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頭號漢奸,俯首乞降獻一策,200萬漢人被誅殺,被農民肢解而亡

中國頭號漢奸,俯首乞降獻一策,200萬漢人被誅殺,被農民肢解而亡

對於中國人來說,最痛恨的莫過於「漢奸」。提到漢奸,無不咬牙切齒,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尤其是抗日戰爭期間,那些賣國求榮、幫助日軍殘害中國同胞的漢奸,更是人人喊打,戰爭勝利後,這些漢奸猶如過街老鼠一般。但在古代,雖說「漢奸」這個詞還未被發明出來,如果背叛明朝,如吳三桂一般,應該叫「明奸」。

吳三桂的「明奸」,在歷史書上也是背負千古罵名。在明清王朝交替時期,站在當時的角度去看,吳三桂這一位「明奸」,放清軍入關也是因為與李自成之間有矛盾。與其說吳三桂投降清軍,倒不如說兩者進行了一場利益交換,只不過事成之後,兩人再次鬧掰。

在「明奸」之列中,有一位是卻是實至名歸的「明奸」,也是千古第一漢奸,他就是孫之獬。他的名氣在如今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但在明清時期,他的名氣一度超過了吳三桂。那孫之獬到底做了什麼事,能夠在「明奸」排行榜上一度超過吳三桂呢?

孫之獬,明朝天啟年間進士,當官時正值魏忠賢當權,為升官發財,依附於閹黨,日子過得也算滋潤。等崇禎登基後,迅速將魏忠賢等人拿下,孫之獬自然也不例外,被迫返鄉居住。但他並不甘心就如此沉淪下去,清軍入關後,孫之獬搖尾乞憐,向清軍俯首乞降。

滿清剛入北京時,由於天下並未安定,滿清政府允許明朝降臣穿舊朝服飾,漢人與滿人分列兩邊。每當上朝時,滿人對漢人都投以鄙視,孫之獬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為獨得滿清歡心,想要「標新立異」來吸引滿清的注意。竟然帶著他的家人學起滿人,剃髮易服,等到上朝之際,孫之獬很自然的站在了滿人這一列。

但滿人卻認為這是恥辱,將他趕了出去,而漢臣卻又覺得他丟進了漢人臉面,也不接納他。孫之獬一時之間進退不得,狼狽萬狀。對於這一次的經歷,他懷恨在心,滿清他不敢有恨意,便將恨意轉嫁到漢人身上。一怒之下,向朝廷提出:下令讓漢人剃髮留辮。

孫之獬將這一計策獻給了滿清政府後,本來早想徹底顯示自己已經征服了中原的多爾袞,對於這一計策,很是滿意,便將其推行下去。順治二年六月間,剃髮令傳達到了民間,一時之間民間整個如同人間地獄一般,但凡不從者,一律斬首。

對於久居中原的漢人來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觀念根深蒂固,但剃髮令卻讓漢人喪失了漢人最後的尊嚴和不做奴隸的最後一道心理防線。一個個起身進行抗爭,悲壯激烈的反剃髮鬥爭也就此展開。在這一場鬥爭過程中,200餘萬漢人因此而喪生,罪魁禍首的就是孫之獬。

王家楨《研堂見聞雜記》中曾記載:「有山東進士孫之獬,陰為計,首剃髮迎降,以冀獨得歡心,乃歸滿班,則滿以為漢人也,不受。歸漢班,則漢以為滿飾也,不容...於是削髮令下,而中原之民,無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斗,處處蜂起,江南百萬生靈,盡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於貪慕富貴,一念無恥,遂釀荼毒無窮之禍……」

百姓對孫之獬的恨意,可見有多深。古人常說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完美的在孫之獬身上體現出來了。順治三年秋,山東爆發了謝遷領導的農民起義。說來也巧,此時的孫之獬正好衣錦還鄉,對於農民起義,他卻絲毫不知。等到淄川被攻破後,農民軍直接將其活捉,孫之獬臉色頓時慘白,也深知自己的下場會有多慘。

孫之獬被農民五花大綁後拉到街頭示眾,百姓一見到他後,立馬認出來他,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隨著農民軍往後一撤,人們蜂擁而上,用縫衣針在他身上、頭頂扎滿了針孔,在每一個針孔上插滿頭髮,用來懲戒他賣主求榮、坑害百姓的罪行,最後更是被農民們肢解而亡。在他死後,所有人更是每人上前一口唾沫,而他死亡的消息傳出去之後,人們紛紛拍手稱快。

孫之獬的墓園在山東淄博博山區大庄村,歷經不少歲月,期間被盜賊光顧無數次,如今看起來也是破敗不堪。明明可以靠才華吃飯,非得靠諂媚,結果落得身後凄涼,令人嘆息。(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糖說史 的精彩文章:

TAG:糖糖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