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影芳華:震動了國防部》2

《電影芳華:震動了國防部》2

《芳華》幕後:無法訴說的隱痛,暗傷和飲恨

昨天,我發在我的公眾號上《電影芳華:震動了國防部》一文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隨著電影情節的推進,許多痛苦的記憶,許多銘心刻骨的記憶,又在沉睡中蘇醒。因為我是經歷過這個時代的人,我在想,也只有馮小剛願意大膽開拍嚴歌苓編劇的這樣的電影。

這樣的電影風險很大,既有政治上的風險,那是一個被冰凍在冰箱里的年代,也有票房的風險,因為這部電影的娛樂元素單薄,當電影成為一種膚淺的,純娛樂的工具的時代,敢拍這樣電影的人,又能把這樣的電影拍成功的,恐怕也只有馮小剛了。

還可以肯定,這是一個小成本製作的電影,在以「大成本」作為賣點的電影票房時代,其風險可想而知。

他真的成功了!

……

影片並沒有給我們一個大團圓的結局。所有走出影院的人,都在思考著同樣的一個問題。甚至沒有注意已經黑了下來的天,和那陣陣刮來的冬天的凜烈寒風。

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心中糾纏,在娛樂大眾的年代,他們又怎麼會選擇了如此沉重而又缺少娛樂元素,缺少視覺衝擊力的電影劇本?他們就不懼怕投資的風險嗎?在決定開拍這部電影的時候,該有怎樣的魄力和勇氣啊?

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心中糾纏,在娛樂大眾的年代,他們又怎麼會選擇了如此沉重而又缺少娛樂元素,缺少視覺衝擊力的電影劇本?他們就不懼怕投資的風險嗎?在決定開拍這部電影的時候,該有怎樣的魄力和勇氣啊?

可就在此文發出的當天,我收到了一位媒體從業者的朋友的來信,他的信的開頭中說,

「兩個對部隊生活既愛又恨的人一拍即合,創作齣電影《芳華》,其經歷鮮為人知,文藝作品反映人生經歷。」

嚴歌苓是我很熟悉的作家,也是我很喜歡的作家,可對她的履歷我一無所知,我只知道她常年居住在美國,在美國生活和寫作。我只是有些奇怪,她一定曾經在國內生活過,而且在國內有很深的生活閱歷,否則她怎麼可能寫出這樣的小說來?

看了她的這部作品,我一直在想,這部作品一定深深地打上了她自己生活的烙印,否則她不會寫得這樣深,這樣細,這樣入戲而深情。她會曾經是一個在文工團中從業的人,會是編劇,舞台監督,還是舞美?

果然,我從我的這位朋友的信里得到了答案。他在信中說:

小說《芳華》作者嚴歌苓,上海人,考入成都戰旗文工團,當舞蹈演員。15歲愛上一個軍官,寫了160封情書,受到上級嚴厲批評,產生過自殺念頭,後棄舞從文,離開部隊,對部隊充滿怨恨。離婚後嫁給美國人,移居美國。

這段履歷,我從未聽說過,也沒有看到過相關的文字,她一定長得很美,有很好的身材和舞姿,她居然是一個舞蹈演員!而從一個舞蹈演員走向一個作家,這段路太漫長。甚至有些不可思議。又是一個除了瓊瑤和鐵凝之外的美女作家。中國的美女作家還真的不少。

這還驗證了我的猜想,在這部電影中,的確有她自己生活的烙印,一個偉大的作家,在總是在作品中反覆地表現自我,而這種自我表現,是作品強大的生命力的永不枯竭的根源。

讓我們再來讀這樣一段對嚴歌苓的介紹:

嚴歌苓。美籍華人,美國21世紀著名中文、英文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

這段介紹每一個字都字字千鈞,輝煌得令人眩目,含金量十足。一個人有這樣的成就,此生足矣。

我真有點弄不懂,她的前半生顯然是在中國度過的,而且受教育的程度並不算高,可她怎麼會有如此之好的英文功底?除了天賦,我們還能有別的解釋嗎?

對她的介紹我還讀到了下面一段文字:

作品以中、英雙語創作小說,常被翻譯成法、荷、西、日等多國文字,其作品無論是對於東、西方文化魅力的獨特闡釋,還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複雜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多年的沉澱和積累,直接和間接的經歷與經驗都成為了她的創作「礦藏」,甚至她和勞倫斯(一位偉大的美國作家)被美國聯邦調查局「攪局」的愛情故事,也寫成了長篇小說《無出路咖啡館》。

張艾嘉執導影片《少女小漁》原作者,張藝謀新執導影片《金陵十三釵》原作者,《天浴》、《梅蘭芳》 原作者及編劇,《小姨多鶴》等多部小說改編為熱播電視劇。曾獲華裔美國圖書館協會「小說金獎」、亞太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編劇獎。

嚴歌苓,一位真的了不起的作家!

一個成都戰旗文工團的舞蹈演員,竟能成為這樣一個金身不朽的大作家,我真無法想像她的人生之路,無論我的想像力有多麼豐富,在她的人生之路面前都會顯得那麼貧乏!

我無法想像,她是怎樣跨過如此寬闊的太平洋,從東半球飛到西半球的?並且完成了她人生的飛躍。一個中國作為失敗者而離開了舞台的舞蹈演員,又是怎樣成為金光閃閃的好萊塢的專業編劇的?她本人就是一部輝煌的傳奇!

如果你讀了這樣一段文字,那你就不會對《芳華》的成功感到偶然了,馮小剛選擇了她,其實真的沒有什麼風險。

讀罷了嚴歌苓,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馮小剛的履歷:

馮小剛,湖南湘潭人,在北京軍區38軍裝甲6師當了一年「假兵」,辦不了入伍手續。(這讓我們想到了何小萍),回到地方,考上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當美工,因與歌舞團一名女舞蹈演員談戀愛,被列為轉業對象,這又讓我們想到了劉峰,後轉業到北京西直門糧庫,對轉業一直耿耿於懷。後調到建工集團當文體幹事,遇到北京台電視中心主任鄭曉龍之後,轉入影視界。

他的履歷,幾乎和嚴歌苓一樣傳奇!難怪他們會一拍即合!對那一段人生經歷,無法訴說的隱痛,暗傷和飲恨,成就了一部記錄一個時代的傑作!

讓我用莫言的話做本文的結尾。

莫言說:「這是我今年看的唯一一部電影,它確實不止一次讓我淚流滿面」。

我知道莫言為什麼會流淚,因為這部電影里也有他自己的青春。

劉峰、何小萍,這兩個對影片寄予高度同情的人,又是受到傷害最深的人,在戰場上劉峰失去了右臂,轉業後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連妻子都離他而去,何小萍從前線醫院下來,對殘酷的戰爭景象折磨到精神崩潰,終生未嫁。

他們在烈士墓前最終相見,只有在面對長眠在地下的戰友時,他們的心頭才有一點存在感。電影的結尾,只是何小萍把頭靠在了劉峰的肩上。

在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的心情一直非常沉重,非常壓抑,甚至非常痛苦,因為它又把我帶回到那個我竭力想要忘卻的時代,我也已經放進了冰箱的時代,我竭力想要從我的記憶中,努力抹去的那個時代。

(為了抹去這個時代,我也寫過一部發行量很大的長篇小說:《黑妹》。這部書已經做成了電子版,在百度閱讀中可以買到。)

但我沒有流淚,我只有憂傷和心理的自我撫慰,我按緊我的傷口,讓它不要流血,不要太痛。我不想用過去的痛苦來折磨自己,我想它會很快結痂,痊癒,我不想說一些太悲傷的話,尤其是在新的一年就要到來之際。

再說了,那畢竟是一個已經逝去的年代。

當片尾的字幕推出,電影院的燈光再亮,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婦女泣不成聲,我看了她一眼,強忍著我就要奪眶而出的淚水,默默地走了。

走出影院,我想我現在該做的事是,去寫一篇文章,把我涌動的思潮記錄下來,於是便有了《電影芳華:震動了國防部》一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魏雅華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廉潔的國家在哪裡?

TAG:魏雅華 |