。而那個時代是善於養謀士的。同時,在趙高殺他時,如果在朝廷有一幫人輔佐,那麼肯定也不會死的這麼快。這一點其實基於第一點,正因為其私心太重,那麼凡事他只會錦上添花,絕不會雪中送碳,危險來臨時,自己先躲的遠遠的,所以也不可能有真正會幫助他的人。一位位及人臣的丞相,竟沒有一幫圍在身邊的人可用、輔佐他,實在可悲。這一點,他與呂不韋相差不是一星半點。

第三、 鼠目寸光,格局太小。

《史記》中記載了李斯關於老鼠的議論,大意是在茅廁里的老鼠,偷偷摸摸吃點屎,外邊狗一叫就嚇的逃跑,而糧倉里的鼠吃著上好的糧食,不論狗怎麼叫,就是人走近了都不慌不忙。因此,他感嘆老鼠是一樣的老鼠,只是位置不同而已,人還是要做糧倉里的老鼠,這就是他的人生的目標。我們不難想像,就算已經當了丞相,老鼠始終是老鼠,並不會因為位子不同思維發生改變,所以,李斯先生還是鼠目寸光,在沙丘之變時,明知道胡亥為帝天下會是個什麼樣子,趙高掌權秦朝會是個什麼樣子,依然為了一己之私,保住眼前的利益,殺了扶蘇、害死了蒙恬將軍和其弟蒙毅。可以說,秦朝滅亡李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從另一個角度講,哪怕扶蘇繼位,李斯的下場也不見得比現在還差,至少滅族的可能性很小。

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就這麼死了。可惜嗎?好像有點!從理論上講他是個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就能改變自己命運與歷史車輪的人,可也正是因為他,一念之差,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改變了歷史的足跡。由此見,私心太重的人,不能成就別人的人,滑的比泥鰍都滑的人,沒有大局觀的人,可能他不壞,可能他自己沒做直接的壞事,他可能還有一定的能力,但正因為其私心與格局及其油滑,很可能導致歷史性的悲劇,在關鍵時刻,也正是這種人造成的破壞力最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